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防暴弹投掷训练五个误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2
/ 2

厘清防暴弹投掷训练五个误区

李楠

武警警官学院军事训练系  四川成都  610213

回顾我们国家的体育发展史,建国初期的体育教学叫做军体课,当时的军体课就设置了投掷手榴弹这个科目,它也是当时体育教学中非常基础的一个训练科目。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投掷手榴弹这个体育教学科目也逐渐被其他内容所取代,我国青少年的投掷专项训练相比其他运动,也开展的相对较少。但是投弹训练仍是军校学员一门军事基础必修课程,是军人必备的军事技能。但从目前训练及考核情况来看,成绩不够理想,优秀率偏低,不及格率居高不下。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思想不够重视、训练方法不够系统科学等,但其中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点就是受训者对防暴弹投掷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动作没有形成科学的认知,习惯凭借自己的主观感受去训练,导致在错误的动作训练中停滞不前。本文针对防暴弹投掷训练中存在的五个误区,从科学的原理入手,为受训者厘清训练思路,提高训练成绩。

误区一:“大力出奇迹”

在防暴弹投掷训练中,最熟悉的场外音莫过于“用力、

使劲”这类叫人增加力量的词语,我们自己也会下意识的暗示自己要用力再用力,正所谓“大力才能出奇迹”。但实际上,真的是使的劲越大,投弹的距离就越远吗?

防暴弹投掷属于斜抛运动,其中力学原理主要遵循物体

的抛射原理,斜抛物体飞行距离的计算公式S=V02sin2α/g,S就是防暴弹飞行距离,V0是防暴弹出手的初速度,α是防暴弹出手角度,g是重力加速度。从公式我们不难看出,影响投弹成绩要素重要性依次排列是:1、防暴弹出手时的速度;2、防暴弹出手角度;3、防暴弹出手时的高度。田径运动当中,不管是跑、跳还是投,最核心的素质是速度。力量转换不成速度,等于零,只有力量没有速度就等于零。投弹过程中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都是围绕如何最大限度的提高器械的出手速度来进行的,只有速度出来,投掷距离才会远。影响出手速度的因素主要包括:1、作用力,即作用在防暴弹上的爆发力;2、作用时间,同样的一个动作,动作越熟练,用力顺序越正确,动作越连贯,完成时间就会越短,速度自然会提高;3、作用在器械上的距离,作用距离越长,时间越短,速度越快。综上所述,怎样把力量转化成速度,才是训练中要注意着重思考和重视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强调动作过程中的用力。

误区二:用“直臂抡”代替“鞭打动作”

训练中经常有一些学员由于协调性差,或者在以往的生活经历中没有接触过手臂鞭打动作,导致在投弹中采用直抡臂的形式进行投弹。这种姿势虽然动作较易掌握,投掷距离也有保障,但是投掷的方向却很难把控,尤其是在考核的过程中,由于心里紧张,导致动作变形及弹出手时机的不准确,经常会出现脱靶的情况。

正确的投掷防暴弹动作,一定要遵循鞭打原理。常见的鞭子,鞭头粗鞭稍细,一抖动,鞭子就会发出响声,这是因为鞭稍速度最大,和空气产生摩擦,发出响声,这就是鞭打原理产生的效果。所谓鞭打原理,实际上就是动量原理P=MV,M是环节质量,V是环节速度。人体是一个运动链,由头、颈、肩、胸、腰、髋、膝、踝等环节组成。根据公式,动量的传递是守恒的,由下肢发力之后,到髋,到躯干,到大臂,到小臂,到手,身体的环节质量逐渐减小,速度就越来越大。只有在投掷防暴弹过程中,让自己的身体做鞭打动作,才会产生最大的出手速度,投掷的距离才会远。千万不能因为鞭打动作难度大,不易掌握,就放弃练习鞭打动作,采用自己认为舒适的直抡臂动作进行投掷。练习鞭打动作,核心是要让身体形成“满弓”状态,要达成“满弓”,重要的环节是躯干、下肢的转蹬送髋和上肢的转肩翻肘动作,训练时可以采用器械进行辅助。

误区三:有意减小出手角度

出手的角度,就是防暴弹出手的瞬间重心移动轨迹与水平面的夹角。在训练中,容易出现的误区是认为出手角度小更利于投远。这是因为出手速度是一个合速度,既有垂直方向的速度,又有水平方向的速度。投掷防暴弹是靠远度体现成绩,那么在训练中大家就会更多的去强调水平方向上的用力,而忽视了垂直方向上的用力,从而导致出手角度普遍的偏低,那么正确的出手角度应该是多少呢?如果出手点的高度和弹着地的高度在一个水平面上,抛射距离最远时,这个角度是45度。但是由于投掷防暴弹,我们多采用立姿投掷的方式,造成出手点和落地点没在一个水平高度上,产生了一个地斜角。所谓地斜角,指的是投弹动作出手点和落地点之间的连线和地面的夹角。正因为有地斜角的存在,所以最佳出手角度就不是45度,而是小于45度。再结合防暴弹的柱状结构,可以测算出投掷防暴弹的最佳出手角度一般在40度左右较为合适。

误区四:三个痼癖动作降低出手高度

相对于出手速度和出手角度,出手高度对投弹距离的影响相对有限。那么决定出手点高度无非就是身体的先天条件,身高和臂展。在技术动作一样的情况下,出手点越高,投掷距离就会越远。但是技术不合理,也会导致出手瞬间出手点的高度降低,影响投掷距离。在训练中,经常会出现三种痼癖动作,无意识地降低了出手高度。第一种,最后用力时左脚落地形成稳定支撑这一过程,左腿下蹲弯曲,降低身体高度,导致出手点降低;第二种,转肩翻肘时,手臂下落,导致手的高度低于头,肘的高度低于肩,形成类似投飞镖的动作;第三种,出手时机过晚,导致出手点降低。正确的出手时机,应当在挥臂过肩后立即出手。

误区五:忽略握持防暴弹的技术动作

握持防暴弹是防暴弹投掷完整技术动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很多人却忽略了这个细小的动作,导致在训练中,要么过于放松导致防暴弹投掷过程中脱手,要么握持力量过大,导致手臂肌肉僵硬。握持防暴弹有两个基本原则,第一要保持弹体在手中的稳定,不能在投掷的过程中脱手;第二是投掷臂的适当放松非常重要。通常我们有两种握弹方法,第一种,满把抓握,贴紧掌心,靠近指根,手指把弹扣住。这种方法握弹稳固,弹不会出手过早,也符合实战的要求。但是他的缺点是手臂比较紧张。第二种,用手指指肚的合力控制弹,弹不接触掌心,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手腕轻松灵活,便于发力,投的更远,缺点是弹容易离手过早,存在安全隐患,不符合实战的要求。对于投掷成绩比较优秀的学员,建议采用第一种满把抓握的方式进行训练,既保证投掷距离,又能突出战训一体的训练理念。但对于投掷成绩不理想,尤其是达不到及格水平的学员,可先采用第二种握弹方式,先解决投掷远度,待可以投远后再采用满把抓握的方式进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