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分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比较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分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比较探究

岳丽君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在高职院校里开展思政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旨在于需要从思想上通过梳理与引导,帮助学生确立明辨是非的基本意识形态体系。传统课堂的“点对面”式教学,尽管能够在短期内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认知,但是这往往都是基于浅层的,无法让学生在主观上对知识要点进行理解。在教学中引入“对分课堂”模式,可以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敦促其加深对知识要点的认知能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分课堂;传统课堂;教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仍然固守一成不变的思政教育显然已经根本不适合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结合社会环境以及高校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对思政教育的创新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是完全有必要的。对分课堂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既能够科学地划分课堂讲授的模式和时间以及空间,又能够将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全新教学体系构建起来[1-2]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

与本科院校相比,我国的高职院校的教学思路往往多以侧重技术性、职业性为主,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被视为“副科”,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再加之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习惯、人文素养以及学习主动性上同本科院校的学生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也就导致其在接触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知识的时候,无法将其同专业课一样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形成“共鸣效应”。基于此,在老师的视域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教学往往是被视为“工作任务”来完成,而在学生的视角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其他的公共必修课并没有太大差别。所以就在一段时间内造成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教学质量与水平确实欠佳。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所表现出来的不足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之所以沿用传统课堂授课模式,其实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且广大师生已经基本上习惯了这种学习方式,然而,从教学实践和教学效果的有效评估上来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授课过程中继续采用课堂教学模式,确实存在着一些较为明显的不足。

其一,传统课堂教学已经不适应教学实践应用。在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以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为基础,由授课老师采用“点对面”的形式给学生讲解相关内容知识,在广大师生中已经形成了一种近乎固态的模式。这样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提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但是明显缺乏对要点、难点知识的自我理解,尤其是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其相关论点与时事政治以及国际政治经济如此紧密连接的情况下,仅凭老师的一家之言很难直接说服学生。

其二,实际教学质量优劣难以得到直观地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强,存在着一些经过高度浓缩和提炼之后形成的概念性内容。对于这些内容学生如果不能够形成有效理解,那就依旧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加深记忆。这样就完全违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以“融会贯通”为主来启发学生对相关知识要点和难点进行学习的初衷。就更无法直观地对老师的教学质量优劣进行系统性、科学性地评判,广大师生仍然陷入被动式学习的泥沼之中。

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引入“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整个高校的教育改革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把对分课堂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引入其中,能够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

一方面,用“对分课堂”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氛围。对分课堂教学,要求学生作业既要有思考的过程,又要有思路和做题以及步骤,改正以后,还要自我反思,教师对学生自主批改和总结以及反思进行检查[3-4]。在此基础上,对分课堂教学还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教师应该将50%的时间提供给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能够发现和解决问题[5-6]。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就是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老师在这个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基本上倾向于是“引路人”和“倾听者”。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环境中通过辩论、小组讨论等形式来对某些问题进行讨论,完全是旨在调动学生对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形成“百花齐放”的效果,真正地能够让学生对相关知识要点与难点加深印象。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老师在控制课堂节奏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一个细节,由于大学生的思维相对较为跳脱,且其“自我意识”较强,对于其在讨论的过程中明显存在的问题,只要是不涉及根本性、原则性的问题,不要轻易去打断,待学生阶段性发言结束之后,再用较为翔实的论据来反驳其明显存在错误的论点。这样,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能够让学生通过老师所罗列的这些论据,对自己错误的认知有直观、清晰的了解。老师那种盲目地“一刀切”行为,不仅容易扼杀学生来之不易的对于思政课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还容易在论据不充分的情况下让学生滋生逆反心理,从而对相关的知识和内容形成错误的认知,那显然就完全得不偿失了。

另一方面,用“对分课堂”开展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可以有效检验教学效果。俗语有云:话不说不清,理不辩不明。填鸭式的死记硬背,根本无法在学生中引起有效共鸣。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是需要大量融入讨论的,即便是这种讨论存在截然不同的两种对立观点,老师也需要经过梳理之后给学生讲解清楚。而对分课堂形式的出现,不仅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也让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高低能够借助课堂学习环境十分明显地展现出来。譬如说在自由讨论环节,老师可以采取“三三小组式”的方式,让学生在自由组合的前提下,对相关知识内容中所体现出来的观点进行针对性的讨论,然后将讨论结果以书面的方式呈报到老师那之后,再用公开讨论或者是辩论的方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做,主要是能够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锻炼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相关理解与学习能力。一是,学生只有对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系统化了解之后,才能够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要想了解这些内容,显然是需要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需要检验学生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二是,学生的相关书面报告,需要有明确的论点,这些论点必须要在海量的论据中去提炼和总结,主要锻炼其逻辑辨识能力;三是,学生的课堂辩论环节,无论是开门见山地亮明自己的观点,还是在最后阶段进行总结性发言,都需要逐步地消化和理解同学们所提出来的反驳性意见,锻炼的是敏捷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临场反应能力。这些相关的内容,既是在检验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同时也是在考察老师的教学能力,最主要也完全符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可谓是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创新拓展了一个全新的方向。让理论不再抽象,让学习不再枯燥,同时也让指向性和实用性更为明确。

结语

综上所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既能够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弥补,又能够将以学为主的一种教学方式改革构建起来,使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热情激发起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感染力不断地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慧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分课堂”模式的应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02):127-129.

[2]王远旭.对分课堂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1(11):70-72.

[3]官千翔.对分课堂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反思[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0(09):44-46.

[4]朱丹丹.“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03):179-180.

[5]尹红霞,黄昭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对分课堂”模式的应用[J].广西教育,2018(27):148-150.

[6]刘金丽.基于“对分课堂”的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学理论,2017(06):214-215+237.

课题编号:202104002

课题名称:《基于对分课堂模式的思政课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