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学生资助工作探索——以鲁东大学商学院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3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学生资助工作探索——以鲁东大学商学院为例

张萌

鲁东大学商学院  山东省、烟台市,264025

摘要:新冠疫情的发生给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带来巨大挑战,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必须及时调整思路,才能适应新形势,满足新需求,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发挥资助育人成效。本文以鲁东大学商学院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的资助探索为例,对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学生资助工作模式进行了探析,对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反思。

   2020年,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冲击作用,不仅在短期内带来经济下滑,行业动荡,还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给企业发展的变革升级和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带来不利影响[1]。这次疫情肆虐之初正值人口流动量最大的“春运”时期,为阻止疫情扩散,倡导居民居家隔离,除生活必需的经营活动外停止一切不必要的娱乐、经营活动等措施[2]。于是,企业停工停产、居家办公、学生线上学习等立即实行,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冲击,直接表现就是部分居民收入减少,甚至暂时性失业。而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学生资助工作的全覆盖也是全面脱贫工作的重要一环。这些大事件都对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需要在梳理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之上,对新形势下的资助工作做出调整,理顺思路以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需要。

一、新冠疫情下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面临的挑战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生资助工作,为此专门出台《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生资助工作的通知》(教财司函〔2020〕30 号),重点强调要全面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学生资助工作,对受到疫情影响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及时对其予以资助[3]

新冠疫情防控下学校资助工作面临种种考验。首先,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量增多,实现“应助尽助”目标的压力增大。比如那些依靠父母外出打工的家庭,本就收入不稳定,停工停产直接导致岗位取消,失去收入来源;靠务农、种植果蔬等为生的家庭,农产品滞销,影响巨大;偏远地区建档立卡、低保家庭学生线上学习导致额外开支等。其次,新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甄别和动态管理难度大,如何在特殊时期保障资助工作的公平、公正,做到“精准资助”,这些都追加了学生资助工作的压力。最后,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各事件的不确定性,导致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资助育人难度加大。

二、新冠疫情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影响

经过前期的线上家访和家长会,以及部分班主任的交流,梳理总结后,发现在学生层面,新冠疫情防控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带来多重挑战,尤其是属于“七类重点人群”的学生,影响更为明显。

在学习方面,新冠疫情发生后,学校延期开学,为保障学生能够按期完成学业,各高校纷纷采取“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模式,线上教学对学生家庭的网络设备和通讯质量有较高的要求,这对于偏远地区的学生来说,不论是采购网络设备,还是安装宽带或者购买手机流量包等,都存在较大的经济压力,此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居住环境相对较差,学习环境也难以保证,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在生活方面,主要是因新冠疫情发生收入减少带来的生活压力,其中包括家庭成员因疫情暂时性失业、农产品价格下跌或滞销、亲属患病、线上学习带来的一系列经济压力,还有学校校内勤工助学岗位不足,同时校园封闭管理学生无法外出兼职等。以鲁东大学商学院困难学生为例,学院数据库统计每年受灾致贫家庭不超3%人,而2020年受灾学生比例达到5%,其中因新冠疫情受灾致贫家庭占受灾家庭数的58%。

在心理健康层面,经济压力激增极其容易诱发心理问题。一方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经济压力的影响,一直是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新冠疫情发生家庭收入减少、兼职工作机会减少,加剧了经济压力,也加剧了心理问题的危机。二是疫情的出现导致更多的不确定性,就业压力和偿还助学贷款压力加大,商学院困难学生中50%以上办理了助学贷款,就业难度的增加直接导致偿还助学贷款的压力翻倍,给学生施加了更大的心理负担。  

二、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商学院资助工作措施

结合学院实际,商学院资助工作小组在新冠疫情发生后,从资助形式到资助内容再到资助平台都进行了一系列新的尝试探索,取得一些成效,保障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首先,丰富资助形式,搭好资助连心桥。疫情发生后,学院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制定应急资助工作预案。自上而下,学院班子会议、团总支会议、班主任会议、学生班会,层层布置,强调资助工作的重大责任。一是开展网络、电话家访,与学生和家长密切联系,持续跟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身体、生活和学习等情况,针对因新冠疫情受灾的学生,根据资助申请困难补助,全力保障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二是做好国家资助政策的线上宣传工作,通过学院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推送国家、山东省、学校的各项资助政策,以及生源地助学贷款办理流程等信息;三是成立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干部应急联系机制,上下联动,及时掌握学生的突发情况,第一时间与学院取得联系,妥善安置;四是密切应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心理疏导方法,引导学生合理看待新冠疫情,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困难学生及时通过电话、微信进行沟通交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学习、就业、生活等方面压力,合理排解。

其次,搭建服务平台,精准在线“云辅导”。高校的学生资助必须要做到“扶贫”和“扶智”相结合。受新冠疫情影响,线下辅导有困难,我们采取“云辅导”的形式,搭建线上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平台,在线上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生活上面临的困难。针对学院的应届毕业生:一是由各系主任带领专业导师为学生的毕业论文提供远程指导,定期督促学生反馈论文进度,协助学生按期、保质保量的提交论文,顺利毕业;二是利用好网络服务平台,对毕业生进行线上就业指导和考研复试辅导,及时发布招聘信息,组织学生参加线上招聘会等,举办线上的考研复试答疑会、经验交流会等,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切实帮助毕业生提高就业能力、缓解心理压力[4],顺利实现就业和升学。针对非毕业生,老师们定期与学生和家长进行电话交流、视频连线,召开线上家长会,及时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线学习状况,对于存在困难的学生,及时联系学业导师为其提供专业指导,提供学习资料,做好学习规划,保证线上学习的高质量。

最后,强化教育引导,担当责任使命。学生资助工作,不能局限于物质需求的满足,还要注重学生精神世界的塑造,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做好学生的线上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一是结合新冠疫情阻击战期间涌现的典型事迹,强化宣传和学习,开展诚信和感恩教育,通过学院的官方平台,推送抗击新冠疫情的典型事迹,发起捐款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奉献;二是对学院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疫情防控的事迹进行宣传,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强化责任意识教育;三是开展线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相信国家、相信党和政府,不信谣、不传谣,齐心协力打赢疫情阻击战;四是开展线上家访、网络家访活动,聆听学生需求,关注学生心理动态,做好学生的“贴心人”和“引路人”。

三、取得工作成效

一是应助尽助,落实兜底保障责任。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商学院资助工作小组认真学习并落实各项资助政策,积极开展资助工作,上下联动,如期实现“应助尽助”,共计认定396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档立卡、低保、残疾等七类重点困难人群全部参与认定,无遗漏情况。商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各项资助累计获得资助共计131余万元,减免学费4万余元,落实资助“兜底”任务。

二是协同育人,资助育人成效明显。2020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接近98%,升学率接近14%,都较上一年有很大提升。其中学院建档立卡困难学生就业率和升学率实现100%。此外,2020年度,商学院受助学生获得省级及以上奖励100余项,校级奖项130余项;参与志愿服务活动70余人,支教团队、慰问汇演、社会服务等都有商学院志愿者的身影;参与新冠疫情防控60余人,多人获优秀志愿者称号和表彰信;参与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竞赛、社会调研等活动50余人,多人获创新创业竞赛奖励;学生四六级通过率98%以上。通过社会实践与课堂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打通资助育人最后一公里,发挥资助育人成效。

三是创新工作,丰富资助育人形式。高校资助工作的形式不仅要做到丰富多彩,跟要与时俱进,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需求,才能切实发挥资助育人成效。学院依托网络平台积极开展资助政策宣传和问题解答,金融知识宣讲,防电信诈骗和拒绝不良校园贷警示教育,诚信自强之星评选,志愿服务典型展播,新冠疫情防控知识,抗击新冠疫情典型人物宣传等等,丰富育人内容,提升资助育人活力,吸引学生关注和参与,在新平台积极开辟资助育人空间,引导学生自强、自立、自信,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四、反思总结

这次疫情的出现给高校的资助工作带来了挑战,但是也让我们意识到自身工作的不足之处。

一是应急资助管理体系需不断完善。资助工作的兜底保障功能在灾难面前得到凸显,这要求我们做好完备的应急资助预案,在事件突发时,有规程、有节奏,保障资助工作不拖沓。 首先在学校层面大的制度框架下,学院要结合政策文件和学校资助制度,制定学院资助应急工作预案,并且定期进行补充完善;其次,要积极创新,想在前面,通过调研和走访,确定符合学院实际的资助工作流程;最后,要打造一支学院自己的资助工作队伍。

二是资助育人效能发挥不明显。我们在做好常规性资助工作之外,必须加强学生精神关爱、心理支持、专业教育等,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工作的各个职能部门强化联系协同配合,积极探索多途径多平台的资助工作体系共同打造“经济援助+心理辅导+素质提升”相结合的发展型资助链条,从而真正发挥资助育人的效能。

三是资助精准程度够。一是学生不了解最新的资助政策,不能及时反馈自身需求,实现自我救助;二是单纯依靠学生自我申报,掌握困难学情况的渠道存在局限性三是部分学生虚假填报,甄别难度较大等,都导致学生得不到有效精准的资助。因此,需要建立一支专门的学院资助工作队伍,发挥班主任学生干部作用,完善班级资助预警体系。班主任与本班学生较为熟悉,而

学生之间交流更密切,两者结合,更容易较早了解学生家庭情况的变化,有助于把资助排查工作做在前面

四是工作队伍建设需加强。在疫情防控期间,校园实行封闭化或者半封闭管理,对高校学生工作队伍提出很高的要求。学校资助工作也需要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团队。首先,队伍可以以班主任和高校辅导员为主体;其次,要加强队伍成员的理想信念、思想政治教育;再次,要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提升成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比如,资助政策知识,金融知识,心理教育知识等;最后,要研究制定相关制度和措施,保障资助工作队伍的稳定性,激发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调动积极性。此外,也经常性开展调研和学术研究交流,提高资助工作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五是困难学生心理问题重视程度不足。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学生的心理健康更值得关注,因为生活环境的重大改变是许多人压力产生的根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弱势群体,面临的心理压力普通学生更多,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更需要体现“人文精神”,因此辅导员班主任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结合掌握的专业知识,采取适当的语言和方式更有利于工作顺利开展。高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关爱学生心理健康,缓解因疫情引发的心理困扰,特别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及时通过电话、微信等现代通信手段进行沟通交流,关注学生实际问题和心理状态,做好学生沟通和情绪疏解工作。

是线上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完善。高校资助育人的首要主题必须是思想政治教育。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新媒体平台的重要性得以凸显如何利用线上平台拓宽资助渠道开发新的育人平台,成为高校必须面对的问题利用微信公众号为学生定期开展资助政策解读、新冠疫情防控知识校园文体活动、考研指导、就业宣讲、创新创业活动、战典型等等活动组建丰富的线上教育内容,有主题、有层次、深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懂得感恩,学会诚信理性平和的面对学习、工作和生活。

五、结语

立德树人是高校学生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也是资助工作的重要落脚点。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学生资助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育人成效的发挥,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更要积极探索,在危机中育新机、变局中开新局,把精准资助与育人工作紧密衔接,不断完善资助工作体系,优化资助工作流程,打造专业学生资助工作团队,搭建丰富的资助工作平台,丰富资助育人的内容,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关注他们的学业、生活、心理、就业等方面需求,及时予以精准帮扶,切实发挥资助育人工作成效。

参考文献

[1]唐任伍,李楚翘,叶天希.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损害及应对措施[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05):3-13.

[2]张斌.新冠肺炎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及财政政策的对冲效应评价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20(10):47-56.

[3]陈亮后疫情视角下高职院校“精准资助与育人”实施路径创新——以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外企业文化》,2021(05):49-50.

[4] 吴怡楠,罗水荣,唐冰.疫情防控期间高校“互联网+”资助育人体系建设的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1(08),46-48.作者简介:张萌(1991—),女,汉族,山东烟台,鲁东大学商学院辅导员,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