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整合资源·自能化学习——小学科学单元教学实践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2

项目化学习·整合资源·自能化学习——小学科学单元教学实践探究

周云来

温州大学附属茶山实验小学  浙江省温州市  325035

摘要:

新版小学科学教材中有1/3单元的教学内容可以用同样的主题,长时间深入探究,如老师能将这样的单元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进行推进,学生在一个主题下的学习可以深刻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若将教材、校园、高校、本土、国家文化等资源融入项目实施过程,知识体系会变得更丰富和深厚,学生的学习乐趣会更浓厚,认识的世界会更多元。

关键词:

整合资源、项目化学习、自能化学习

正文:

前言

新版科学课教材共12单元可以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拓宽学生学习的宽度和空间、时间,占比占6年总单元总量1/3。

若以教材为蓝本,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不断完善这些项目的实施过程,6年学习时间将有1/3在项目化中渡过,能让学生不脱离教材的基础,深入进入研究过程。

以三下《动物的一生》为例,解释观点。下面为项目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 三下蚕的养殖和观察

第二阶段 1.抽丝剥茧2.蚕丝的研究

第三阶段 1.制作丝织品2.对丝织品染色

第四阶段 1.参观瓯绣2.了解瓯绣和丝绸3.了解丝绸和丝绸之路

一、整合资源、搭建学习平台

(一)整合教材资源

将教材可以整合为一个项目化学习的单元进行整组备课,将教学目标、重难点、课时、项目任务进行整合,分多个步骤,过程中进行必要方法指导,思维发展时需要深入提问、追问。

在项目过程中,不是每一个步骤都需集中师生之间教学,可以是成果展示,进行生生之间互相学习,可以是班班之间互相学习,学习成为自然不是被动。

教学目标

1.蚕的生长观察和记录,观察和记录方法的指导。

2.知道蚕生长的不同过程,从而认识昆虫的一生。

3.认识其他动物的一生。

4.归纳、总结蚕的一生和其他昆虫、动物的一生。

课题及实施

第一阶段:

1.任务发布。

2.铺垫——卵的认识。

1.迎接蚕宝宝的到来

2.认识其他动物的卵

第二阶段

3.方法指导。

3.蚕长大了

4.蚕变了新模样

5.茧中钻出了蚕蛾

第三阶段

4.总结

5.评价实施成果。

6.蚕的一生

7.动物的繁殖

8.动物的一生

成果:

一、班级的观察记录汇总板,展示班级门口显眼处。每人都可以将新发现和观察记录粘贴在板上,既及时记录学习成果,方便班级里的互相学习,方便平行班级的交流和互相学习。

二、个人项目书/观察记录本,可以记录养殖过程现象、发现、感受等。

(二)整合学校资源

1.科学节活动拓展课内教学

学校的科学节活动结合教材内容,有若干个活动切合教学任务,暨深化课堂活动,也让参与面更大。如蚕宝宝养殖的记录本可以参与记录本评比,制作蚕宝宝的模型可以参加模型评比。例子如下。

科学学科节活动安排

三年级 蚕宝宝捏捏捏(负责人: )

(上交时间:月地点:

要求:人数不限,选手结合养蚕观察,用轻泥做蚕一生模型,上交作品。

规则:根据模型选出优秀作品。

三、四年级 科学记录记记记(负责人: )

(上交时间:月地点:

要求:学生按照科学学习,自主记录学内容实验记录方式不要求统一,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记录学习过程,伴随探究过程,记录水平不断提高,这是一种成长。记录本表达方式多样。像一本漫画书或文本,或图画,或标本,能体现成长的学习记录。

成果展示:4年级优秀记录本

要求:1)每班交10份,一年科学内容。

2)作品背面写明班级、姓名。

3)记录本有个人介绍和目录

2.校园设施丰富学习内容

学校里植物、动物、菜园、图书馆、功能室等资源都为学习提供大量的学习内容。如动植物可以让学生进行观察,机房提供网络可以进行搜索、信息收集、整理,……

项目作业和拓展课/课后托管(三/四年级)

1.利用机房学校平板电脑查阅资料:其他昆虫的一生的过程,其他动物的一生。

2.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查阅有关昆虫和动物一生的介绍。

3.观察校园植物中昆虫幼虫和成虫生长过程,找一找动物的卵和茧等。

4.学校拓展课或者课后托管可以开展抽丝剥茧活动。根据学生动手能力确定,或全班参与,或部分学生参与。

3.温州大学加深学习深度

温大学科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十一大门类,设有20个学院。大学里很多资源可以和小学生活动形成互动或者深入地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学习。如参观大学的实验室、标本室、展览馆等。

温州大学可以提供的资源(四、五年级)

1.化学与材料学院提供研究蚕丝成分方法指导和实验室。

2.教育学院的生物研究实验室提供更多昆虫研究方法指导。

3.服装设计与工程学院提供织布技术参观和指导。

4.生物标本馆参观,了解更多关于昆虫和动物知识。

说明:温大部分教授可以和小学老师进行深入合作,指导部分小学生深入研究,并且能在线上提供咨询和指导。

(三)整合周边资源

1.本土名胜古迹

温州有很多动植物如泽雅、大罗山、文成、泰顺等,很多的主题活动场地如博物馆、科技馆、综合实践基地,类似造纸文化主题展览馆等。温州有很多的本土资源是可以融入到不同的单元中去。

温州本土资源

1.永嘉丽水古街中的瓯绣馆。

2.温州市综合实践基地的瓯绣馆。

说明:近距离欣赏瓯绣水平较高的手工艺品,不仅了解抽丝剥茧、制作丝质手工制品、染色后,更深入领略到温州甚至中国的丝绸文化博大精深,技艺精湛。

中国文化熏陶

1.丝绸之路起始地点,丝绸之路起到的作用。

2.中国丝绸技艺。

3.中国作为国礼中的丝绸制品图片收集

特别说明:通过了解丝绸之路让学生对中国历史有更深理解,对丝绸认识也能达到新高度。对丝绸技艺和图片收集让学生更了解中国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感悟。

2.人文熏陶

可以寻找温州与教材中契合的故事和代表人物,让学生对本土文化能有更深的文化体认和感悟,能更加爱自己的家乡,拓宽思路,将本土人文扩展到中国文化,让学生能更爱自己的国家。

二、用项目化加深学习深度

(一)课堂延伸到校内活动

项目化学习让学习不仅在老师的推动下进行,有任务或在一定引导下自主进行学习——自能化学习,这个过程是主动且积极的。这样就不能仅局限在课堂上,势必从课堂学习延伸到校内其他地方、时间。

第一阶段 三下蚕的养殖和观察                 课堂学习+个人课外学习

第二阶段 1.抽丝剥茧2.蚕丝的研究           课外学习+拓展课、课后托管

第三阶段 1.制作丝织品2.对丝织品染色   课外学习+拓展课、课后托管+温大相关学院(服装与工程学院)

(二)校内学习拓宽到校外学习

如学习内容只局限在学校,虽可以通过资料、图片、视频等方式进行弥补,但不够直接。当学习从学校拓宽到校外,那高校和温州本土资源就成为学生知识结构中有效的组成部分。

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内容不仅在学校,也是周围的社区,是充满知识气息的图书馆、大学资源,是有着宣传意义的文化馆等。

本校的老师+场地+资源

(学科老师、拓展课资源、课后托管时间)

第一阶段 三下蚕的养殖和观察

第二阶段 1.抽丝剥茧2.蚕丝的研究

温州大学资源+温州本土资源

(温大老师可以提供咨询和方法指导、温州综合时间基地场馆、温州其他地区的瓯绣馆)

第三阶段 1.制作丝织品2.对丝织品染色

第四阶段 1.参观瓯绣2.了解瓯绣和丝绸3.了解丝绸和丝绸之路

(三)课本知识提升到本土文化

常规教学因课时原因,呈现内容手段有限,难以将文化的部分融入课堂中,感受也不够深刻。因此将这些本土文化和中国文化分享给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深入地了解,对他们都是一种文化熏陶、提升,无论多少都有意义。

第四阶段 1.参观瓯绣2.了解瓯绣和丝绸3.了解丝绸和丝绸之路

本阶段活动安排:

场馆温州瓯绣馆、了解丝绸之路及作用、查询国礼中丝绸制品的图片

提升温州文化的体验,认识丝绸之路的重要性

培育学生对温州的文化认同感,对中国的自豪感

三、总结

学生学习活动通过项目化学习的方式持续推进,用不同的资源调动学习兴趣,以不同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项目化学习中知识掌握、技能训练、方法掌握、情感体验等多方面让学生在同一个主题下不断对自己知识进行丰富和建构,能真正以教学途径达到育人的目的。

当然在“蚕”的项目推进中我们会发现这个过程占用的时间是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原因是因为三年级的孩子在动手能力上仍有不足,我们不能狭隘地认为蚕的单元在三年级教材,就必须要三年级完成项目化学习的全部任务,学生的知识建构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我们可以让学生有一段时间的知识沉淀后,再有一个新的冲击,让他们的知识体系得到再一次的丰富。

在实施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个项目的推进会消耗老师很多精力,我们不能说把12个单元都如此实施操作,可以选择其中几个让学生进行长时间的学习,当方法掌握了,他们能在将来更好地投入其他方面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