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时服务中少先队辅导员与少先队员间心理契约的建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延时服务中少先队辅导员与少先队员间心理契约的建构

袁亚琴

江苏省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附属小学  

摘要:少先队的工作需要少先队辅导员与少先队员合作进行,作为少先队工作的重要主体,二者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在建立有效心理契约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实施少先队工作。在延时服务中,社会环境与组织工作更加复杂多样,本文拟从少先队辅导员与少先队员建立心理契约的过程、如何建立少先队辅导员与少先队员之间的心理契约、如何更好在延时服务中建立辅导员与少先队员之间心理契约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架构两者心理契约的连心桥。

关键词:延时服务   少先队辅导员   少先队员  心理契约

“心理契约”理论已产生很长时间,被灵活运用于各类组织成员关系之中,最初这一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企业中的雇主与员工,研究内容是二者之间的隐蔽关系。通俗来讲,心理契约是指双方并没有直接表明自我意愿与想法,而是通过双方的相互了解与共识进行各种心理暗示,就能够感知或了解对方对自己的预期与期望,最终达成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自我认可。心理契约被认为是对正式文字制度的补充,这一契约的建构是建立在双方的情感与利益纽带的结合之上的。目前“延时服务”在实践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如校园安全隐患与教师资源消耗及家长需求与校园服务难以对等,面对小学阶段的延时服务质量提升,对少先队员的能力及政治思想培养,少先队辅导员应当积极与少先队员建立心理契约,从而更加巧妙地解决目前延时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让延时服务与心理契约建构实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1]

一、辅导员与少先队员建立心理契约的过程

1.心理契约的形成

心理契约的建立不仅是建立在利益纽带上,更建立在情感纽带上,情感因素是心理契约建构最重要的一环,故而在建构心理契约之前,要保障辅导员与少先队员都具有建立心理契约的意愿。其次,辅导员与少先队员在建构心理契约之前,需要各自明确双方自身的权利与义务,由于心理契约不同于明确清晰的文字制度,故而无法具有极强烈的直接操作性,且心理契约属于意识形态,具有流动性与主观性,在后续工作中可以通过针对性教育与培训,深化辅导员与少先队员对自身权利与义务的了解程度。

2.心理契约的发展

心理契约的发展重点在于有所期望。辅导员与少先队员不仅要明确自身的权利与义务,同时要对彼此的自身期待有所了解,以便能够在后续发展中,更加契合地满足对方的期待,促使双方之间的心理契约不断加深,情感与利益纽带不断加深。辅导员与少先队员双方在不断接触过程中,会愈发了解对方的需求与期望,并基于自身的期望与工作经验,不断优化自身,更好地就组织工作的共同要素达成心理一致,最终实现心理契约构建。

在延时服务之中,辅导员与少先队员同样需要产生较强的,共同建构心理契约的意愿,面对少先队员,辅导员的引导工作十分重要,应当主动了解少先队员的心理预期与需求,并在满足其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传输自身与组织对少先队员的期望,并在实践中不断引导其实现辅导员与组织对其的要求,最终实现心理契约建构[2]

二、构建心理契约对少先队进行延时服务的作用

1.提供价值引导,指导组织工作方向

建构心理契约的双方之间存在以相互信任与彼此许诺等情感为基础的,有关彼此之间责任分配的各类意识形态总合,故而成功建构的心理契约能够为组织提供有效的价值导向,并在实践工作中引导辅导员与少先队员的思想变化,指导其工作方向,帮助辅导员与少先队员在自我期待能够满足的基础上,主动地积极履行自我责任。

在辅导员与少先队员已经建构心理契约的基础上,少先队员的需求与期望被辅导员察觉并在内心接受认可后,辅导员便会把队员的需求与期望作为自己工作的方向,并根据队员共同的期望不断调整组织的发展方向,创新更适合队员们的教育与实践形式,提升队内教育的有效性,同时形成队内的和谐氛围。面对延时服务需求不对等的状况,少先队应当积极利用心理契约的优势,对少先队员及其家长的心里期望有所了解,在延时服务中加强与少先队员的沟通,在真诚沟通与有效了解中,具有针对性地提升辅导员自身的服务能力,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地延时服务体系[3]

2.帮助了解队员,加强组织内部管理

心理契约的建构重点是双方的各自期待与需求,双方的各自需求被隐藏在情感纽带与利益纽带之下,只有双方都对对方的期待有所重视,并愿意为之努力,才会积极主动地实现自身的义务、履行自身的责任,最终实现双方各自期待的最大程度满足。马斯洛著名的需求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最基础的生理需求,与不断深化的安全需求、娱乐需求、交际需求,及最终的自我成长需求。为建构有效的心理契约,双方应当针对对方的不同阶段、不同等级需求,进行极具有针对性的满足行为。对于辅导员而言,清楚了解并不断深化少先队员的需求,能够帮助其自身更加了解少先队员,并通过不断深化的需求满足建立有效的队员管理路径,在满足其隐形需求的基础上,若能够对少先队员展开个性化了解,能够更大程度地保障组织稳定运行,保障组织工作顺利开展。

延时服务的开展有助于增加辅导员与少先队员的相处时间,加深两者之间的了解程度,而促进二者之间的了解有助于心理契约的建构,两者共同发展,有助于组织内二者的共同进步,组织能够展开更加有效的管理。对于辅导员与教师团队,可以更好地进行资源管理与分配,发挥每一位辅导员的特长,对于少先队员而言,有助于其更好地融入组织。

3.整合多方关系,构建良好合作关系

相关研究表明,双方建构的心理契约如果能够产生较高的共同期望,能够使心理契约产生更好地效果、更积极地作用,而双方之间的共同期望低不仅不能发挥心理契约的实际作用,甚至会对组织产消极影响。无论是对组织的认知、态度或是在完成组织任务时的行为,辅导员与少先队员之间都应当尽量建构一致的最终目标,以延时服务为例,在每一次延时服务中,都要建构一致的小目标,并以阶段为节点建构一致的阶段目标,以增加双方在心理契约中的共同要素数量,促进双方更加接纳彼此、认可彼此,形成良性契约。

三、如何更好在延时服务中建立辅导员与少先队员之间心理契约

1.将权变理论灵活运用于工作之中

权变思想的核心在于关注事态发展过程中的各类因素变化,考虑各类因素变化对少先队员成长的影响,同时根据社会环境与组织内部的情况变化,给予针对性的组织发展策略。少先队的主要工作都需要辅导员进行策划,并主导各类活动的执行,可见辅导员是少先队员与组织之间的重要链接,而少先队员同时亦是儿童,辅导员需要考虑到其年龄因素与接受能力的影响,更加周全地制定心理契约构建方案。为更好地建立心理契约,辅导员需要合理分配延时服务中的教育时间与教育内容,并按照阶段性变化,不断为少先队员调整延时服务的详细情况,充分利用延时服务的专项时间,培养少先队员的建构意愿与契约能力。

2.将沟通效应巧妙实现在对话之中

由于组织的特殊性,辅导员与少先队员之间的心理契约建构具有不同于企业的政治性,并有实际的积极教育意义,故而更需要双方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为少先队员未来成为政治接班人打下良好基础。辅导员在延时服务过程中,要重视少先队员的主体作用,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上与其展开沟通,建立有效的沟通桥梁并在积极引导中实现有效的双向互动,实现在对话中产生教育意义的活动。

延时服务中辅导员与少先队员间心理契约的建构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但基于少先队员的年龄特殊性与少先队组织的政治性,辅导员需要在延时服务及其他实践活动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把控组织发展的总体方向。

参考资料:

[1]赵园园.少先队辅导员与少先队员间心理契约的建构[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20,35(01):88-93.

[2]尹嘉慧,彭勃.小学课后延时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38(06):71-73.

[3]孙小珍.小学生课后延时服务的政策走向与实践审视[J].林区教学,2022(05):108-111.

注:本文系南通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1 年度课题《“双减”视域下延时服务中微德育有效路径初探》中期研究成果,课题编号:DY20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