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乡村旅游管理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区域乡村旅游管理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

曹瀚月

宜宾市职业技术学校,四川 宜宾644000

摘要: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工业纵然推动了城市地区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无数人的压迫感,在自然之美逐渐丧失之时,农村自然风光成为了现代人释放压力的理想境地,在这种普遍性的心理状况中,农村生态建设与旅游规划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安静的地理位置,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主要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中的美丽乡村计划展开,从小农式房屋美化、景观建设、道路建设等方面展开生态建设。乡村旅游规划则以景点设立为主,农村地理条件十分适合进行旅游开发,各类植物景观景点建设、山水景点开设、历史文化地区旅游保护开发等都能够带动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本文就区域乡村旅游管理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展开探讨。

关键词:区域乡村旅游;农村生态文明;策略

0引言

在城镇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管理对策应改变以往的单一的管理结构,重点突出生态旅游发展理念,彰显乡村地域文化特色,从而推动农村及生态旅游的良性发展。

1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

1.1农民的生态文化意识仍需加强。

虽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耳熟能详,但当二者发生矛盾时,偏重金山银山的短视行为依然存在。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虽然各级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最终的建设主体和受益主体仍然是农民,缺席农民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注定不会成功。然而在实际中,广大农民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观的内涵和意义的理解还不到位,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还没有真正形成。特别是地处相对偏远和欠发达地区的农民,由于教育知识水平较低,还缺乏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加之受限于小农经济观念,他们更看重短期经济效益,往往重开发而不考虑或较少考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甚至为了经济利益而做出破坏环境的行为。

1.2农村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建设需要进一步完善。

虽然党的十八大以后,国家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农村环境治理的文件,但这仅属于政府规章层面,法律位阶不够高,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长效机制的法律基础尚不牢固。虽然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也有涉及农村环境保护的内容,但大多是对县乡政府在农村环境保护公共服务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中基本职能的原则性规定,缺乏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专项法律法规建设明显滞后,并且现有的涉及农村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法律规范覆盖面较窄,不能有效覆盖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等关键领域。同时,作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重要制度支撑的农村自然资源产权和用途管制制度,以及生态补偿和绩效评价制度建设还有待加速推进和完善。

2区域乡村旅游管理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策略

2.1乡村生态旅游管理对策应与时俱进

在城镇化背景下,需要转变传统的乡村生态旅游管理观念,应把乡村生态建设与城镇化发展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加快整个乡村生态旅游管理的步调,使乡村生态旅游管理更规范,乡村旅游行业发展才更有活力。在管理中应鼓励贫困户参与到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来,通过产业带动、企业帮扶等形式,让乡村生态旅游助推脱贫攻坚。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村生态旅游可采取“旅游+”的模式,开发农旅、文旅、体旅等山地旅游新业态,为贫困户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带动乡村经济的良好发展,进一步提升乡村生态旅游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充分重视各类专家对于乡村生态旅游领域所提出的政策和建议,利用业务咨询、理论指导、评审评价等形式,不断强化乡村生态旅游管理内容,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推动乡村振兴。从而以科学合理的城乡统一化管理办法,提升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在紧跟新形势下促进乡村生态旅游行业良好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2.2乡村旅游规划重在开发与利用

即开发乡村地区独有的自然景观,将其打造为具有浓厚乡村文化氛围的旅游景点,以及利用乡村地区天然的旅游资源,打造具有自然美学格调的乡村旅游风景景区。乡村旅游开发重在“造景”,造景是旅游景点规划的重点,乡村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农业产业,将其打造为具有乡村质朴美感的景区是乡村旅游规划的正确方向。如山林可以打造为林木景点,加入凉亭建设和山林楼梯建设;水果、植物培养产业可以打造为果园、花卉观赏景点。农业产业旅游规划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工程,农业产业一方面是根据乡村地区独有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土壤和水源条件进行农业种植,因而产业自带旅游绿化造景,可以吸引游客的到来。与此同时,农业和旅游业的结合发展能够促进农业产品的营销,如乡村樱花园景区规划,在樱花盛开当季宣传樱花观赏景区的开放,在樱桃成熟季节又以采摘樱桃、售卖樱桃为樱桃园旅游规划目的,促进旅游观赏和采摘营销的联合管理。

2.3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发展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大力促进生态产业振兴。一是必须加速由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向清洁循环的集约型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强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应用,建立覆盖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业技术研发与应用、农业产品加工和服务流通的全产业链绿色化农业发展模式;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开发特色生态农业产品,加强农业与旅游业的有机结合,大力发展绿色休闲农业,加快乡村生态旅游业发展。二是促进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推进农业清洁生产,低碳发展,提高禽畜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立完善的农业用水管理制度,依靠技术进步,发展节水技术,推广污水治理和回用技术,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循环利用。

2.4乡村旅游规划在生态建设中需要做到保护,在文明建设中则有一定的规范作用

乡村旅游业尽管需要进行产业的营销发展,但旅游背后的经济效益并不是单方面通过大规模的生产与营销来达到。旅游规划究其根本是一种以观赏游玩性为主的产业,乡村地区旅游业之所以吸引诸多游客,正在于其身上所具备的天然美感,如果乡村旅游规划没有做到生态保护,不仅会破坏乡村居民的居住环境,还是降低乡村地区的旅游价值。在文明建设方面,乡村旅游开发能够促进农村地区环境的文明优化和农民的文明思想,这主要体现在乡村旅游建设中的法律法规所起到的制约作用和旅游产业对农民思想的启发。乡村旅游建设受到政府性的协助,在所有的旅游产业中,旅游项目要保护旅游地区的环境优美和文明发展,提高旅游景区的美化程度,由于旅游业的规划,农民对农业经济和旅游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更先进的发展策略,加上旅游法规的制约,会自觉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镇化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管理是振兴乡村发展与提高农村经济的重要体现,也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城镇化背景下应制定管理制度体系、完善管理规划、培养管理型人才、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乡村旅游业的规划是为了实现乡村地区经济发展,文化旅游的建设一方面会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另一方面,也会促进乡村文化建设,在继承传统文化中发展经济,在经济发展中弘扬乡村地区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姜文来:《加快构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中国环境报》,2021(01):36.

[2]符明秋、朱巧怡:《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4)。

[3]司林波、裴索亚:《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绩效问责过程及镜鉴——基于国外典型环境治理事件的比较分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