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问题教学”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初中物理“问题教学”初探

黄俊强

陕西省西乡县教学研究室  723500

【摘要】“问题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学教并举的教学理念,它具有情景性、主动性、社会性三大特征。在新课程呼唤新教学的背景下,尝试将“问题解决”引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培养敢于质疑的意识和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旨在阐述“问题教学”的内涵、特征及其主要的支撑性理论,并提出了初中物理运用“问题教学”的思考与教学建议。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教学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要求每一位教师要认真审视课堂,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学习,同时加速教师自身的成长与发展。近几年我们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展了“问题教学”的尝试,本文就以初中物理学科课堂教学为例,谈谈对“问题教学”的认识与运用。

一、“问题教学”的涵义

“问题教学”源于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法,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主要是教师)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提出和解决一个或一系列问题,从而实现科学教育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具有情景性、社会性、主动性三个重要特征。情境性是指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意义建构的实质是指在新的学习材料与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非任意的联系,从而使其获得确定的意义;社会性是指与他人协作、会话,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达到意义建构的目的;主动性是指在学习的全过程中,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情景的主人,是协作、会话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二、“问题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强调教学应该创设一种鼓励学习者自我建构知识的环境。其基本观点是: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的建构方式自己获得的。

(二)教育理论基础

20世纪60年代中期,前苏联教学论专家马赫穆托夫创立了问题教学理论。这一理论是前苏联发展性教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相对完整的方法论体系和鲜明的时代特色。马赫穆托夫认为,在这种教学中,学生从事的系统的独立探索活动是与其掌握现成的科学结论配合进行的,其方法体系是建立在问题情景的创设、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的基础上。在问题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科学结论,还要掌握这些结论获得的途径和过程,其目的在于形成思维的独立性和发展创造能力。

(三)科学教育理论

问题在科学教育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是科学探索的出发点和动力,重视问题的提出就是重视知识获得的过程。传统的教育把知识看做一种教育结果,它关心的是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现代教育则把知识看做一种过程,它除了关心所传授的知识的数量外,更关心的是“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使学生获得知识。因此,重视问题的提出和问题情景的创设,乃是现代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

物理教学是科学教育的一部分。科学教育指出,学生要想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必须在探索发现之中进行,如果不亲自实践,就很难发现科学方法的要素和关键。而这种进行探索的过程正是科学方法内化为自己认知图示的过程。一旦完成这一过程,科学方法便成为了学生头脑中的认识信息单元,就可以随时调用,使能力得到发展。所以,问题是物理教学的核心,物理教学的过程应当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运用“问题教学”的几点建议

针对目前的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对初中物理教学实施“问题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一)创造条件让学生“做科学”而不是“听科学”

科学教育必须创造更多的机会使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的参与和实践来感悟科学方法,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教育不仅仅是教师做给学生看、讲给学生听的过程,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观察和探究。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必须改变,教师应在课堂内外积极探索以学生活动为主的多种课堂教学形式。

很多物理科学知识都是通过归纳和理论推导得出的。然而仅仅通过讲授为主的归纳法和讲解式的引入概念和规律是不够的,教学中必须强化学生自身参与的归纳和推导训练。这是因为让学生反复经历和体验有指导的归纳和推导过程是物理教学中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学习科学方法的主要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进行意义建构

学生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兴趣、思想和灵感参与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的,对于教师所讲的内容学生有一个接纳、内化的过程,即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教师所说的内容作出解释,也即必须在新的学习材料与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之间建立起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从而使其获得确定的意义。正是从这样的角度去分析,我们在教学中就应牢牢记住这样一点:学生所学到的往往并非是教师所教的,我们更不能以主观的分析和解释去代替学生真实的思维活动。也正是由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新的学习活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就不应该将学生看成一张可以任意地被涂上各种颜色的白纸,或是一个空的可以任意地被装进各种东西的容器。恰恰相反,我们应当注意研究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新的学习活动中的作用,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意义建构。

总之,新课改没有为教育教学提供现成的固定模式,需要我们教师在新课改的实践中不断生成和发展新的教育教学方式,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以上是笔者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肤浅认识与初步尝试,抛砖引玉,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郑金洲主编.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案例[M].福建教育出版社.

【2】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策略分析[J]. 张倩倩. 新课程(下). 2017(09)

【3】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的应用[J]. 徐东风. 学周刊. 20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