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中职课堂《电机与拖动》课程中实施有效评价手段的若干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7
/ 3

关于在中职课堂《电机与拖动》课程中实施有效评价手段的若干思考

杨,悦

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电机与拖动》课程是中职学校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在中职课堂《电机与拖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的评价手段,正确评估课堂教学质量,促使教师与学生更好的成长。本文通过具体论述中职课堂《电机与拖动》课程中实施有效评价手段的重要性,深入分析当前中职《电机与拖动》课程中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中职课堂《电机与拖动》课程中所实施的有效评价手段,为提升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提供可参考的资料。

关键词:中职;电机与拖动;课程评价

随着课程领域主体意识的觉醒,使得传统课程评价标准反而成为了制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瓶颈。对此,为避免受到传统课程评价标准的限制,中职《电机与拖动》课程不仅要革新教学评价体系,更需对教学评价的现状及问题作出反思。至于所谓的课程教学评价,也便是基于一定的方法或途径,判断课程教学计划、活动及结果等一系列过程是否具有相当的价值及特点,而最终的判断结果亦将呈至教育的实施者并为后续改革、创新等工作开展提供依据的重要事项。

一、在中职课堂《电机与拖动》课程中实施有效评价手段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对任何性质均有莫大意义,其中自然也包含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因此,通过在中职《电机与拖动》课程中实施有效的评价手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首先,对评价者而言,借助评价信息反馈便能了解自身于教学工作中尚有哪些不足,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及提升;而对评价者而言,每一次的评价也将是以此成长的过程,不仅能在发现对方问题时,警惕自身不出现类似错误,同时亦能挖掘对方的优点来弥补自身的缺漏,以此让自身的教学水平亦能更上一层楼。

其次,在培养人才的质量方面,当掌握了自身教学的疏漏,也便能及时补足并确保所培养人才质量亦得到相应提升。诚然,教师于教学过程中主要发挥着主导的作用,且教师主导亦与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故在公正、客观的教学质量评价下,将能促进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的提升。而当教师教学能力达到一定水平,自然能对教学内容予以更细致的优化并确保各项教学活动均是为绕教学目的及人物所展开,明确的教学任务加之合理优化的教学内容及活动,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效自然也是水到渠成。

最后,借由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中职院校亦能准确掌握教师的整体状况,包括其教学的态度、方法、组织及效果等,这将让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更具系统性,继而也能为后续决策的拟定提供科学化的依据。

二、中职课堂《电机与拖动》课程中教学评价的现状

(一)专业课程评价模式缺乏特色

就目前而言,绝大多数中职院校仍旧沿用着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虽该体系仍可被称作面面俱到,但过于强调全面性也导致了该指标无法突出专业内涵,继而也无法体现出职教教学改革的专业特色。

(二)评价指标不切实际

现阶段,针对专业课程的教学评价,无论是标准或制度也尚未形成完善体系,加之激励制度的缺失更是极大削弱测试方案的可操作性,以致人的创造及个性也被严重压制,这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而言无疑是极为不利的。

(三)评价主体、手段、内容单一

当前,中职院校所开展的课程评价工作往往是基于单一的评价主体,而被评价者则仅能被动接受评价结果而不能参与到评价活动中;与此同时,评价的内容也十分单一,大多仅是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对学生身心发展状况漠不关心,加之具体的评价过程亦是沿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仅时参照学生的书面考试成绩,这种不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将严重限制评价功能的发挥并掣肘教师与学生的有效发展。

(四)评价功能片面

现如今,诸多中职院校所开展的课程教学评价工作仍仅是发挥着管理与总结性的功能,而其激励与发展性效果则未能得到体现。与此同时,在评价学生时往往也仅是关注结果而不论过程。这种对学生平日付出漠不关心的态度,无疑是与教学发展的规律相违背,最终得出的评价结果势必也无法正确衡量学生的实际能力与水平。

三、中职课堂《电机与拖动》课程中实施有效评价手段

针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本应具备全面、公正、客观及整体等性质,且评价的内容亦不应局限于某一范围,而是要兼顾时间与空间。如从空间的层面来看,完善的评价体系应当包含常规的课堂、环境、秩序及活动;而时间则包含了教学与非教学实践的占比及教学的效率。当然,评价的内容自然应当包含教师本身,而针对教师的具体评价则当包含教学的目标、方法、机制及艺术。至于对教师的具体评价过程,需革新传统的评价目标及制式,将目光已转到制式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之上;最后,在审视学生学习方面,需对其学习的状态、方式、效果及课堂参与情况等任职及非认知领域予以全面评价,如此评价方是公正、客观。

(一)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作为课程评价的主体,学生在评价教师质量优秀方面也应最具发言权。但因学生评价往往会受其自身兴趣、学习态度、认知、情感等因素影响。因此,为确保评价的公正、客观,对评价的主体亦需冲欧股,将教师、同行专家及督导部门以纳入评价主体的范围,以便以不同的角度全面评价教学实践现状与预定目标之间的距离。

1、学生评价。作为课程主体,学生自然拥有最大的评价权重。且因学生时教师教学工作的直接面对对象,故学生本身亦是对教师教学水平最直观的体现。因此,在衡量教师教学质量上,学生拥有最高权重毋庸置疑,且以学生评价为主亦同时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促进教学相长”的基本评价导向。

同行教师之间的评价。同行的评价能极大程度确保评价结果的真实。原因也在于同行之间最为了解彼此,加之所教课程的趋同,也使得他们的评价往往最为真实。

2、督导等管理部门的评价。督导的评价目光万网集中咋教师的教学态度、方法、手段及效果之上,故从督导的评价结果上也最能体现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3、教师的自我质量评价。教师对自我的评价,最核心的作用便是能结合其他评语找出自身于教学中的不足,继而有针对性地改进,以此将能促使教师在不断的追求自我满足同时实现更高层次的自我需求。

中职课堂《电机与拖动》课程中采取教学评价措施时其合理的权重分配应是学生、同行、教师、及教学督导分别占比40%、30%、10%与20%。

(二)设计符合教学实际需要的评价指标

此前的课程质量评价仅是基于传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而传统评价指标虽做到了面面俱到,但却过于强调全面性也导致了该指标无法突出专业内涵,继而也使得职业教育特色无法得到充分彰显。对此,中职院校需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构架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该指标除了包含常规的评价项目外,也应将教师的教学态度、备课情况、教学方法、所选用的教学大纲及教材等方面纳入评价的范围。而在评价学生方面,指标也不应仅是围绕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要包含学习的意识、能力、习惯、团队精神。此外,考虑到中职院校的办校宗旨在于为社会培养高精技术人才,这便涉及到学生的职业能力,故对学生职业品质的评价亦当作为重点。最后,考虑到社会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故评价标准的设立也应具备动态特征,伴随学校生源、办学模式、办学水平的变化,评价指标亦需予以相应的革新,如此评价方具备科学的特征。

当前《电机与拖动基础》已然成为中职电气、电机专业重要的基础类课程,而为确保该课程的有效实施,不少中职院校也针对该专业设立了教师课程组。对此,为切实反映出不同教师于同一课时的不同特点,便必然要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基于定量评价的明确指标与便操作性,让不同教师的不同个性及教学风格得以全面程序爱你。而基于定性评价能准确的说明问题,故可将之作为教师改进与努力的方向,以此既能确保评价的有效性,又能切实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并最终促进中职《电机与拖动基础》课程的良好发展。

(三)丰富实践教学评价内容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育人标准是为社会培养满足一线生产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也便意味着针对中职课程教学的具体评价亦不能仅是关注知识的传授,而是要关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对此,有关评价的具体指标、考核方式亦当与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相契合,并针对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性教学提出严格的定量、定性等要求,以此方能以合理的教学评价来为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提供指导。

(四)建立科学的、完备的课堂教学评价制度

为确保课堂教学评价的顺利实施,必然要依仗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制度,该制度不仅要体现教师于学校的主体地位,同时亦要明确学校工作的核心是教学。此外,为保证良好的评价质量并切实发挥好评价结果促进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积极作用,还需基于完善的评价制度来正确定位。至于完善的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其框架应是包含了学生的评价制度、同行专家的评价制度、教师自评制度、校外评价制度等多个方面。通过这一系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单一评价模式,形成多元的评价体系,以保障课堂教学评价的顺利实施。

总之,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中职院校,其课程评价内容亦不能仅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要转换到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之上。与此同时,为确保中职机电专业所培养学生能切实满足现实企业的岗位能力需求,则相关课程的编制亦需将企业文化、技术标准等内容融入其中。对此,校方可延请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共同参与到教学过程的管理之中,由企业人员兼职教学设计工作,一方面将中职《电机与拖动》课程的建设与、教师评价与企业岗位能手评价结合一起,以此赋予中职《电机与拖动》课程以职业评价功能;另一方面则是要基于教学评价结果动态反馈机制的建立,以便中职院校《电机与拖动》专业能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继而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同时亦能确保所培养《电机与拖动》专业人才能切实满足现实岗位的具体需求继而切实维护《电机与拖动》课程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靖.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 职业, 2018(23):3.

[2] 姜建伟. 中职学校《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学科教学方法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 2017(A01):2.

[3] 黄志军. 信息化背景下中职《电机拖动》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J]. 考试与评价, 2020(03):71-72.

[4] 铁卫华. 电机课程在中职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 科教导刊, 2013, 000(015):66,102.

[5] 石楠. 中职《电机与拖动》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 考试周刊, 2016(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