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作用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关于读书作用的思考

张秀霞

大庆炼化公司车辆管理部  大庆  163411

【摘要】中国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4.76本,电子书阅读量3.3本,均较上一年有所提升,这是一个读书向好的趋势。那么,读书究竟有什么作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相信把这个问题回答好,更有利于提升全民阅读热情,提升国家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读书  作用  文化自信

读书对个人的影响

读书包括有用的阅读和无用的阅读。有用的阅读,是为了拿一纸文凭、考学历,考职称等,为职业生涯而阅读。这类阅读有目标、有方向,这也是为什么作为家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原因。那么,书读好了,上名牌大学,就一定成功吗?没上大学,没有高职称,就一定是失败的人生吗?这可不一定,近年来大学生犯罪案、轻生自杀案屡见不鲜。没有赢在起跑线上,靠后天努力事业有成的人也比比皆是。其实,无用的阅读更为重要,对人格形成有积极作用。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实际上是对读者心灵的洗礼。因为读史书可以“以古为鉴”知兴替,读传记可以“以人为鉴”知得失,读各类书籍都能扩大视野、增长知识,进而平衡心态。我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可见,读书可以塑造良好的人格,甚至改变一个人的气质。

读书对组织的影响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在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大背景下,重视学习,加强学习,已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共识。学习需要把握规律、讲究方法。学习型组织究竟应该学习什么?怎么学习?换句话说应该读什么书?怎么读书?笔者认为应该抓好三点,要有重点、广博、贯通、有所悟。读书要突出重点,作为党组织应该注重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教育管理好党员干部,要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教育,向经常教育延伸。带领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史,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坚定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保证全党始终在思想、政治、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读书要广博。对于一个组织,总有组织带头人,自己钻研某一领域成为领域的专家,但最终还是需要带队伍的,除了专业指导以外,还需要从事管理、沟通、协调多方面工作,需要有渊博的知识,历史、哲学、科技、管理、自然、地理等知识都要懂。读书要贯通。成熟的干部调任到哪里,都能快速胜任工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做到了读书学习后的融会贯通。能够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对新知识、新事物有兴趣,肯钻研,善于把零散的东西归纳总结成系统的知识,找到事物与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集合各类知识,来说明问题、解决矛盾,推动工作。读书要有所悟。“悟”是发现规律和运用规律的活动,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是读书的最高境界。开悟需要探索、积累和一定的智慧。

读书对时代的影响

受新冠病毒影响,近年来国家倡导不聚集、不聚会、不聚餐。居家隔离期间,读书是最好的选择,能缓解焦虑情绪。中国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中显示,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81.6%,较上一年提升了0.3个百分点,保持稳定增长。其中,图书阅读率为59.7%,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79.6%,均较2020年有所增长。从统计数字上看,数字媒体的文化传播作用日渐突出。疫情防控三年来,大庆市图书馆举办了数字阅读打卡活动,活动参与者紧跟小编话题,透视社会热点,进行好书推介,分享书评文章,大家在书香四溢中度过每一天。更重要的是数字阅读打卡活动不仅融入了特有的小程序,还融入了“美篇”、“微信”、“抖音”等新媒体,让参与活动的读者着实感受到时代的变化。活动留言处大家会各抒己见,互相学习,突破了线下朋友圈的局限性,笔者也以优异的成绩连续两年以全市第三名的积分获得了“四星级阅读达人”。为了让身边的同事和朋友受益,很多参与者将读书分享的内容发到了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大家热议相关话题,交流中拓展了知识,形成了主题性小论坛,小沙龙 ,更加融洽了在线朋友关系。而这种沉淀下来的深层次的文化交流,是线下酒局,饭局中找不到的。通过交流有效缓解了大家复工两点一线,居家隔离的焦躁情绪。目前国内各大图书馆在微信公众号上,都推出了数字阅读、有声阅读的板块,尤其对于儿童和老人更加有益,解决了孩子不识字、老人眼花读书障碍的问题。

读书对国家的影响

2020年4月,一部由西方媒体推出的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用59分钟讲述了“诗圣”杜甫跌宕起伏的59岁人生,将他与但丁、莎士比亚比肩。1000多年过去了,杜甫和他的诗歌在世界上仍然圈粉无数。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具有如此跨越时空的非凡魅力,为什么仍然需要继续传承和大力弘扬呢?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14.13亿人口,2021年位居世界人口排名第一位,是美国人口的4.26倍,是整个欧洲人口的1.91倍。中国拥有56个民族,至少拥有56种文化,之所以中国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民族分裂,是因为中国人对身份的认同,是对几千年来文明成果的认同。现代的中国人,稍微用心就能够识别秦朝简牍上的文字,青铜器上的铭文,中国的文字、语法、思维逻辑没有改变。几千年来,中国出现过秦、汉、唐、元、明、清等帝国,古代的中国衰弱后,会不断的崛起和复兴,中国是一个早已成熟的文明体系。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国家主权、领土遭受严重践踏,成为西方经济的附庸。随着1949年新中国成立,1978年改革开放,中国逐步恢复了经济复苏,而中国教育对文化历史的学习是客观连续的,骨子里的民族复兴已经根植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从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朝开始,经历了四千多年的朝代更替,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国的文化自信,是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有机整体的自信。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人民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结论】读书是一项成本不高却受益终身的事情。读书对个人、对组织、对时代、对国家都会产生重大的深远影响。因为通过读书学习,我们在理解问题、了解国家举措的同时,还会逐步形成一种“正能量”的思维模式,而这种思维模式恰恰是这个时代需要的充满辩证智慧、建设性思维的思考能力。愿中国公民以书为友,成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成为中华文化的转播者。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中共中央宣传部 边极 任民/责任编辑 纪边/技术编辑  202102 学习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2、《读书集锦--第二届黑龙江省职工读书学习节》王悦华/编委会主任 侯纯禄 王淑霞/编委会副主任 2012 黑龙江省总工会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二卷》201710  外文出版社

4、(英)马丁·雅克 《中国崛起不可怕,可怕的是他是一个文明却伪装成国家》 《演讲与人生升级版》2020年6月

作者简介:

张秀霞 ;女 ;197610;河北省乐亭县 ;汉族 ;大学本科;政工师、经济师;研究方向:政工方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