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业基础课程为基点培育统战思维的新时代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2

以创业基础课程为基点培育统战思维的新时代价值

蔡妮[1],代睿[2]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云南昆明 650101

[摘要] 本文通过各个历史时期以强国复兴为主题分析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进一步以课程思政的角度,思考《创业基础》课程建设当中统战思维的运用,分析科技强国、祖国统一、民族复兴作为统战思维的新时代价值,从而明晰当代青年的时代使命、课程育人目标和课程建设方案。

[关键词] 创业基础;统战思维;时代价值

一、各个历史时期以科技强国为主线的青年历史使命分析

(一)新民主主义时期

翻开中华民族近代史的第一页就写着1840年鸦片战争的民族耻辱,灾难深重的苦难史由此开启。从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到魏源、龚自珍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甲午惨败,维新奔走;辛亥反封,未治根本。师夷长技的提出和实践说明先进分子已经意识到要通过科技实力改变落后就要挨打的局面。但近代中国,从科技自强,到体制更新,从文化变革,到制度变革,都未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科技落后只是整个综合国力的一个表征,而整个综合国力落后于时代又致使整个中国社会方方面面大大落后于西方列强。

(二)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发布《终战诏书》,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国主要面临两个前途命运、两条道路的选择。不管走哪条道路,有一条是不变的,即常年战乱,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和平、反对内战。这样的民族心声却被美帝国扶持的国民党政权粗暴阻挠,强加战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标志着代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国民党当局终究不是中国近代史的主导力量。代表了大多数人民群众利益的中国共产党赢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复兴的新中国是这个时期的历史使命。

(三)社会主义新中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

新中国的建立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迈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全国人民汇聚起强大的建国热情,开始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从解决温饱问题,到迈入小康社会,到“五位一体”的现代化蓝图绘就,从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就带领全国人民筚路蓝缕、韬光养晦,稳步通过量变积累实现每一步的阶段性质变提升。这其中,有中央领导的顶层设计作指引,也有如钱学森、袁隆平、张富清、屠呦呦等前辈在各自领域作行业标杆和精神引领,更有如全国各族人民以七十年如一日敬业奉献、精诚付出。告别“衬衣换飞机”的落后局面,建立了完备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某些科学技术和行业如高铁、航天航空等已进阶到国际第一梯队,但在芯片等高精尖领域仍处于追赶状态。从蒸汽机,到电力革命再到电子与信息科技革命,人类正在面临以数字化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驱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考验各国的要素和资源整合能力,绿色与智能成为带动各领域新技术一体化的“乘数效应”杠杆。未来30年,中国青年如何传承前辈基业发扬爱国精神,民族复兴,走好新时代长征路,抓住机遇,实现弯道超车。这是历史命题,也是时代使命,

二、创业基础课程当中发挥统战思维的新时代价值意义何在?

(一)统战思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新时代也是其应有之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凝聚最大战线的民心,创造美好前途,故此,统战思维和统战方针政策既是须继承的革命理论瑰宝,也应该在指引未来国家走向、人民幸福历程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二)祖国统一是民族复兴的前提

两岸三地共通相融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能够蓬勃发展的应有之义,因此,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大历史视野中,完成统一大业,既是告慰先辈的时代使命,也考量着我们这一代人特别是党中央的执政智慧。

(三)统战工作现实困局

比如香港回归25年,香港之乱反映出香港青年缺乏正确的中华民族大历史观和民族归属感;台独份子不时兴风作浪、蛊惑人心、一意孤行、分裂行径突出,更甚者造成青年一代的心理归属淡化、历史虚无主义、民族感情撕裂。这都影响两岸三地民心相通相融,也就缺乏共荣共生的历史使命感和动力,影响“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程。

三、以创业基础课程为基点如何培育统战思维的新时代价值

新时代青年如何在区域共建中担当历史使命?通过创业基础发挥课程思政作用的思维导向,来实现课程目标的路径。

(一)创业基础课程解决问题:

1、解决《创业基础》课堂困境,即学生课程所学转化创业实践意愿激化(激活催化);2、解决大学生创业人生开启与创业大环境脱节的问题,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思考、探索、参与到,如涉及国家发展和区域规划、家乡建设和民族振兴、个人规划和才华发挥的一体发展历程当中。即如何通过课程学习激发两岸三地大学生创造创新创业活力,形成大历史观认同,主动步入民族复兴正轨,培育其美好人生和国家发展相通相融的内生动力,成为大创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突出创业基础的新时代育人目标。

(二)创业基础课程教学运用

结合学生思想实际,结合四史学习,更为重要的,需要结合中国共产党十九大坚持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创业基础》为基点,通过分析《创业基础》课程育人中,课程育人、民心相通、大学生创造创新创业这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探索三者有机结合,达成树立科学正向的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大历史观,达成两岸三地大学生民心相通的民意基础上对民族复兴有交流有共识有共振发力的良好心态趋势,达成在共同的民意基础上,发挥青年一代创造意识创新思维创业能力,积极有为的加入民族复兴大业的大局中,在三者的紧密相连基础上达成“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力军”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即培养新时代相向同行、凝聚共识的为民族复兴奋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

(三)创业基础课程研究目标

课程与生活实际相关,课程与学生未来相关,课程与民族未来相关,课程才有鲜活,课程才有魅力,课程才焕发实践意义和时代价值。本文研究目标为:1、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创业意愿激化和综合能力提升(通过课程反馈等数据分析得出);2、统战思维设计课堂教学和学生创业实践路径指引,从而优化大学生三创(创造创新创业)的方向性路径,即融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区域发展规划(示范课展示)。3、教学改革思路指导下,突出本文研究是实践性改革方向,课程与人生、与民族、与国家、与当下正相关作用凸显。即通过以《创业基础》中的学生三观树立(创业为了创造更美好的共生社会,是个人美好未来人生的前提,个人与民族共生共荣的大历史观)、民心相融(互通才交流,融通形成共识)、大学生创造创新创业综合素养提升(共识达成目标,协同发力共赴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多个研究路径,突出育人实效,体现课程时代使命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希雨.第二十期 金砖国家:全球经济复苏的领跑者[J].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1-2012,2012-08-01:85-87

[2] 郭国祥,杨慧哲.中国共产党百年统一战线建设的基本经验[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44(04):5-12

基金项目本文系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昆工津桥教字[2022]30号2022年课程思政教改项目,题目《以创业基础课程为基点培育统战思维的新时代价值》项目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蔡妮,(1980-)女,汉族,广西贵港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研究,单位: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睿,(1984- ),女,汉族,云南曲靖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研究,单位: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1] 蔡  妮,(1980-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创新创业和思想政治研究。

[2] 代  睿,(1984-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