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融入高职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

李伟

黑龙江职业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工匠精神是现代高等职业院校培育学生以厚德业为先塑造卓越人才精神的内在基础思政教育也是各高职院校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尤其是近年来在深化课程建设和思政理论课建设实施的过程中工匠精神的建设发挥出了重要作用有利于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实践与其他相关课程教学形成了协同的效应促进着人才培养综合质量层次的进一步全面提升。本篇文章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出发论述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并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课程思政建设

前言课程设置和教师思政理论能力两项建设性工作是高职院校落实全国高校深化立德树人教育根本目的也是提高创新人才培养的办学模式质量和管理水平的一次重要而关键的举措而学习工匠精神无疑是未来塑造现代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体系的核心价值追求和基本职业素养的最佳体现也应当成为推进未来大学课程建设思政和专业理论课教学等工作开展的实践创新内容。

1.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背后的匠人精神本质上其实应该是一种执着追求的劳动创造精神。通过专注创造性的劳动过程来实现其自身对职业价值或对自我人生价值的追求是现代工匠精神发展的最高层次本质。工匠精神始终体现和揭示匠人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并致力于创造劳动事业成就和追求高精神状态的终身目标。通过工匠精神人们可以充分体验创造和劳动的升华升华自己的生命意义价值观念和生命价值的追求是发扬当代工匠精神的精髓。

2.工匠精神与高职课程思政结合的意义

2.1工匠精神是思政建设的着手点

在新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在培养和教育员工的过程中都尤为关注工匠精神要求从业人员在面对岗位工作的时候能够树立工匠精神以此完善自身的职业行为表现。从精神层次上来说工匠精神要是专业奉献和职业道德精神也应该是现代高职院校课程和思想建设的基本核心内容是未来所有高职学生在就业后必须有一定的精神素质。在高职工匠精神教育实践下的高职院校教师可以在自己的专业和课程体系中注重在教学内容中融入社会职业道德在实际教学和活动过程环节中自觉培养普通高职教师的精神道德和职业价值观这不仅更有利于高职学生的职业成长也将有利于学校促进地方国民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反映了制造业人才需求的发展方向。对于高职院校的建设应以工匠精神为核心

2.2工匠精神提升课程思政建设内涵

立德树人历来是所有高职院校坚持的一个教育的目标不仅要体现在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中还要体现在通识类文化教育课程、特色专业课程教育和多样化社会实践环节中。无论它是为了学科体系本身的能力建设、教学目标体系目标的最终形成还是教学质量管理评价体系的重新构建教师都要紧紧围绕教育立德树人理念而开展课程教学评价活动同时学生也要时刻围绕这一目标来进行学习。工匠精神就是立德树人目标的具体化体现在工匠精神的指引下课程思政建设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在关注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的同时重视他们职业品质的增强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较强的道德精神。

2.3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标准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立德已经成为育人的基本要求。高职院校里造就出高素质的毕业生应该首先具备较高的文化知识和道德素养只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才能满足岗位的要求。由此可见在人才培养工作目标方面对高职工科院校课程思政观与现代工匠精神人才培养的工作要求基本具有了一致性。在高校对职业道德建设教育效果要进行客观衡量检查和量化评价检查时高职院校还应该注意将高校学生道德素养质量的有效提升等作为直接检验标准。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工匠精神提供了评价的标准只有将学生培养成时代发展需要的工匠课程思政的目标才算实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教授传统知识技能之外还要实现价值观的引领在道德层面培养学生的价值理念使学生形成爱岗敬业的道德品质。

3.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

3.1加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

高职学生无疑是国家新一代工匠精神人才培养的最佳对象。高职学生与其他本科高校学生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偏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学习他们在校学习职业技能专业知识实验实训类课程较多而实践类课程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并且对于工匠精神理念的培育也并非不可一蹴而就需要在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中逐步内化为属于自己独特的个人价值追求。通过强化思政课内容教学使高职院校学生可以更加关注和重视大学生职业道德、专业素养提高及创新工匠精神内涵的深度培育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具备一定的工匠精神将来为各行各业输送能工巧匠。一方面在创新校园文化内涵建设进程中精神文化永远是一个核心价值观和教育灵魂要持续加大文化对我国工匠精神教育的大力宣传教育推进力度邀请一批大国优秀工匠进校园、进大学课堂、进高校教材。创新开展校园文化系列活动

大力传播弘扬中华民族追求卓越、德技双馨伟大的艺术创造精神另一方面在当前校园文化体系建设体系中物质文化也是一种基础保障和核心保障要着力精心建设打造这种蕴含民族工匠精神特质的和谐校园物质文化在学生宿舍、餐厅、教学楼、校园内通过宣传条幅、雕塑实物、工匠长廊等展示形式宣扬工匠精神号召学生向大国工匠学习。

3.2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课教学

当前在思政课程和专业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形成明确的教学目标在不同学科之间也没有构建完善的课程结构和内容体系在知识传授时也没有与岗位工作内容结合在一起只是关注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实践技能的提高和道德素养的增强这已经成为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阻碍。专业课教师往往在本学科专业知识领域上也比传统思政课教师熟悉度上更高作为公共课程及思政学科建设领域的一个核心力量在课程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各环节都要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提升学生对本专业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让工匠精神成为驱动学生不断成长的巨大推力。思政课教师又是社会对其学生所进行良好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工作和大学生工匠精神素质培育中最直接有效的参与者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身上也同样要充分具备工匠精神让学生在认识工匠精神的基础上树立和践行工匠精神。

3.3将工匠精神融入实践教学

积极开展各类实践教育教学注重实验实训的教育引导功能引导学生树立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的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导师应注意多地带领并引导学生们走进高新技术企业参观展示企业带来的优秀技术成果感受生产技术工人对技术职业文化的由衷热爱追求和执着坚守引发青年学生心中对掌握本领域专业理论和专业课程内容的高度自豪感从而努力把学术匠心精神的自觉铸造变成自觉行动。学校应积极组织吸纳有志于校企合作事业的一线企业人员来参与学校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建设特别的是安排在校内的实训、企业生产实习培训阶段通过来自企业人员现场的手把手现场培训指导服务和专业引领让在校学生们直接有效地深入了解学校企业文化加快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全面的提升。基于教师的角色他们需要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基于师傅的角色他们要带徒传艺使学生在实践中发扬和传承工匠精神。因此除了在讲台上传道授业之外教师还要在车间中答疑解惑。

4.结论

总的来说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教师要将课堂作为主要渠道课外活动作为辅助性渠道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具备专业技能的同时形成较强的道德素养表现出职业责任心在面对工作时能够做到精益求精。为了更好实现这个人才培养目标高职各院校必须要加强基于中国工匠精神的融通和课程建设改革营造文化氛围培养工匠之师。

参考文献

[1]程钢彭密.课程思政视角下工匠精神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探究——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为例[J].南方农机2020(23).

[2]任蓓蓓王琛艳鲍英基等.工匠精神背景下道路桥梁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以《施工组织设计》为例[J].绿色环保建材2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