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2

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分析

梁海涛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淮安供电分公司

摘要:供应链金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有效途径,是基于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融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企业生态圈中,对资金的可得性和成本进行系统优化的新兴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本身比传统的面向企业的金融服务要更为稳定,也允许金融服务机构深入到企业更深的行为层面去考察资金的需求状况,并且做出更客观的风险评估,在保护金融机构自身安全的基础之上,帮助企业实现资金利用效益的最大化。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

关键词: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

引言

物流企业最初在供应链金融中仅仅是为商业银行以及核心企业提供物流信息流,然而随着物流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导致传统物流业的利润下降,迫使其开辟新的服务领域,为了使自身的竞争能力增强,物流企业旨在通过对业务的转型升级扩展收入来源。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导致参与企业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供应链金融风险形成因素的复杂度也逐渐提高,供应链金融可能面临的风险随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逐渐暴露出来。因此物流企业想要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健康、长期、平稳的发展,需要在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具体操作中增强对风险的分析和防范。

1供应链金融概述

供应链金融(SCF),于银行方面而言,它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一个专业领域;从企业方面来说,它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简言之,是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为其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将资金作为供应链的一个“溶剂”,增加资金的流动性,更好地把控企业风险,将风险控制在最低的一种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对企业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在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下,当处于供应链上的企业面临危机之时,通过寻求银行帮助,可以迅速加快企业资金流动,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2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分析

2.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作为各种金融业务中普遍存在的风险,是最普遍、最需要关注的风险形式,主要是借款人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偿付债务而造成的债务损失。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方式,仍然属于商业银行的一种贷款形式,因此,信用风险仍然是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2.2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由于信息系统和风险控制系统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管理控制不到位或其他人为原因造成的。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运行过程由信用调查、贷款审批、发放贷款、贷款后管理、贷款回收五个环节构成,这些环节错综复杂,管理难度较大。因此,操作风险在各个环节都会出现,需要在供应链金融发展过程中积极有效的应对。

2.3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通常指由于市场基础要素如利率、汇率等变动,导致其在表内、外资产的价值变动,进而导致其未来的价值受损。在供应链金融中,大部分都是以持有的动产为抵押的融资企业,其动产的价值主要是随市场价格而变动的。在融资期限届满后,如果融资动产市场价格偏低,很容易造成银行贷款不能及时收回或全部收回。

3物流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3.1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

构建符合国情的供应链金融发展模式就是要正视中国物流企业和供应链金融二者的发展规则,在不违背二者发展规律和规则的基础之上推进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的融合,并且形成对于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推动作用力。在这个过程中,需注意二者之间的融合应当是双赢的,尤其应当强调物流企业在这个融合过程中的获益。中国的这种有物流企业参与的供应链金融本质上仍然隶属于金融机构,是金融领域的衍生产品,而外国的供应链金融则大多作为专业物流企业的一个独立子公司或者事业部存在。这种中外的差异决定了中国供应链金融如果想要利用好物流这个线索,必须将物流企业放在一个对等的位置上进行合作。

3.2营造良好的供应链金融环境

第一,构建公平的法治体系,强化供应链金融立法与执法的规范性和严谨性,建立行之有效、可操作性强的追责机制。供应链金融涉及各个不同的环节,包括信用等级体系、金融监督管理体系以及网络信息平台等,因此,要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建立起和谐健康的法制体系,提升银行的社会责任感,防范化解商业银行各种风险,减少其经营损失。要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法律制度,制定规范性的条文协议,明确划分不同部门应尽的责任和享有的权利。建立信用等级制度,健全征信系统,从法律层面规避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发生。第二,创建具有全面性与深度性的互联网信息交流及服务的综合性金融平台,提供政策解读、法律咨询、信息搜索以及投诉监管等服务,以进一步提升供应链金融信息的透明性。该平台由政府牵头组织建立,旨在有效化解信息不对称问题,树立各个参与主体的风险防范意识,制定风险应对措施,增强供应链企业的核心竞争实力。

3.3加强内部操作规范

供应链金融操作风险主要来源于操作人员的工作技能以及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善程度。首先通过对供应链金融从业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加强岗位责任管理,建立风险防范文化,降低经营风险。其次对不同的融资模式使用不同的制度,仓储融资模式下的工作人员主要监管存货质押物,因此对这类人员进行专门的技能培训,建立了巡查和监督人员更换制度,并制定抽查盘点制度,定期派人去监督仓库,核对账目是否一致,防止一名监督人员长期看守一个仓库,定期更换监管人员,并且提高监管技巧和出现存货质量稳定性变化时的应急应变能力。另外保理融资、订单融资和信用贷款模式下的操作风险主要是核实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交易数据的真实性,所以对此类操作员的主要训练就是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要实事求是地审查有关资料,防止操作风险的发生。

3.4优化三维一体的协同监管机制

第一,由政府指导的监督管理机制

就国家角度而言,政府主要负责对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方向进行规划,并给出具有建设性、指导性的意见。结合金融市场、信息、科技的发展趋势,制定供应链金融体系发展的战略部署,推动其顺利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第二,行业自律监督管理机制

成立行业自律管理委员会,建立健全行业管理规范,明确统一行业自律政策的要求;规定行业准入、准出门槛,审查供应链金融各企业的经营现状,分析其市场竞争力与风险应对能力,做到从源头杜绝供应链金融潜在风险;供应链上的金融企业之间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全面深化产融结合。

第三,社会监督管理机制

重视互联网平台与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将供应链金融各部门的履职情况通过互联网等多媒体平台进行公开,对于违反行业规范或者违法的行为,根据其严重程度予以舆论谴责,甚至追究其法律责任。鼓励社会大众积极参与到监督企业行为的工作中,有效化解供应链金融风险的同时,加强了生态环境的保护。

结束语

对于我国金融体系建设来说,选择供应链金融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供应链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充分了解上下游企业状况的机会,加快上下游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保证相关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有利于企业更好地把握全局,及时了解各个供应商的信息,尽早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孙丽丽,刘静.项目风险管理视角下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研究[J].财会通讯,2016(20):88-91+129.

[2]吕重犁.基于服务生态圈的企业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研究[J].财会通讯,2018(05):105-109.

[3]李健,张金林.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识别及预警模型研究[J].经济管理,2019,41(08):178-196.

[4]姜超峰.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J].中国流通经济,2015,29(1):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