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幼儿节奏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怎样培养幼儿节奏感

董慧娜

石家庄市裕华区第二幼儿园 050000

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前儿童生活、学习和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领域。幼儿学会了认识音乐,体验音乐中的快乐,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并借助音乐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促进身心的和谐发展。而良好的音乐节奏感是认识音乐,驾驭音乐的基础。因为音乐是由节奏、旋律、音色以及乐曲的整体结构等共同构成的,如果说旋律是音乐的灵魂,那么节奏就是音乐的心跳,在音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让幼儿到充满声音的大自然中去感受节奏

1、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培养孩子听的兴趣。

音乐艺术是听觉艺术,教育活动应以听辨为主线。而一开始的音乐教学中,却有许多孩子听到音乐后,只管自己玩,完全忽视音乐的存在。因此我们应组织孩子静下来仔细聆听时,他们会发现大自然中充满了各种奇妙的声音:清脆悦耳的鸟叫声;此起彼伏的汽车喇叭声;悠扬的钟声。这不仅是一种美的享受和体验,更是孩子学会倾听的第一步。然而听辨不是随便听听而是注意的听,有思考的去倾听。老师可将这些声音录下来,让孩子听到鸟叫就学小鸟飞,听到喇叭就学开机车,听到钟声就学打钟,声音停止动作也停止。一段时间后可以将这些声音用音乐来替换,让孩子听着音乐自由的做各种动作。

2、在倾听的同时帮助孩子感受节奏。

倾听不仅是能区分辨别,还能感受和理解。在客观自然和生命运动中蕴涵的节奏是最自然的,是没有任何修饰的节奏。孩子们从这充满声音的世界中不断的倾听感受。慢慢地他们会发现这些声音在不停的变化,但又有着一定的规律。他们会发现“轰隆,轰隆,轰隆,轰隆”的机器声中藏着××·|××·‖的节奏;闹钟发出的“滴答‘滴答”声中蕴藏着×О  ×О  |×О  ×О ‖的节奏;火车的“咔嚓咔嚓”声中蕴藏着××  ××  |××  ××  ||的节奏;“佟!佟!佟!佟!”的打桩声中藏着  ×  ×  |×  × ‖    的节奏;害怕时“扑通扑通”的心跳声中蕴藏着××××  ×××× |××××  ×××× ‖的节奏;还有工地上传来的“嘿吆嗬!嘿吆嗬!”的劳动号子中蕴藏着×× × |×× ×‖的节奏……。孩子们从这些不同的声音中探索,初步理解了节奏,知道了节奏有许多的变化。

二、以身体为乐器进行节奏训练                        

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也是幼儿在音乐或无音乐伴奏的情况下,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这时,教师必须加以引导、启发、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用他们自己的动作来解释音乐,表达对音乐的认识,而培养速度感是节奏教学的重要方面。要让幼儿的整个身体感受音乐,使动作和速度合拍一致,节奏动作能明显地表现出音乐的速度,这时,我又设计了一次音乐活动《大鞋小鞋》,活动中,我请幼儿穿着爸爸的拖鞋走路,孩子们拖拉着大拖鞋当然走不快。我给幼儿放慢的音乐,孩子们缓慢的行走,节奏很自然地与他们听到的音乐节奏统一起来。接着,我请幼儿把娃娃的小鞋套在手指上,随着快的音乐“快走”。活动后,我趁热打铁和孩子们玩《开汽车》、《快跑和慢走》、《学样》等节奏游戏,通过游戏,他们慢慢懂得,像跑一样的节奏快,像散步一样的节奏慢,像火车停下来的节奏是渐慢的,像火车开动起来的节奏是渐快的。游戏中,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节奏的快慢变化,提高了幼儿感知节奏的质量,同时发展了脑与身体之间的协调能力,使幼儿动作的韵律性增强,从而发展了幼儿的节奏感受力和表现力。  

三、在形式丰富的活动中表现、节奏

1、用音乐和节奏贯穿一日活动。

在孩子们搬椅子、排队等等各种日常的指令很多,我们都用不同的音乐来代替。孩子们会听着悠扬的音乐,踏着较慢的节奏搬椅子轻轻的放椅子;会踏着有力整齐的节奏排好队。孩子整理玩具时,为了避免等待,又给孩子一定的约束可以一起打某一个节奏,如第一遍×  ×  |××  ××  ||,第二遍×  ×  |××  ××  ||,让孩子们比一比谁节奏打的准,想一想自己是打到第几遍收完玩具的。

还可以在午餐后听着音乐带孩子到户外散步,当听到节奏快的音乐时,鼓励他们想一想在跑道上奔跑的情景,并学一学来体验快的节奏,当听到节奏慢的音乐时,我带着孩子踏起悠闲的步子,一起想象在小河边漫步的情景。在走走玩玩中感受节奏的快慢。

2、在丰富的音乐活动中表现节奏  

在帮助幼儿理解复合节奏时:可以让幼儿在感受过大自然声音的基础上分成几组,一组幼儿模仿时钟的的滴答声,一组幼儿模仿下小雨时的沙沙声,另一组幼儿模仿有力的劳动号子。让孩子在毫无负担的模仿、探索中懂得复合节奏。又可以让孩子在韵律活动中,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复合节奏,如在《拍手点头》的音乐中;旋律:i   i 6   5  5 | i  i 6  5  - ‖ 旋律节奏:× ××  × × |× ×× × - ‖拍率:Ο  Ο  Ο  Ο |Ο  Ο  Ο  Ο‖可以让幼儿拍手打出旋律节奏,同时脚踏出拍率。通过手脚的协调配合来练习节奏。幼儿在节奏练习中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反应敏捷能力、动作协调能力等都得到了发展。我们还可以在音乐游戏中用两种不同节奏的角色动作来练习。游戏《松鼠和狐狸》中,一组幼儿按××  ××  |××  ××  ||的节奏学松鼠跳,另一组幼儿按××·|××·‖的节奏学狐狸。在轻松有趣的音乐游戏中不知不觉的练习了复杂的复合节奏。孩子们在不同形式的活动中表现、巩固了节奏。

3、将节奏教学与其它学科结合。

节奏与其它学科的结合中能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表现、记忆节奏。如节奏可以与美术结合,用画苹果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节奏,一个四分音就是一个苹果,一个八分音就是半个苹果。孩子更好的理解了每一拍的实值。节奏教学与语言也能有效的结合,有节奏的朗诵不但能巩固节奏还能帮助记忆儿歌内容。总之,只有让幼儿有机会多感知多练习,把枯燥乏味的节奏练习辐射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去,才能获得广泛的音乐感知,更好的理解、表现各种节奏。

四、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行创造

而离开音乐的节奏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首先要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作品。在作品《农家乐》中可以引导幼儿用较快的节奏、复合节奏来表现热烈奔放的乐曲风格;在作品《棒小伙》中可以引导幼儿找准重拍来表现乐曲的整齐有力;在作品《洋娃娃与小熊跳舞》中可以引导幼儿用切分节奏来表现诙谐有趣的乐曲风格。幼儿在掌握乐曲风格、情感基调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乐曲情绪上的细微差异,对音乐产生共鸣。他们对音乐的表达就会更丰富、更细腻了。如在音乐作品《春》中,幼儿感受了乐曲的清脆悦耳、旋律细腻的风格后,进一步感受乐曲的细微变化了解作品中春姑娘来了,将融化的小河,发芽的柳树,飞舞的燕子变成了音乐。孩子们仔细的聆听,在音乐中找到了春天。于是孩子们用“沙沙”的锤的锤声打出 ××××××××××××××××‖的节奏表现风声;用小铃清脆的“叮零”声打出 ××  Ο‖的节奏来表现燕子的叫声;用大鼓的“咚咚”声打出××‖的节奏来表现一排排一棵棵的苹果树;用铃鼓打出×﹋‖的节奏来表现小朋友们的欢呼声…孩子们为自己在活动中创编的节奏与别人不同而感到兴奋,为自己的创作而感到满足。此时教师要有敏感性,善于发现、捕捉孩子创作中的闪光点,由衷的赞叹他们的成功之处,鼓励孩子进一步的创作。

音乐是声音与情感艺术。培养幼儿音乐能力,必须引导幼儿多听、多想、多进行情感体验,多表现。幼儿节奏训练要与唱歌、跳舞等其他音乐能力同步,注重幼儿兴趣的培养,才能全面提高幼儿音乐素质。幼儿的节奏素质提高了,在其他的音乐活动中附点音、切分音、休止符等都已不成为难点,都能通过听辨感知轻松自如的掌握。在乐曲的伴奏下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节奏,对发展他们的智力及个性、能力方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注:参考文献 《幼儿音乐兴趣的培养》

《游戏化音乐教育》

《为了孩子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