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2
/ 3

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祝言卿

新疆工程学院   830000

摘要: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特别提到劳动教育的重要地位,强调“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新时期工作教育的重点是系统地培养文化知识,有针对性地、有系统地组织学生参与日常工作、生产劳动力和提供服务,使他们能够通过自己参加工作、促进正确的工作价值观和良好的工作质量来提高工作意识。毋庸置疑,新时代加强学生劳动教育意义非凡。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特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即通过开展针对学生的劳动教育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利于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高质量人才。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劳动教育思想政治;融入教育

引言

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过程中,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实效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本文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其无可替代的殊功能,对构建和谐教育体系的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不重视自己工作的成果,与工作发生冲突,使一些非工作现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因此,工作教育是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工作相结合,为大学在实践中培养孩子提供了新思路。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某种形式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教育。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相应的技能,而且还学习头脑中的工作意识。把学生纳入工作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良好工作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确保学生满足未来社会的需要。教育有助于学生在精神政治科学中发展正确的工作观,理解工作的意义,并认识到必须通过努力和尊重工作成果来实现理想。此外,工作关系促进了学生的职业发展。学习后,学生主要从事生产。有针对性的工作关系有利于学生在工作中履行职责,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羞于抵制诱惑,在没有获得、蓬勃发展等的情况下享受乐趣。同时,该学院的主要任务是向社会出口更多的高技能人才,这对就业能力具有重大优势。因此,高校职业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可以通过个人工作方法加深对生活的理解。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公司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素质较高的学生对他们更具吸引力。高校结合智力政治教育,可以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充分利用思想政治内容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现实困境

(一)融合的理念不统一

现如今,关于劳动教育国家下发了一系列的指导性文件,虽然当前“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劳动最伟大”的热潮已经席卷全国高校,但是由于传统“应试”观念的影响,学生还是更加看重自己的学科成绩,忽视了劳动教育,使得劳动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没有一个统一的融合理念,进一步使得学生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发生偏离。一方面,高校更加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平时的“评奖评优”“组织发展”等方面学习成绩占比较大,从而使学生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了书本知识的学习上,目的是考高分,就没有时间去进行劳动实践,而没有劳动实践活动就不能形成劳动价值观,就很难体现出劳动教育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目前大学还缺少“真正的”劳动教育教师,大部分都是其他科目教师兼任,这容易导致劳动教育出现偏差。首先,当前劳动教育大多是体力劳动教育,让学生下车间、走向田间地头,过度地强调实践性,而缺少足够的思想性,从而造成无法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相同的理念。其次,劳动教育的开展只要结果不看过程,当前学生开展社会劳动实践活动,过多地流于形式,更多的是为了完成学校下达的任务,去拍照片,而没有真正地发挥劳动教育的思想教育性。劳动教育的理念如果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发生偏离,就会使得二者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发生偏离。

(二)学生劳动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指向不明确

首先,在目前阶段学生劳动教育只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意见》中提出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但并没对劳动教育要达到何种程度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作出细致而可行的部署。其次,设置学生劳动教育课程时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详细安排。在开展学生劳动过程中,并未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思想政治引导,更未明确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会造成何种程度的影响。长此以往,学生在劳动教育后除了身体疲劳,在思想政治教育上难留深刻印象,这样不仅使得劳动实践与劳动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也弱化了劳动教育的价值。学生劳动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指向不明确,导致劳动教育不能有效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三、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建议

(一)塑造认知理念,培育劳动价值观

人的社会性决定了其情感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生产劳动的德育在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时所发挥的作用相比单纯的道德说教效果显著。总书记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劳动价值观的培育坚持教育导向原则,实践主渠道途径,从而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知劳动的真善至美。发挥教育导向、精神引领作用。聘请劳模、时代楷模作为特聘教授,走进校园,走进思政课堂,进行劳动教育相关专题的讲座、报告,讲述劳动精神背后的故事。汲取先进人物、挖掘榜样人物的事迹素材,特别是学生身边,校园周边涌现出的典型人物事例,宣传、弘扬、推广其先进事迹。强化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营造礼赞劳动者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主题活动,凭借演讲比赛、辩论赛、话剧表演、艺术展览等形式,展现劳动者的时代正能量。促进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的形成,实现全面发展。

(二)搭建实践平台,丰富教育场域

马克思指出,劳动最初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本身具有“教育”之意。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劳动教育的开展要遴选优质实践基地,共建实践平台。以校内实践为载体,以校外实践为契机。打造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平台,实现劳动教育与学生日常学习、勤工助学、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回归自然与生活,劳动教育不能局限在教室,而是应该将“教室”里抽象虚无的劳动教育引入充实具体的生活中。依托家庭教育,发扬优良家风,引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根植乡土文化天然联系劳动教育的吃苦耐劳、辛勤劳动的优良传统优势,带领学生走进农村,走进田野,开展独具特色的劳动实践,实现劳动教育空间的扩展、劳动教育实践的延续。

(三)以第二课堂为载体,打造“思政课程+课

程思政”联动,完善劳动教育体系建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及其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要牢牢抓住实践这根主线,将劳动教育实施的重心转向实践探索。课程是教育的心脏,是教育的核心力量和育人的主要载体,要将“五育”的融合理念落到实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以课程为载体,让“五育”融进学科、融进课程、融进头脑,逐步形成完整体系。例如所在的学校特设与专业特色紧密相关的大学劳动技能课程体系,制定《课外实践与创新学分管理办法》《学生党员公益劳动常态化实施办法》,结合学院专业教育特点建立以劳动实践课为载体,集体劳动、自我劳动、公益劳动三层次并行的劳育培养机制,积极探索与学生劳动教育整合的接洽点,探索劳动教育与学生党组织活动相结合,从而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并有效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如课堂上英语幼师专业的手工制作、土木专业测绘及绘图制作、服装设计专业成衣制作及展览。第二实践课堂则以校园劳作、参观教育基地、工作为主,以学生社团中的手工艺协会、非遗文创协会等手工制作为辅,自我劳动以学生居住的公寓文化宣传、宿舍内务整理为主,公益劳动以实验室、机房、图书馆自习室开放辅助管理、展览布展等为主,帮助学生强化自身的思想水平和综合素质,从而为学生日后服务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对学生劳动教育要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

劳动教育作为大学教育重要一环,其教学设计必须与社会需要相衔接、与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相统一。学生劳动教育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并将此作为发挥劳动教育思想政治功能的根本价值导向,把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大学落地生根作为劳动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核心内容之一。同时,结合大学定位、专业特色、学科特点和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成长需要进行劳动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科学教学设计,与已有课程设置相协同,特别是要与已有的思政课程互为补充、彼此促进。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保证劳动教育课时数量,从而实现最佳教学效果,又要避免给学生带来过重负担导致适得其反。

(五)师资层面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实施者,在学生成长中扮演着领路人的角色,所以教师的政治方向、知识素养等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实施效果。为了保障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协同育人有效落实,学校必须推进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真正实现“思劳融合育人”。其一,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新时代思政教师的培养,精准施策,开展思政课教师学习贯彻新时代劳动专题培训,培养一批以马克思主义为导向的、热爱思政课教学的、具有发展潜力的综合型人才。其二,增设培训教研基地,开设思政课发展研究中心。培训基地与教研中心要立足新时代育人要求,及时将最新研究成果向各级各类学校推广。各个层级间的教师要有平台进行探讨交流研究,相互借鉴观摩,加快成长,加深对课程融合育人的了解便于教师落实教育目标,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进而推进思政课超越学科的局限性,突破传统的育人模式。

结束语

新时代高校将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就是要把劳动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弘扬新时代劳动精神。针对目前融合存在的种种困境,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换一种角度,实现多方面的融合,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孔令利.高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思考[J].传播力研究,2020,4(22):124-125.

[2]栾军.关于高中思想政治课落实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J].高考,2020(33):43.

[3]何素淑.高校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育人实践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22):206-207+210.

[4]蔡健.马克思日常生活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20.000139.

[5]尹丁鹏.学生劳动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20.000333.

[6]马艳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历史考察与反思[D].大理大学,2020.00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