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育共进,催开德育之花——家校合作提升学生德育教育效果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2
/ 2

共育共进,催开德育之花——家校合作提升学生德育教育效果的研究

黄惠吟

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友邦小学 广东省梅州市514100

摘要:正处于思想认识、价值观念等塑造期的每一位小学学生,不仅各方面能力、素质的可塑性很强,且在人生定位、发展诉求上存在着诸多需引导、需帮扶、需完善之处。而以共育共进导向为指引,来确保小学德育效能强化,以催开德育之花,则势必更为贴近学生的身心特性,也更利于学生的健全人格重塑,以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基于此,教师在落实小学德育实践时,应以深度构建共育共进生态、切实搭建共育共进平台、科学设计共育共进活动为铺垫,对小学德育的实施途径、开展方式等进行优化、创新、变革。并在切实发挥家长协助作用的基础上,来确保德育实效,使德育之花得以盛开,为小学德育的深层次落实、高质量推进而奠基。

关键词:共育;共进;催开;德育

共育共进是确保家校通力合作,助推德育效能提升的关键途径。其重在以家校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为载体,对德育的方式进行优化与创新,为学生在纵深领域内获得正确价值观念、高尚道德品质的培育而注入新鲜血液。特别对一些情感、心理比较脆弱,思想认识发展不够充分的小学学生,建立在共育共进基础上的针对性、实效性的德育工作实施,则必然更利于德育实效的强化。因此,教师在借助共育共进思想与理念来落实小学德育教育时,应以充分了解学生各方面实际情况为参考,结合学生在不同阶段、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表现与反应,就德育教育的要求、目标、规定、任务等,逐步迁移至家校合作领域,以致力于对共育共进平台的搭建、生态的创设,来落实对学生的良好行为规范、积极人生态度、高尚道德情操培育。使学生在针对性、多元化、丰富性的德育途径驱使下,逐步完善自身认知体系,更好发展自身综合素养,来催开德育之花。

一、在共育共进中设定德育议题,催开德育之花

德育是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以落实的关键途径,更为培植小学学生健全人格的重点所在。但是,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加之一些教师对共育共进作用认识的不足,以及家校之间的合作也不够密切,导致小学德育实施依然存在诸多弊端与不足。对此,教师在开展德育实践中,应从切实更新自身思想观念出发,结合学生认知发展现状,借助共育共进话题的确立,来落实对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正确价值观念、积极人生态度培育。而且,根据传统德育教育领域的诸多误区,教师应加强对多元探究议题的构建,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互动,结合预设德育目标,就学生德育教育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存在的问题、遇到的困惑等,开展深度研究与解析,来找寻更为科学、高效、丰富的德育对策。在切实转变教师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利用共育共进途径对德育教育的落实手段进行适度创新,使小学德育开展方式更为贴近学生身心特性与认知诉求,并全面服务于学生的认知需要满足。此外,还可借助问卷调研、谈心互动等策略,来搭建共育共进平台,并了解存留于学生思想认识等层面的典型问题,对其开展精准化、深入性剖析,为确保德育教育的针对性而提供助力。例如,可结合一些社会现象,将其确定为探究性议题,组织学生在研讨与争辩中,获得认知误区的化解,使德育之花得以常开。

二、在共育共进中开掘德育资源,浇灌德育之花

小学学生的思想认识、人生定位、价值观念等,本身可塑性很强,这使得其德育教育的开展与落实,又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工程,且并非在一蹴而就之间就能实现。因此,教师在日常的德育实践中,应以共育共进资源开发为铺垫,就一些更为鲜活、生动、形象的学科德育素材进行深层次挖掘,并将其迁移至学生学科学习、课外活动、日常生活、常规管理、行为规范等领域。使共育共进引领下的德育工作开展,更加具体形象,更具针对性与实效性,为确保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而奠基。而且,面对共育共进思想引领下的诸多德育资源的刺激与驱使,源自学生内心深处的迫切诉求必然会得到充分激活,其自会根据教师引导、借助多种方式来完善自身思想认识、塑造高尚道德,并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获得认识发展需要的满足。例如,可通过对小学语文、体育、艺术、道德与法治科学教学素材的利用与整合,借助共育共进平台搭建,将某一阶段、某一领域、某一层面的德育项目、内容、要求等融入学科教学领域,借助针对性教学内容,来完善德育教育体系、丰富学生认知体验。让学生在共育共进思想与理念的引领下,重塑健全人格,来浇灌德育之花。

三、在共育共进中构建德育活动,培植德育之花

以共育共进理念为指引,通过对鲜活、生动、丰富的德育活动与项目构建,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与深度体验中更好提升完善自我,则势必更利于德育之花的盛开。因此,教师在落实共育共进下的德育途径探究时,应始终本着“以生为本”的导向,通过对学生各方面实际情况的深入了解,在此基础上搭建共育共进平台,精设德育活动,拓宽德育渠道。通过对建立在共育共进基础上的游戏活动、主题演讲、节目展演等活动的实施,让学生积极融入其中,在实践与体验中获得心灵的洗礼、认识的提升、情感的激活、心理的调适。例如,可借助家长协助,利用诸如志愿服务活动、劳动教育、法治教育、交通安全常识讲座、参观红色纪念基地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在参与中提升自身道德品质与内在修养的机会,使德育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得以无限放大,来确保德育工作真正向着纵深领域而靠拢。此外,还可针对学生在某一层面所存在的心理问题,借助共育共进策略对其开展针对性心理调适与引导,使学生在获得内心触动的基础上,更好提升完善自我。而且,还应建立起更为完善的学生德育评估体制,从不同层面来考评德育实效。在确保共育共进价值与作用得以切实发挥的基础上,着力于对德育之花的培植。

四、结论

总之,以共育共进为导向,来催开小学德育之花的育人定位与导向确立,不仅是新时代小学德育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确保德育实效的关键与重点。而且,由于影响小学学生德育实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以致教师在德育实施中只有切实加强对全新思想、理念、方法的吸纳与借鉴,并致力于对共育共进平台的搭建,为确保德育实效而助力,则势必更利于预设德育目标的达成。因此,教师在开展催开小学德育之花的科学措施与途径探究时,必须以充分了解学生各方面实际情况为契机,结合预设德育目标,来注重对共育共进德育体系的构建,以在此基础上优化德育模式,拓宽德育渠道。将德育教育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化解的困境、突破的重点等,以多种方式迁移至共育共进,让学生在家长、教师的通力协作下,逐步获得良好道德品质、正确价值观念、积极人生态度的培育。以通过对共育共进思想与理念的深度践行,来提升小学德育实效,为德育之花盛开而铺设广阔道路。

参考文献:

[1]韩斌.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解析——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J].试题与研究,2022(14):126-127.

[2]蓝任彪.家校合作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应用[J].新智慧,2022(13):48-50.

[3]张尧尧.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关于小学德育工作的思考[J].启迪与智慧(上),2022(03):114-116.

[4]陈俊炜.共育共进,催开德育之花[J].教育界,2022(03):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