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中职幼儿保育人才培养策略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基于产教融合的中职幼儿保育人才培养策略初探

董田

滨州市技师学院  256500

摘要: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研究对学前教育发展至关重要。从当前幼儿园保育工作来看,具有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的综合型保育人才匮乏,所以着力培养保育人才,对于缓解当前幼儿园保育员紧缺状况,提升保育保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对中职保育员培养目标定位进行分析,确定保育员需要具备保育与教育的双重能力,提出全面提升保育人才的综合素质,确保中职院校的保育人才能顺利与工作单位对接,为幼儿园保育工作岗位工作需求培养更多综合素养高的人才。

关键词:学前教育;保育员;人才培养;课程

保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部分,保育员作为幼儿保育工作实施的主要人员,承担着与教师一样重要的职责。因此,保育员应加强与教师的配合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目前,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作为幼儿保育人才输送的主阵地,其人才培养效果不够理想,为了改善这一情况,要围绕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幼儿教学工作,以中职教学为基础培养幼儿教学需要的保育工作日人才。

一、确定中职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要想取得良好的培养效果,首先要确定中职幼儿保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保”与“教”之间的关系

幼儿园阶段是幼儿各种习惯、生活能力以及个性形成的重要阶段,保育员作为幼儿经常接触到的人,其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会产生影响。因此,在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意识到,保育员也是教育工作者,是幼儿教师的助手,具有保育、教育幼儿的双重作用。目前,从部分幼儿园保育人员的工作来看,其承担的大部分是“保”的工作,承担“教”这一职责的较少,不利于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中职学校在培养幼儿保育专业人才时,一定要准确认识“保”与“教”之间的关系,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注意与幼儿教师培养目标进行区分,在提高其“保”的能力的同时,也要提高其“教”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让其满足新时代幼儿园对于保育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之间的关系

有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幼儿园更看重保育员的职业道德,对其专业技能的要求较低。其实,保育员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同样重要。保育员应该具备的素质依次是:责任心、专业业务能力、吃苦精神、协作能力、爱心和耐心等。保育员需要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教育观,这样才能在无形中影响幼儿,促进其健康成长。

二、构建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

在明确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后,还要合理构建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专业基础课程要体现保教结合

课程体系是否合理恰当,会直接影响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目前,对于中职幼儿保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而中职幼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因为办学时间长已经十分成熟,虽然两者的就业岗位不一样,但都属于学前教育专业。因此,在中职幼儿保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对于基础内容的选择可以借鉴中职幼师的课程体系内容,如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幼儿教育学等,真正贯彻落实保教结合,从而促进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的发展,为其今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立足工作过程构建专业技能课程体系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对保育员提出了较多的操作技能要求。因此,中职学校幼儿保育员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建设,要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避免课程设置与学生的工作实际脱节,有效提升课程内容与保育工作的契合度。如在课程设置时,可以按照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保育员需要使用到的技能进行合理的整合,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同时,要开展美工、唱歌及舞蹈等技能的培训,以此作为补充,为今后保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此外,在幼儿保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保育员还需具备幼儿生活管理、常见疾病预防、特殊日常护理等能力,有效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专业拓展课程要丰富、灵活、具有弹性

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中职学校在开设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还要对专业领域课程进行合理的模块划分,如0~3岁保育模块、3~6岁保育模块、专业拓展模块等。在课程教学时可以使用学分制,让学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选择课程,借助专业拓展课程来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其保育能力,从而有效优化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例如,可以设置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婴幼儿营养卫生与烹饪等课程,从而进一步提升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满足多样化的幼儿教育需求。

三、创新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创新的最终目的是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而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很难实现这一点,所以中职学校在培养幼儿保育专业人才时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

(一)创新保教技能训练方法,加强操作技能的培训

中职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为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学生在校期间需要熟练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但是,在传统保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下,教师更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较少,无法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因此,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可以在教学过程创新保教技能训练方法,在训练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

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基础技能的要求。在保育员职业资格考试相关文件中对保育员的技能要求有明确规定,这是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与规范,教师在教学期间一定要熟练掌握相关要求与内容,真正做到言传身教、作出表率,促进学生提高自身的保育技能。其次,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操作训练环境,增强学生的现场体验感。操作技能训练需要学生进行具体的实践与操作,中职幼儿保育专业教师在教学时,要尽量为学生构建与幼儿园相同的场景,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体验感,同时在体验中落实技能训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为学生今后就业打好基础。最后,在教学期间要真正做到理论知识学习与模拟训练的有效结合。

(二)构建自主互助的学习型课堂

中职学校在对幼儿保育专业人才进行培养时,教师还要为学生构建自主互助的学习型课堂,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相关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积极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合作分析与讨论中发展自身能力,而师生也能在这一过程中进行良好的互动与交流,最终有效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职业素养,为其今后发展打下基础。例如,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首先,可以让学生观看视频;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并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录像,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相关操作技能;最后,让学生观看自己操作时的视频,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自己和别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办法,从而真正实现做中学、做中思。此外,教师在创新教学模式时,还要坚持工学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要想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需要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加强课程体系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这样才能真正有效提高保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弓.新时期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9)

[2]周曦.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湖南教育:D版,2019(5)

[1] 宋彩虹,张艳娟.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保育人才培养的分析研究———以上市学前教育现状为例 [J].新课程研究: 职业教育,201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