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讨论在不均分排列组合问题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3

分类讨论在不均分排列组合问题中的应用

黄映珊

广东实验中学南海学校,广东 佛山528200

摘要:分组分配问题一直是排列组合中的一大难题,而不均分又是难题中的难题。学生初接触此类题目,要不就不知道从何下手,要不就总想“一步到位”,用“分布乘法计数原理”直接计算,要不滥用“间接法”,从而导致重复和遗漏等计算不准确的情况。在解决排列组合中的不均分问题时,精准“分类讨论”,善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是准确解决问题的一大法宝。

关键词:排列组合,分组分配,不均分,分类讨论,分类加法计数原理

排列组合是高中阶段一个重要的模块,在高考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也是概率统计的基础,这要求学生对排列组合问题要有深刻的理解。而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虽然大多数学生对于排列和组合的概念、分类计数原理与分布计数原理都比较清楚,但往往一算就错,还找不到原因。分组分配问题是排列组合题中的一大难题,而不均分问题又是难题中的难题。解决这一难题的法宝就是“分类讨论”,不重不漏的分类。如果在面对排列组合题时,能不怕麻烦,养成分类讨论的习惯,善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则能把大部分的题目收入囊中。下面就排列组合题中不均分问题怎样应用“分类讨论”进行具体的举例和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一、“分步乘法计数”与“分类加法计数”问题

1.1 将5位志愿者分成3组,其中两组各2人,另一组1人,分赴某大型展览会的三个不同场馆服务,不同的分配方案有________种.(用数字作答)

答案:90。

解析:解决分组分配问题一般先“分组”,再“分配”。先把5位志愿者分成3组,规定两组各2人,另一组1人,则一共有种分法。再把三组分配,乘以,得=90种。

这道题的解题过程中没有用到分类,只有分步,分两步即可解答。也就是说当限制的条件较多,每组人数确定时,则不用分类,直接分步解决。其中在分组的时候除以,那是因为有两组各2人,如果只是,则分组时会重复计算。比如甲、乙、丙、丁、戊五个人,在五选二时,选了甲、乙,在三选二时,选了丙、丁,剩下戊一人一组,这样就分成了三组:甲乙,丙丁,戊。但也有可能在五选二时,选了丙、丁,在三选二时,选了甲、乙,剩下戊一人一组,这样也是分成了三组:甲乙,丙丁,戊。跟刚才一样,也就是说重复计算了。为了避免这样重复计算的情况,因此要除以一个数。除以多少?其实我们在计算的时候相当于对这两组进行了排列,因此要除以2的排列数。这就是分组问题分组时不重复的诀窍所在。

1.2 某次国际合作论坛,为了保护各国国家元首的安全,某部门将5个安保小组全部安排到指定的三个区域内工作,且每个区域至少有一个安保小组,则这样的安排方法共有(  )

A.96种    B.100种

C.124种D.150种

答案:D。

解析:因为每个区域至少有一个安保小组,所以把5个安保小组分成三组,共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按照1,1,3来分,另一种是按照2,2,1来分。当按照1,1,3来分时,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N1=A=60(种);当按照2,2,1来分时,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N2=A=90(种)。再根据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可得这样的安排方法共有N=N1+N2=150(种)。

[思路点拨] →→

分析:这一道题由于没有规定每组的具体人数,只说“每个区域至少有一个安保小组”,所以有不止一类的分法。分类讨论时,要做到不重不漏。5分3,每组至少1个,有两类不同的分组方法,一类是1,1,3,一类是2,2,1。先计算出各自不同的安排方法,再加起来,即得最终结果。

1.3 2020年4月22日是第51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某校6名大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到A,B两个社区做宣传,每个组至少分配2人,则不同的安排方案共有

A.35种B.55种           C.50种D.70种

答案:C。

解析:因为每个组至少分配2人,所以把6名大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共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按照2,4来分,一种是按照3,3来分。当按照2,4来分时,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种),当按照3,3来分时,不同的安排方法共有(种)。再根据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可得这样的安排方法共有N=N1+N2=50(种)。

分析:这一道题跟上一题类似,也是没有规定每组的具体人数,不止一种分组方法。6分2,每组至少2个,有两类不同的分组方法:一类是2,4,一类是3,3,不算4,2,因为等一下还要分配,所以不需算4,2。

通过上面几道题我们可以看到,解决不均分分组问题时,先分类讨论每组的人数很重要。

二、“不能同一组”与“必须同一组”问题

2.1 现有5名教师要带3个不同的兴趣小组外出学习考察,要求每个兴趣小组的带队教师至多2人,但其中甲教师和乙教师均不能单独带队,求不同的带队方案有多少种?

分析:此类问题比上面的问题更复杂一点。表面是5分3,每组至多2个的问题,则只有一类分法:2,2,1,但是由于甲、乙不能单独带队,则问题又复杂升级。但只要不怕麻烦,仔细分类,仍不难求解。从这一题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在分组人数上只有一种分法,但要准确解决问题,仍需耐心分类。分类时要考虑全面,做到“先解决内部矛盾”,“先分组,再分配”,先分好组,不着急把人员分配下去。

解析:第一类,把甲、乙看做一个复合元素,另外的3个人分成2组,有种方法,再分配到3个小组中,一共有CA=18(种);第二类,先把甲、乙与另外的3人配队,有种情况,再分配到 3个小组,一共有AA=36(种)。根据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可得,共有18+36=54(种).

2.2 现有A,B,C,D,E五名志愿者分配到甲、乙、丙三个不同的社区参加志愿者活动,每个社区至少安排一人,则A和B分配到同一社区的概率为

A.          B.         C.          D .

解析:根据例1.2可知,5分3,每组至少1个,有1,1,3和2,2,1两种分法,一共有150种不同的分配方法。而A和B分配到同一社区,在第一类1,1,3分法中,则A、B在3人这一组里,有种不同的分配方法,即=18(种);在第二类2,2,1分法中,A、B在其中一组2中,有种不同的分配方法,即=18(种)。根据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加起来,一共有(种)。则A和B分配到同一社区的概率为。故选C。

分析:这道题本来就是“不均分”的分组分配问题,再加上还有限制条件,让学生解起来十分费劲。但是如果能巧用 “分类讨论”,把限制的条件融合到“分类”里面去,则能使问题思路指向清晰,问题迎刃而解。用类似的方法,则可轻松解出下面这一题。

2.3 甲、乙、丙、丁 4 名师范院校的大学生分配至 3 所学校实习,每所学校至少分配一名大学生, 且甲、乙两人不能分配在同一所学校,则不同分配方法数为(  )

A.30         B.42          C.50         D.58

解析:首先将甲、乙、丙、丁分成3组,只有1,1,2一种分法。因为甲、乙不能同组,则可分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类:甲、乙都单独一组,则丙、丁两人在一组,共1种分法;第二类:甲或乙中有一组分到2名学生,则有(种)分法。所以将甲、乙、丙、丁分成3组一共有1+4=5(种)分法。再将三组分配至三所学校,有(种)分法,则一共有(种)分配方法。故选A。

三、“元素相同”与“元素不同”问题

3.1 登山运动员10人,平均分为两组,其中熟悉道路的有4人,每组都需要2人,那么不同的分配方法种数是(  )

A.60B.120

C.240D.480

分析:这一题跟上面的例1、例2不一样的地方是分组的元素里有截然不同的两类:熟悉道路和不熟悉道路。那么在分组的时候需要对不同元素加以考量。登山运动员10人,平均分为两组,则每一组各5人。熟悉道路的有4人,不熟悉道理的有6人,每组需要2名熟悉道路的人,则每组都是有2名熟悉道路的人和3名不熟悉道路的人组成。

解析:先将4个熟悉道路的人平均分成两组有种.再将余下的6人平均分成两组有种.然后这四个组自由搭配还有A种,故最终分配方法有C·C=60(种)。故选A。

3.2 有12名划船运动员,其中3人只会划左舷, 4人只会划右舷, 其它5人既会划左舷, 又会划右舷, 现要从这12名运动员中选出6人平均分在左右舷参加划船比赛,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分析:这一题里有3种不同的元素,解答时需盯紧其中的一种,进行分类。如果盯紧左舵手,则可分为四类:选〇名左舵手、选一名左舵手、选两名左舵手、选三名左舵手。如果盯紧右舵手,可分为四类:选〇名右舵手、选一名右舵手、选两名右舵手、选三名右舵手。如果盯紧多面手,也可分为四类:0名多面手划左(右)舷,1名多面手划左(右)舷,2名多面手划左(右)舷,3名多面手划左(右)舷。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分类要做到不重不漏,精准分类,需要只针对其中一个元素进行讨论。下面以左舵手为例进行解答。

解析:第一类,选〇名左舵手,种,则再选择三名多面手划左舷,有种,在剩下4名右舵手和2名多面手里任选3人划右舷,有种,则有 = 200(种);第二类,若选一名左舵手,有种,则再选择两名多面手划左舷,有种,在剩下4名右舵手和3名多面手里任选3人划右舷,有种,则有(种);第三类,若选两名左舵手,有种,则再选择一名多面手划左舷,有种,在剩下4名右舵手和4名多面手里任选3人划右舷,有种,则有 = 840(种);第四类,若选三名左舵手,有种,不需要选择一名多面手划左舷,在剩下4名右舵手和5名多面手里任选3人划右舷,有种,则有 = 84(种)。故一共有 = 200+1050+840+84 = 2174(种)。

结束语:基本的排列组合问题是开展后续学习的基础,学生只有学会正确计数方法,才能学好概率、统计等知识。通过上面几类例题的举例说明,可以看出,不怕麻烦的“分类讨论”在解决“不均分”问题时的作用。不均分的分组分配问题本来就包含多种情况,再加上种种的限制条件,准确“分类”很重要。

参考文献:

[1]彭海燕,程生根,钱耀周.高考数学全国卷真题精编[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20:251-255

[2]曹李.对排列与组合重复问题的探究[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1,05:55-56

[3]游佳.排列组合中的分组分配问题微课教学[J].中学数学研究,2021,05:19-20

[4]彭耿铃.史上最全的排列组合22种解题策略[J]. 中学生数理化,2021,05:23-2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