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镇痛及护理心理干预对降低重型多发创伤患者疼痛及应激反应的有效性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0
/ 2

早期镇痛及护理心理干预对降低重型多发创伤患者疼痛及应激反应的有效性探讨

关亚妮,张宁宁,李慧,范卫娟

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河北省邯郸市,056400

【摘要】目的:研究院内重型多发创伤患者在护理期间,联合实施早期镇痛及护理心理干预所产生的作用及成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到2022年2月我院的重型多发伤患者100例,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了研究组和对照组,将各组患者护理期间的疼痛情况和不良情绪变化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护理期间对疼痛症状产生的改善效果及具体疼痛稳定性,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过程中与医护人员的磨合时间及出现的应激反应,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早期镇痛及护理心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疾病产生的疼痛,对患者治疗期间应激反应的产生具有良好控制作用。

【关键词】早期镇痛及护理心理干预;重型多发创伤;有效性分析

重型多发创伤在医学领域中可解释为人体受到同一致伤因素后,出现两处及以上部位创伤,且单个创伤对生命安全造成的危害已经达到临床中对于重型疾病的判定标准。重型多发创伤患者需要在规定时间窗内得到有效治疗才能提高自身存活率,早期疾病以剧烈疼痛为主要病症表现,受到疼痛影响,患者主观情绪波动较大,无法向医护人员提供有效的护理配合,从而延缓治疗进程[1]。早期镇痛及护理心理干预结合了现阶段护理现状,重新规划了护理内容,能够有效针对患者疼痛情况及应激反应做出护理管理[2]。本文主要研究院内重型多发创伤患者在护理期间,共同实施早期镇痛及护理心理干预所产生的作用及成效,现内容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具体研究内容已上报院方,且获准执行。于2020年5月-2022年2月之间,在医院外科内挑选出100例符合研究标准且出现重型多发创伤的患者,遵循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式,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1:1的比例平均分组,每组能够分到50例患者。研究组的平均年龄区间保持在29-54(41.52±8.07)岁,对照组的平均年龄区间保持在29-53(42.15±8.01)岁,所有患者的相关基础信息通过比对后并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沿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早期镇痛及护理心理干预,内容为:①组建小组。小组成员由丰富经验的临床医师、麻醉师、护士长与责任组长骨干护理人员组成 ,于早期对患者疼痛程度予以评估,护理人员认真按照医师和护士长要求做好相关护理工作,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强化其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且护士长严格检查护理人员工作,予以针对性指导。②入院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以热情的态度接待患者,详细了解患者想法,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及鼓励,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发放相关疾病的健康教育手册,让患者对疾病有充分的认识,消除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错误认知及焦虑,并通过列举成功的案例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及积极性。采用冥想疗法让患者正确面对创伤引起的刺激,鼓励患者主动描述受伤的情景,询问患者是否出现人际关系、人格及行为上的异常变化,并通过积极有效的心理沟通促进患者正确面对受伤经历。鼓励患者讲述受伤后对其生活态度、性格及人际关系的影响,分析这些变化给患者带来的负面情绪,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心理负担。③院中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主动和患者交流,告知疼痛属正常现象,减少患者担忧感,予以心理支持与安慰,列举既往成功案例,对患者存在的负性情绪予以疏导;保持病房安静、舒适,定时开窗通风、消毒,保持室内适宜温度与湿度。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引导患者表达内心关于创伤及治疗方面的疑虑,护理人员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同时介绍已经治愈的病历,并提升患者与家属的疾病认知,消除其思想顾虑,并引导其产生正向期待。④出院心理护理。出院时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对于焦虑、抑郁情绪较明显的患者可指导其家属给予足够的支持及关心,以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定期组织患者及其家属参与“听音画画”、“跳交际舞”、“心电感应冶”等活动,让患者在相互交流、倾听、分享中学会自我成长,学会在家庭关系中彼此理解、包容、尊重,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满足患者被接纳的心理需求。⑤正确规范疼痛评估:护士在患者入院时马上进行疼痛评估,每天定时评估,疼痛评分>4分,并根据三级阶梯镇痛及时处理;特别关注患者活动性疼痛,在患者活动锻炼翻身时予以调节镇疼泵或止疼药及分散注意力、听音乐、看电视等其他方法;抬高患肢,指导患者体位正确摆放,予以适当按摩,手法轻柔 。

1.3判定指标

①将各组患者护理期间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评估标准参考于VAS(疼痛视觉模拟表),评估分值区间为0-10分,0-2分为优、3-5分为良、6-8分为可、>8分为差。②将各组患者护理期间的不良情绪变化进行评估,评估标准参考于SAS(焦虑自评量表)与SDS(抑郁自评量表),前者低于50分为正常,50-60分为轻度,61-70分为中度,70分以上为重度,后者保持一致。

1.4统计学分析

试验各指标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5.0检验,t值比对计量资料(%)率;卡方比对计数资料(均数±标准差);如组间数据有差异(p<0.05)。

  1. 结果

2.1 分析疼痛情况

研究组患者在护理期间对疼痛症状产生的改善效果及具体疼痛稳定性,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

表一 分析疼痛情况±s,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n=50)

8.05±0.15

3.27±0.36

对照组(n=50)

8.04±0.11

5.01±0.02

t值

0.380

34.124

p值

0.704

<0.001

2.2 分析不良情绪变化

研究组患者护理过程中与医护人员的磨合时间及出现的应激反应,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

表二 分析不良情绪变化±s,分)

组别

焦虑

抑郁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研究组(n=50)

62.11±2.33

31.55±2.22

62.31±2.36

32.47±1.78

对照组(n=50)

62.05±2.31

39.44±2.01

62.25±2.28

39.19±1.98

t值

0.129

18.629

0.129

17.847

p值

0.897

<0.001

0.897

<0.001

  1. 讨论

重型多发创伤的临床发病率在近些年一直处于居高不下状态,主要原因归结于国内意外事故发生率提升以及人们自我防护意识薄弱。重型多发创伤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的威胁极大,对于整体治疗的要求较高,不仅需要专业医疗团队的协助,在规定时间窗内完成有效治疗,同时患者的个人配合也是决定最终疗效的关键因素。疼痛是降低护理配合以及引发应激行为的主要原因,早期镇痛及护理心理干预侧重于短期止痛,并提高了对患者主观情绪的关注度,由此来提高整体护理配合度。研究中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在护理期间对疼痛症状产生的改善效果及具体疼痛稳定性,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过程中与医护人员的磨合时间及出现的应激反应,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存在一定差异(P<0.05)。

综上所述,早期镇痛及护理心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疾病产生的疼痛,对患者治疗期间应激反应的产生具有良好控制作用,值得推崇。

参考文献:

[1]刘建凡,曹慧.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结合预见性创伤护理在多发伤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7(2):160-162.

[2]陈叙连,赵媛,谢丽花.基于创伤评分的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多发伤患者救治时间及安全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2):136-138.

[3]朱琼瑶,罗慧,赫为.前瞻性护理模式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6):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