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秩序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19
/ 2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秩序感

李春贤

广东省广州市南部战区空军医院幼儿园

【摘要】

据调查,凡社会秩序感一直良好的中国孩子,长大后他们也一定能够轻松的规划自己未来生活,过得比较充实,从而有所作为。一般而言,2-4岁正是孩子形成秩序的敏感时期,因而对学龄前儿童强化秩序感培养是极其有必要的。本文即是作者结合教学实际对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秩序感提出的可行性见解,以期对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幼儿 秩序感 秩序敏感期

所谓秩序感,指的是借由观察周围的各种自然事物、形态组合而体现出来的一种具有均衡、比例、对称、节奏等,从而使我们获得某种愉快、兴奋、舒服的感觉。良好的秩序感对于孩子在今后的学习、生活至关重要。据调查,凡要在平时生活交往中做到遵守交往规则、严于律己(即秩序感良好)的孩子,长大后也一定能轻松规划自己的生活,过得充实,从而有所作为。一般而言,2-4岁正是孩子形成秩序的敏感时期,因而对学龄前儿童强化秩序感培养是极其有必要的。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幼儿的秩序感呢?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抓住关键,促进幼儿秩序感的养成

孩子的成长要经历不同的时期,每一时期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作为家长,抑或老师,就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关键期,帮助他们培养不同的良好习惯。既然幼儿正处在对秩序的敏感期,那么,抓住这个敏感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里,笔者主要强调两点:

其一是为幼儿留下了整洁、规则、文明的第一直观印象。秩序,既是人类自然法则造就起来的自然和谐之美,也是人类文明得以长期维系的文化基础,可以这样说——宝贝们的秩序感是"天人合一"自然规律发展进化的共同结果。具体应用到幼儿个体,如果我们的宝宝经常面对的是一个井然有序、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美好融洽的人际生活氛围,和干净整洁而舒适的居家环境,他就比较容易形成追求社会文明、尊重生活秩序的心理倾向。故而,伴随着孩子的出生,家人,尤其是父母首先应该考虑为孩子创造一个整洁、规则、文明健康的第一印象,在幼儿的美好心灵铺上人生最佳底色。

其二,为帮助幼儿尽早建立良好的秩序感,故而在开启学前教育时即应努力培养和锻炼其规则意识。秩序感一旦得以形成,会使人心中产生强烈的,和一种赏心悦目的秩序美感。因此,作为幼儿的父母,尤其注意幼儿的秩序感要从小培养。从孩子懂事的那一天起,就应引导他文明的言行,培养他遵守纪律和规则的思想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此,家长应重视言传身教的作用,努力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例如,进门前必须要换上拖鞋,并注意把自己的衣服鞋子等摆放整齐;吃饭时要坐端正,要细嚼慢咽...除了要“身教”,也应该要“言传”,引导让孩子自己整理一下玩具和物品,将玩过的,用过的物品再放回原来的位置,纸屑垃圾则要扔到垃圾箱里。当然,此时的教育必须要做到奏效,到位,否则,宝贝们一旦真的接纳了那些杂乱无章的垃圾“秩序”,即使家长再费九牛二虎之力恐怕也未必有什么好结果。

第二,建立规则,以规则执行来促使幼儿形成秩序感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行动都是建立在规则基础之上的。只有明白秩序、懂得规则,才有可能使所有行动处在一种公平、有序的环境中。

我们必须意识到,秩序感确实能够给幼儿带来真正的快乐,如通过有组织的活动增强技能,发展能力等。那么,什么是有组织的活动呢?这里所说的有组织,指的就是规则。比如在儿童美术、科学探索等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幼儿在课堂上动手动脑,亲身实践。但事前必须要交代清楚活动的具体要求、规定及注意事项,即讲清活动规则。拿幼儿区角活动作例子,一个阅读区域适宜进几名幼儿;表演、讲述区角色如何分配;幼儿图书区如何营造阅读氛围;阅读者的行为都有哪些要求,等等。有了规则,才可以要求这些幼儿独立自觉地按照要求进行有关活动。同时,这些规则要求也确实能为幼儿主动参与创造了协商、合作、解决问题的机会,让他们懂得了与同伴相处交流的方法,使幼儿初步掌握了自主活动,尊重规则的朦胧意识,并通过今后有针对性的具体活动,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意识和行为,使得这种秩序感的教学更有效果。

第三,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扮演好幼儿“教育者”的角色

幼儿教师是幼儿的教育者。进入信息爆炸时代后,幼儿所获取知识的途径逐渐变得复杂多样,已不再把“幼儿园”作为唯一,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更多强调的是培养他们的能力和技能,如倾听能力,以及阅读力、观察力、表达力等,以上能力正是幼儿自主学习、自主生活所需要的。在组织幼儿开展语言交流,以及其他语言学习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学会静静地倾听,不随意插话,或打断别人说话等,一定要等别人讲完后再发表意见。在共同阅读绘本,看动画片时,引导幼儿学会安静,轻翻书页,按顺序阅读,不随意走动,不打扰别人等。幼儿的观察力往往是很强的,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幼儿在观察生活事物时学会多角度观察,从上到下,从左往右,从里往外,仔细认真,全面观察。在幼儿进行口头表达和训练中,引导他们举止大方、大胆地利用口头形式表达或说出自己心中真正的想法,勇于说出对各自心中的不同见解看法。这些学习能力自然蕴含了孩子内在的秩序感,幼儿一旦能在自主学习里获得了这种秩序感,并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加深,必将由此而终生受益。

第四,从建立幼儿家庭文化入手,发挥好家长教育的引导作用,促进良好秩序感的自觉养成

孩子除了在幼儿园,在家的时间更多一些。与在幼儿园期间与园内其它小朋友共同活动有所不同,幼儿在家庭中接触的人少而固定。要通过家庭环境有效地培养幼儿的秩序感认知,还需要家长跟老师积极协作,打造良好的有序的家庭生活氛围,虽然家庭生活更加自由,但不意味着家庭生活就能没有规则。除此以外,家长还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注意坚持和一贯性,这里特别需要幼儿家长能与老师保持密切沟通,互相了解孩子的不同状况。对于现在的幼儿来说,他们适合成长在怎么样家庭氛围呢?笔者认为首先是宁静、舒适、整洁和相对有序的,幼儿在这种生活环境下成长,耳濡目染,就会尝试如何去整齐有序地的摆放自己的玩具物品,讲究居室环境卫生,讲究文明礼貌,而且做起来也比较细心和有耐心。所以说,家庭氛围的创设对于幼儿良好秩序感的培养也会很重要的。作为父母,也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必须要弄懂自己的角色,以身作则,尤其是当着孩子的面一定要约束自己的言行,做孩子心中的好榜样,才尽可能地对孩子造成良好影响,进行有益的引导、提醒,帮助幼儿尽快建立起良好健康的秩序行为。家长平时还要经常多跟孩子交流、沟通,这件事我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还可以怎样做...家长还可以将自己的一些经验方法直接告诉孩子,并适时鼓励孩子自己动手。与良好习惯需要一点一滴慢慢养成一样,幼儿良好的秩序感也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作为家长,你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当然,有时幼儿也需要满足一些较硬性要求,要让他认识到有些事儿必须要这样做。

总而言之,正因为培养一个幼儿良好的秩序感是如此重要,所以作为家长也好,作为老师也罢,都必须足够重视,积极应对,采取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坚持不懈,才可能达到预期。这个过程虽然艰苦而漫长,但经过努力收获的将是关乎孩子幸福人生走向的宝贵财富。那么,为了孩子的明天更加绚丽美好,就让我们去努力坚守好这份小小辛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