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钢连退卷边部翘皮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2
/ 2

IF钢连退卷边部翘皮分析

范海宁

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马鞍山 243000

摘  要:为降低IF钢连退卷边部翘皮缺陷比例,对马钢IF钢连退卷全过程生产工艺进行梳理,分析了钢中氮含量,加热炉在炉时间,加热炉出炉温度,和热轧侧压量对IF钢边部翘皮的影响。

关键词:翘皮;氮含量;在炉时间; 出炉温度;侧压量;

1  前言

IF钢具有良好的深冲性能,被广泛用于汽车中的各类复杂冲压件、外板以及作为高性能镀锌基板,用户对其表面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IF钢连退卷典型的表面缺陷有夹杂、翘皮等[1],翘皮缺陷一般位于带钢边部20mm处,呈条状分布,直接影响后工序的再加工使用[2]。目前,主要通过冷轧工序切边的方式来消除缺陷,造成极大的浪费,影响了带钢成材率和生产效率。为减少IF钢连退卷边部翘皮缺陷,对马钢IF钢连退卷全过程生产工艺进行梳理,分析了钢中氮含量,加热炉在炉时间,加热炉出炉温度,和热轧侧压量对IF钢边部翘皮的影响。

2  翘皮缺陷特征

IF钢边部翘皮缺陷往往在同一此次中批量产生,且缺陷的位置在上、下表两侧均有发生,边部翘皮缺陷在同一位置连续或断续发生,呈现为距离热卷边部30mm内的边部距离相对固定的间断细黑线或亮点,且通卷均有可能发生,缺陷宽度1~2mm,缺陷深度一般≤0.5mm。部分严重的边部翘皮缺陷甚至出现了“翻皮”的现象,在后道工序的冷轧过程中可能造成轧辊的损伤,故后工序生产厂抱怨极大。

在微观状态下对边部翘皮缺陷进行观察,翘皮缺陷微观形貌为单侧开口,缺陷附近未见明显氧化质点,开口处周边有大量的氧化质碎片,翘皮缺陷处经能谱分析为氧化铁组织。

典型翘皮缺陷表检和实物照片如图1。

图1 典型翘皮缺陷表检和实物照片

Fig. 1  Inspection and physical photos of typical sliver defect

3  原因分析

3.1  钢中氮含量

钢中氮与钛形成稳定的TiN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可以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抑制形变奥氏体的再结晶,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但过量的氮形成的氮化物、碳氮化物易在振痕深处析出,导致铸坯局部塑形降低,在矫直的过程中受到集中应力,最终导致铸坯表面裂纹的形成。铸坯表面裂纹在随后的轧制过程中不能焊合,形成沿轧制方向的断续迭层的“翘皮”,最终分布在热轧板边缘20mm-30mm的区域[1]

表1  IF钢不同氮含量翘皮缺陷比例

氮含量

<10

[10,15)

[15,20)

[20,25)

[25,30)

[30,35)

[35,40)

≥40

总量(t)

2210.52

27311.69

86333.08

87630.82

47588.72

15502.6

5412.68

3193.47

翘皮量(t)

121.48

1127.33

2516.2

2089.25

1397.64

497.2

113.94

156.86

翘皮比例

5.44%

4.13%

2.92%

2.38%

2.94%

3.21%

2.11%

4.91%

图2 IF钢不同氮含量翘皮缺陷比例             

Fig. 2  Proportion of peeling defects with different nitrogen content

对IF钢中间包氮含量统计发现,IF钢中间包氮含量与“翘皮”缺陷无明显对应关系。IF钢为超低碳钢,裂纹敏感性差,铸坯基本无表面裂纹,且IF钢经过RH深处理,钢中N含量低,平均为21.6ppm,IF钢氮含量对热轧板“翘皮”影响较小。

3.2  加热炉在炉时间

坯料的加热制度直接影响变形后的奥氏体晶粒尺寸[1],对板坯在加热炉内时间进行统计,按每半小时为一档进行划分。统计发现,当板坯在炉时间在3小时以内时,连退卷出现“翘皮”比例最高,为4.899%;当板坯在炉时间为5-5.5小时,连退卷出现“翘皮”的比例最小,为1.34%。总体来看,适当延长坯料在加热炉内加热时间有利于减轻边部翘皮缺陷,但加热时间过长会导致奥氏体晶粒粗大。

表2不同出在炉时间翘皮缺陷比例

在炉时间(h)

≤3

3-3.5

3.5-4

4-4.5

4.5-5

5-5.5

5.5-6

>6

总量(t)

14454.832

87604.38

88688.45

41887.9

17181.105

11913.8

9984.81

7408.87

翘皮量(t)

708.08

2591.65

2653.35

1438.01

474.39

159.51

141.59

112.06

翘皮比例

4.90%

2.96%

2.99%

3.43%

2.76%

1.34%

1.42%

1.51%

图3不同出在炉时间翘皮缺陷比例

Fig. 3  Proportion of peeling defects with different time in furnace

3.3  加热炉出炉温度

对板坯出炉温度进行统计,小于等于1200℃的划为一档,1200℃-1260℃每10℃化为一档,1260℃以上为一档;统计发现,出炉温度≤1200℃时,“翘皮”比例最高,为7.333%;出炉温度>1260℃时,“翘皮”比例最低为0.850%;随着出炉温度的升高,连退卷出现“翘皮”缺陷比例呈下降趋势。

表3  不同出炉温度翘皮缺陷比例

出炉温度(℃)

≤1200

1200-1210

1200-1220

1220-1230

1220-1240

1240-1250

1240-1260

>1260

翘皮量(t)

77.8

277.29

942.47

1391.46

2018.91

2227.52

1263.37

79.82

总量(t)

1061

4427.09

19986.96

39690.495

60392.952

89118.14

55056.45

9391.06

翘皮比例

7.33%

6.26%

4.72%

3.51%

3.34%

2.50%

2.29%

0.85%

图4  不同出炉温度翘皮缺陷比例

Fig. 4  Proportion of peeling defects with different discharging temperature

3.4  热轧侧压量

对热轧过程中的侧压量进行统计,侧压量0-50mm按10mm一档进行划分,超过50mm的按30mm一档划分。统计发现,热轧侧压量0-10mm时,连退卷出现“翘皮”缺陷的比例最小为1.440%;侧压量大于200mm时,“翘皮”缺陷的比例最高,为5.364%。

侧压量mm

≤0

0-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80

80-110

110-140

140-170

170-200

>200

总量(t)

4483.1

4506.2

9838.3

11484.6

8828.1

12040.2

47000.7

40122.5

60335.9

39649.4

29627.3

11207.9

翘皮量(t)

209.6

64.9

440.4

351.9

370.3

176.2

1419.1

1070.6

1748.0

1153.0

673.6

601.2

翘皮比例

4.67%

1.44%

4.48%

3.06%

4.19%

1.46%

3.02%

2.67%

2.90%

2.91%

2.27%

5.36%

表4  不同侧压量“翘皮”缺陷比例

图5  不同侧压量翘皮缺陷比例

Fig. 5  Proportion of peeling defects with different lateral pressure

4 结论

(1)中间包氮含量的均值为21.4ppm,与“翘皮”缺陷无明显对应关系;

(2)侧压量大于200mm时,“翘皮”缺陷的比例最高,为5.364%,在生产过程中控制侧压量小于200mm;

(3)随着出炉温度的升高,连退卷出现“翘皮”缺陷比例呈下降趋势。生产过程在考虑能耗和生产节奏的基础上,提高板坯出炉温度,避免两相区轧制;

(4)适当延长坯料在加热炉内加热时间有利于减轻边部翘皮缺陷,但加热时间过长会导致奥氏体晶粒粗大。

参考文献:

[1]武彩虹,韩静涛,等.热轧带钢边部“翘皮”缺陷分析[J].塑性工程学报,2005,12(6):23-25.

[2]张诺,王慧娟,胡维瑞等.钢中的氮对钢卷表面翘皮的影响析[J].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10,38(3):15-1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