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生态治理的水环境治理措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2
/ 2

河流生态治理的水环境治理措施探讨

段忠森, 杨彪

武汉武水水利生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湖北 武汉 430000

摘要:河流生态治理对于现代化背景下的水环境治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实现水环境治理的长足发展,需要整合社会经济以及科技等方面的综合资源,对河流水环境治理进行全面高效的综合性生态整改与治理,进而从根本上改善河流环境,为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有效提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展望未来,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不断提升,对河流水环境治理提出更高的期望,要为更好地满足河流景观而思考,达到河岸生态和自然水环境提升的需求,使河流水环境恢复和河流防洪功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技术得到不断扩展和提升,修复水体生态,提高自然景观效果为总目标。

关键词:河流;生态治理;水环境;治理措施

引言

河流生态系统要想正常运作,就必须有一个好的生态环境和一个多样化的生物群落。以生态和谐思想为指导的河流治理,应从了解河流生态环境、了解河段生态特征入手,对河段进行适当的治理,在河流生态敏感地区给予河流一定的自由空间,并尽可能地利用生态工程材料进行治理。

1河流生态治理的意义

河流生态治理工程在城市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为改善当前河流的整体环境,为城乡发展以及进步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以及机构需要转换传统的思维模式,充分结合现有的科学技术及各方面的社会资源,对河流进行全面而高效的综合生态整治以及管理,满足新时代下社会生产需要,因而非常有必要结合当前水环境治理的发展现状对河流进行全面彻底的生态整改治理,在实现生态进步的同时,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2水环境治理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2.1护岸护滩工程对河流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河流整治工程主要是对河流采取硬化措施,水泥浇筑的河流不仅阻断了河流与周边湖泊、滩涂、沼泽的横向联系,而且笔直的河流也使得河流缺乏纵向弯曲、丰富复杂的河流环境。河床硬化工程实施过程中还会直接对河流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工程产生的污水会破坏水质,影响所有生物的生存条件,硬化河床,致使河流生态系统越发单一,对于一些简单的河流生态环境来说直接会导致整个河流生态系统的毁灭性打击。许多地区为保护河流滩地、稳定河流边界而修建了护滩工程,这些工程通常采用石材、混凝土等刚性材料修建河流边岸,虽然起到了稳定河流边岸、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但是阻隔了水体与土壤河床、河流与周围滩地的联系,隔断了洪水漫滩的物质交换,使得整个河流生态系统相互隔绝,无法进行有效的能量传递和物质循环,进而影响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2.2河流形态整治对河流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1)河流形态整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河流整治工程影响了河流生物多样性,并对其生态环境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比如,护滩工程缩小了水体生物生存的空间,减少了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恶化了鱼类的繁殖环境,破坏了鸟类、鱼类和两栖类的生存环境。经过治理后,河川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仅局限于一小片水域,很难与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从而导致了河流生态环境的异质性下降,导致了生物链的脆弱性,如果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给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破坏。(2)通航河流整治对生态的影响。为了改善河流的可通航性,航道改善项目通常涉及将河床塑造成几何上的规则形状(如梯形),并通过抛石和疏浚阻碍航行的深滩或浅滩等措施改善流态。此外,硬化的斜坡、河岸和河床破坏了候鸟、鱼类产卵和食物来源的亲水环境,以及微生物生存和交流的空间环境。

3河流生态治理的水环境治理措施

3.1把生态理念融入河流规划、设计、治理建设之中

河流生态治理需要秉着尊重自然,维持可持续发展,合理配置植被,协调统一和发挥河流的社会功能等原则。城市河流的生态治理在满足河流防洪、排涝等基本功能的同时,也要发挥河流的休闲娱乐、景观等社会功能。尽可能保留和利用原河流自然地貌和植被,植物配置要充分展现河流水生、湿生和陆生植物连续渐变的分布形式,突出河流的自然野趣之美,形成连续性的河滩生态景观。应以生态护坡形式为主,将水工结构、园林绿化等技术进行糅合,选择根系发达、水土保持性能好的水陆生植物进行组合搭配,以“乡土植物”为主,适地适树,易于成活,能快速发展成丰富多样的生物群落,形成相对稳定、平衡的河流生态系统。可以降低后续的管理养护成本。不仅提高了生态效益,又美化了环境。

3.2加强河流生态护岸建设、绿化植物的种植

河流生态治理过程中,选择植物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进行设计。植物对土体加固作用明显。而从其他角度来看,边坡的稳定性还与坡体水压力相关,植物根系的水分吸收作用可以有效降低边坡的孔隙水压力,从而提高了土体整体的抗剪强度,这同样有利于起到固岸的效果。河流景观绿化应该因地制宜,注意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满足河流基本功能。在充分了解植物自身特点,注重植物观赏性和生态性,乔、灌木、草花、地被植物结合,常绿、落叶、树种相搭配,色叶、季相树种点缀,形成高低错落,四季分明的河流滨水景观。将生态河流打造成“城市绿廊”。河流绿化植物成活后,不断生长并形成多样性植物群落。这对于净化水体,优化水质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3构建河流生态治理体系

在河流生态治理前,可组织相关参建单位的管理人员,进行实地现场踏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可行方案,保证工期进度减少质量问题。在河流治理前,相关参建单位的管理人员应实地踏勘,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当地种植的岸上植物、岸边植物、水生植物,以及水生动物的放养,达到建成后物种的多样性,河流生态环境的完整性。设计人员据此按照相关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施工企业在绿化种植过程中,要按合同清单采购苗木,并严把苗木进场验收关,质量不合格的坚决予拒收,并要求更换;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苗木修剪、洞穴开挖、种植回填、做浇水围堰、浇水、打设支撑木桩等施工。河流治理完成后,要加强后期养护管理。河流管养单位应建立完善的绿化养护管理制度,安排经验丰富的养护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加强养护管理,勤浇水、勤施肥,定期进行修剪、打药,提升苗木的存活率。能快速的建立起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加强对河流水体水质的监测,及时掌握水体质量变化规律。监督检查流域的污染物排放情况,禁止向河内倾倒垃圾,保持水质良好的状态。相关参建和管养单位应保存相关建设、管养资料,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之后的河流生态治理提供资料、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政府部门应提供方便居民提建议、投诉渠道,针对群众投诉意见,一经查实,从严处罚。

结束语

由于每条城市河流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在建设治理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河流治理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增加治理成本,往往也达不到预期的治理效果。如果在治理河流的过程中能够遇到并及时解决问题,积累经验,摸索出一套比较成熟的生态治理措施和对策,就能减少治理难度,创造宜居河流环境,保持河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参考文献

[1]楼秀龙,赵新芳.城市河流边坡绿化建设之我见[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3):116.

[2]吴金德.农村河流护坡治理模式及生态护坡应用探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6(9):67-69.

[3]贾玉爱.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城市河流治理美化工程中的应用[J].水利技术监督,2012(5):60-62.

[4]石富生.试论城市河流绿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3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