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实施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3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实施路径研究

张佳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与艺术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摘要: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而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教学团队建设存在目标不明确、结构不合理、成员凝聚力不强、培训体系不完善、考核激励机制不到位等问题,这将直接影响我国幼儿教师的培养乃至幼儿的教育。本文以“双高计划”建设为背景,以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为根本,结合高职院校本身“培才育人”的职责和组织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理论和路径,探索具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创新团队的建设目标任务、影响因素和建设路径,为高职院校学期教育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学创新团队;“双高计划”。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以创新技术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任务,立足专业建设平台,校企合作为主要原则,教学目标分工协作、共同奋斗、既能互补的个体组成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群体。然而我们在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过程中,没有完全对接到《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等文件的建设方向要求,出现了系列问题。需要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探寻建设方案和路径。

一、“双高”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缺乏成熟的建设经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依旧处于摸索阶段

20196月,教育部虽然颁发《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对高职院校的创新团队建设目标、内涵、要求等做了详细的阐述,也明确了教师教学团队建设的数量、申请条件、申请程序。但是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方面,仍是一个“新生品”,初发阶段的创新团队建设工作缺乏成熟的规章制度和运行模式,也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另外,创新团队建设之后,团队的建设目标和任务标准不统一,造成矛盾分歧,团队内部成员缺乏成熟的培训,人员的水平高低不齐,技能和创新能力提升缓慢,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发展。

)管理方式固化,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低效化

[作者简介]张佳(1988— ),女,湖北武汉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学前教育理论与政策。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GB135)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教师教学团队管理方面,因为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依旧沿用传统教师教学的管理方式,导致管理方式固化,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时代发展多元化的需求。没有体现包容性和多元性的管理模式,导致学前教育教师创新团队成员创新意识的觉醒,消磨了教师的技能提升积极性和创新性。虽然部分高职院校非常重视学前教育教育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但是并没有在制度层面、培训层面、管理层面、招纳人才标准层面做出进一步的举动和措施,也没有在发展方向做出明确的规划,团队建设方面的高效发展规划方向上模糊不清。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结构不合理,尚未形成“高水平”标准

通过调查发现,高职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现状与“双高计划”建设要求有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年龄方面,团队内成员年龄梯度不科学。根据实际调查,我们发现,创新团队内部成员大多数是年龄在45岁以上的教师,教龄时间长,经验丰富,科研水平高,教学能力强,并且在学生和家长心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口碑不错。但是,创新团队建设要求创新能力好,技术水平高,对新事物学习上手快,与时代发展新事物有密切的联系,这非常符合年轻人的特点,但是年轻人因为资历浅,教学成果不多,科研水平不足,教龄时间不够导致经验不丰富,这类人群却不符合创新团队建设的入门门槛,导致形成如此矛盾的局面。

其次,人员结构方面,双高计划要求校企共治、共利、共赢。但是对于教育方面,学校配置的人才大多数符合创新团队建设的要求,也一定程度上满足创新团队建设任务和目标的要求,属于专职专工。但是纵观团队成员,却没有发现企业兼职教师,人才引进机制不健全,这就表明人员结构配置依旧是传统教学的配置人员结构,与社会脱节,并没有真正实现与企业人才深度融合的局面,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团队内部人员并没有真正实现学科专业化、创新能力多元化和高水平的标准。

最后,学科专业方面,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基于创新理念下,以多元化技术人才和跨学科人才构成。但是就目前而言,创新有团队多由于单一学科构成的团队,学科单一,跨学科的成员少,综合项目面前,很容易出现人才优势重叠化和瓶颈化,不能很好的处理综合项目中遇到的棘手问题。造成学科专业单一局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团队领导者对创新团队建设概念理解不到位,思想水平高度不够,考虑事情不周全造成的,导致团队人员技能水平参差不齐,跨界学科少,分工能力不合理,综合项目面前出现人才缺失和人才重叠的情况,严重影响创新团队创新效果低,办事效率低的情况,阻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发展。


)机制不完善,尚未形成以校企合作为基础的创新共同体

一是投入机制不健全。创新团队建设投入经费不足,导致经费的消耗不能足以支持创新团队建设发展,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发展和提升。二是评价机制不完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创新团队建设的评价单一,不能多维度、多层面、多元化的进行考核评价。三是激励机制不健全。参加创新团队建设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会占据教师大部分的时间,但是教师很难通过创新团队获得更好的奖励和福利,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影响因素

(一)明确建设目标,完善建设路程

对于学前专业创新团队建设,一定要明确团队建设目标、明确团队的功能定位,对于团队建设来说是必要条件,也是团队团结协作、工作权责分明的基础,这是发挥教师团队建设与组织重构的关键作用。对于团队进行高效性、创新性、全能性、技术性、专业性的工作产生重大推动作用,能有效引领、指引、调整团队的建设性工作,有效带动团队的执行力,这是高职院校团队的需要,更是专业发展、团队建设的考量,研制兼具共性与个性化团队功能定位指向和行动界限。另外,对于团队建设而言,不仅需要短期的建设目标,还需要长期性、阶段性、战略性目标与规划,在功能定位、目标定位上得到政策和成员的价值认同感,有效激发成员的积极性和潜能。

(二)优化绩效考核制度,健全激励政策

通过翻阅参考文献和期刊杂志,对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述评也做了详细的分析,发现部分研究学者认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中,公平、鼓励、培养、优势、包容等五个方面均对团队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团队建设影响因素并不是不可逆的,需要保证合理的分工、适当的联动、创新能力、技能水平、变革精神、团队互补、资源设备充足、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校企共责的模式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团队建设具有积极影响。

另外,也有研究学者认为,团队结构的互补性和创新性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团队内部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学前教育团队建设,需要提高团队个人的能力纵向深度,团队整体方面,需要拓宽团队整体能力的宽度,强化团队成员的跨界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立足教育研发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团队个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和亲和力,这也会对团队的建设产生正向影响。

(三)校企共育,强化成果转化机制

深化产教融合,鼓励企业深度参与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这是双高背景下创新团队建设的要求,更是一直以来的合作模式,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要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幼儿园、相关培训机构和协会都积极参与到高职教师培养中,去为高职院校学前创新团队建设提供指导思想和行动引导。对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来说,要想持续深入开展多层级、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模式一定要强化个人能力和技能,实现校企双方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机整合,探寻双方共同的利益诉求点,加强培训个人的技术能力,真正实现一人多技、技能互补的局面。

三、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长效机制研究

(一)建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外部保障机制

建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外部保障机制。制定完善的保障运行机制,建立校企双方的管理协调机构,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建立符合专业特色和具备优势的教师管理制度和团队管理制度。健全机制责任,严格执行校企双方应该履行的责任,争取实行带头人的作用。按照团队建设的准入门槛和人才选拔标准,公开选品、多维度考察、精准化引进的程序严格把控人才准入标准,并且实施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化选聘原则,鼓励行业专家、跨领域教育专家、企业优干人才、教学创新型人才、小众技术性人才进入创新团队中,为团队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另外,完善团队保证机制构建体系,有效提升团队成员素养,鼓励团队成员之间沟通交流,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鼓励教师投身于团队建设中去。最后,需要还在资源方面提供完善的保障条件,对硬件资源、教学设备等提供权利支持,在教学资源、学习资源、数据库等软实力方面加强投入,实现团队保障无后顾之忧。

(二)建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运行机制

职业教育要服务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就业、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解决当前高职学前教育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整体运行效率低下的问题,首先,需要加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多元协作意识的培养,这是创新团队建设队伍团结协作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提升团队整体质量和能力的重点,主要做法如下:

其一,要从思想观念上转变教师能力和教育工作的传统模式,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增强成员团队的写作意识,促进团队内部成员的团结合作能力和自我提升能力的交流和学习。

其二,根据当前职业教育校企“双元”育人的现实需求,科学选配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人员,突破传统的既定条件教师应聘“门槛”,合理选拔专业技术骨干和学前领域实践领头人,加强高职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领头人的建设和管理机制。因此,建设良好健全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校企双方的融合深度,实施定期培养教师技能培训制度,实施校企共育、专职教师,兼职企业的配合制度,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能力,提高教师教学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三)建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互动机制

实施专兼结合的团队建设,提高素质教育力度,丰富团队综合能力和技术能力,强化培养有团队内部成员的互动机制和共享机制,提高团队内部成员的协同感、责任感和发展感,提升自我知识储备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当然,高职院校还要加强成员之间的团队互动模式,由“单一性人才”转变为“复合型多元化人才”,由“闭门造车”转变为“团队协作”转变,从“按部就班”转变为“积极创新”,这样的转变模式有助于加强团队整体水平,提高个体技术能力和专业能力,形成统一化的核心价值观和向心力,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打造高效、高质、高水平、高执行力的团队共同体,积极有效的利用自身的专业技术和能力开展团队工作和教育创新工作,有效提高教师个人能力和团队整体发展水平。

(四)建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考核评价制度机制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面,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和激励制度,强化团队内部成员的社会服务意识、科研技术研发能力、综合素质评价能力、教育基础能力等,提高团队的整体研究水平,建立健全的团队工作制度,提高成果转化率。另外,要积极完善团队的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制度机制,这是激发团队成员技能提高、水平发展、专业能力提高的关键,也是能有效激发成员长久持续高效输出工作、创新、提高执行力的“强心剂”,是完成工作质和量的重要保障,更是保证团队成员长期协作和长期投入努力的关键因素。当然,团队建设任务艰巨,需要成员在技术、能力、水平、工作、活动、创新方面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套切实可行、高效健全、系统化的考核评价制度机制和完善激励机制将是团队成员精神和物质的保障,更是基于公正性、激励性、保证向、尊重性、系统性、完备性、实践性等原则构建团队科学规范的制度机制和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Z].教师函〔2019〕4 号,2019.05

[2]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Z].教职成[2019]5号,2019.04.

[3]王建军.课程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4刘红.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基于湖北省 16 所高职院校的调查与分析J. 职业技术教育.

[5]郭天平,陈友力.“双高计划”建设视域下高水平教师队伍分类管理培育机制研究[ J].现代教育管理,2019.

[6]郭天平,陈友力.“双高计划”建设视域下高水平教师队伍分类管理培育机制研究[ J].现代教育管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