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馈联合上肢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生物反馈联合上肢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刘雪洁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安徽 蚌埠233000

【摘要】目的:观察生物反馈联合上肢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随机分为生物反馈的对照组(30例)与联合上肢任务导向性训练的观察组(30例),观察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FMA评分高,WMFT评分高,MAS评分低,患侧手最大握力大,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生物反馈联合上肢任务导向性训练,能促进患者上肢功能、痉挛的改善,提高其最大握力,值得借鉴。

【关键词】生物反馈;上肢任务导向性训练;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

脑卒中为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就是上肢功能障碍,临床认为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有着密切联系,患者会出现运动功能障碍、一侧上肢本体感觉下降等,对其活动及生活能力造成较大影响,需加强康复治疗[1]。本研究选取我院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观察生物反馈联合上肢任务导向性训练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选取我院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5至75(55.28±4.83)岁,病程9至40(25.63±2.84)d,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5至75(55.83±4.59)岁,病程9至40(25.36±2.54)d。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AM800型神经网络重建系统,频率、脉宽分别为50Hz、200us,上升及下降时间为0.5s,电流强度15至35mA,持续、休息时间分别为4s、12s。患者在坐位下接受治疗,前臂腕背伸肌群肌腹起止点贴刺激电极,前臂内侧放置地线电极。然后叮嘱患者需要根据肌电数值及仪器语音提示进行训练。1天1次,1次20min,1周治疗5天,共治疗2个月。

观察组:患者在坐位下进行锻炼,保持肩部放松,可以指导患者用手背沿桌子推动杯子,在此期间需告诉患者保持注意力集中,并且对其运动过程进行想象,同时指导患者手背伸屈,抓握水杯,将水杯抬起放下,并且将其放置于桌子指定位置。对患者进行日常动作练习指导,如喝水、梳头等患肢整体协调练习。选择模拟活动及竞技类游戏,比如打网球、打乒乓球、打鸡蛋等,使其上肢不同位置的关节及肌肉功能得到有效的锻炼。以上内容1天1次,每次40min,治疗2个月。

1.3观察指标

上肢功能:Fuel-Meyer评分法(FMA),Wolf运动功能测试(WMET),改良Ashworth(MAS),患侧手最大握力测试。

1.4统计学方法

SPSS20.0,计量资料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n,%,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康复情况对比

组别

WMFT(分)

FMA(分)

MAS(分)

患侧手最大握力(kg)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n=30)

40.38±10.27

44.28±12.38

33.82±10.84

41.29±12.38

2.18±0.74

1.43±0.42

15.38±4.28

22.82±10.23

观察组(n=30)

40.73±9.73

51.94±14.85

33.51±9.72

48.62±13.85

2.20±0.88

0.70±0.23

15.82±4.15

32.18±9.52

t

0.1355

2.1700

0.1164

2.1612

0.0952

8.3499

0.3880

3.6686

P

0.8927

0.0341

0.9076

0.0348

0.9244

0.0000

0.6994

0.0005

3讨论

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而言,其偏瘫侧上肢及手功能恢复相对较慢,认为这种情况的发生与脑损害部位及上肢功能精细、复杂有着很大联系[2]。生物反馈是一种辅助治疗方式,其通过仪器有利于患者对肌肉收缩强度进行直接的感知,进而积极参与到治疗中[3]。治疗期间通过肌电信号及各种有效的肌肉关节活动,能对中枢神经系统潜在性突触起到激活作用,使新的感觉兴奋痕迹得以有效的建立,最终促进偏瘫肢体的恢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功能的恢复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也是一个再学习、再训练的过程。上肢任务导向性训练期间,其主要目标为导向性行为,目的为功能性动作,为患者提供多样化的运动形式,而且在训练过程中做到重复、密集的练习,最大程度的改善上肢功能[4]。将以上方式联合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能根据其肢体丧失的运动提供相应的日常活动动作,避免了单一生物反馈期间的单调、乏味等不足[5]。因此,联合应用不仅有利于患者进行上肢功能性运动的再学习,而且能通过电刺激强化康复过程,进一步提升康复效果。

所以,生物反馈联合上肢任务导向性训练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中,能促进患者上肢功能、痉挛的改善,提高其最大握力,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孔虹,丁昕玥,丁福.等速肌力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卒中后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18(6):641-645.

[2]朱元霄,肖府庭,孙瑞.团体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及手功能的影响[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1,16(6):359-360,370.

[3]赵一瑾,余彬,何龙龙,等.虚拟现实技术结合作业治疗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34(6):661-666.

[4]范虹,龚剑秋,吴月峰,等.基于上肢康复机器人的任务导向性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本体感觉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35(8):983-985.

[5]黄竹青,石岩,闫文佼,等.运动想象疗法联合PNF躯干模式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步行功能和躯干控制能力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1,21(19):3728-3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