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业特色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3
/ 2

 基于农业特色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李亚非

吉林农业大学  吉林 长春,130000

项目来源:本文系吉林省教育规划重点课题“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作用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ZD14057吉林省职业教育科研重点课题“省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兼职教师队伍构建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21XHZ047)

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相关人才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我国高校基于农业特色的研究生培养要根据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农业地域广、农业品种复杂以及农业人口众多的特点,结合研究生培养的一般规律,做到有针对性指导性地开展高校的研究生的培养和发展。

关键词:农业特色  高校  研究生  培养模式  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各项职业的划分也越来越细化,而每一种职业的专业化程度也随之升高,这就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我国各大高校的研究生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等专门人才的任务,必须做好职能的转变以适应社会对大批量、多层次的人才的需要。我国的高校在培养基于农业特色的研究生时,要积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相应的培养模式,以适应新时期的人才培养要求,从而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质量和竞争力。目前市场对最需要的是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富有激情和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目前我国的高校研究生培养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基于农业特色的高校研究生培养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已经相对成熟,无论是办学规模、教学质量还是研究生的总体实力都得到了极大的增长和加强,我国的各大高校已经联合建立起门类齐全、结构相对合理的研究生授权体系,为我国的建设和经济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质量的研究生人才。长期以来我国的研究生主要培养对象是从事科研或者教学工作的人才,但是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为了顺应社会的需要,不少研究生的培养已经更多地从科研、教学转向实际工作岗位人才,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重新审视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方式和教育目标,同时对研究生的结构加以调整和优化,进而实现研究生培养方向的转变,满足社会的需要,实现高效研究生培养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基于农业特色的高校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关注相关的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的质量标准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等等,进而突显相关研究生培养的农业特色。要结合我国的农业现状,注重培养一大批为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农村的全面发展服务的高层次专门性人才,进而满足我国农业发展的需求,促进农村的发展以及农民的致富,同时也能进一步完善我国相关农业的研究生教育。

二.构建高校基于农业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1.创新研究生教育理念,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推广人才培养理论

研究生教育位于我国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对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都有较高的要求,必须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全面开展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必须掌握农业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积极研究我国的农业发展历史和现状,充分认识到我国农业发展的复杂性和地域性,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策略。进一步掌握农业生产过程中先进技术和现代农业设备的推广手段,还要具有相应的农业创新意识以及独立应用现代农业技术的能力,这些都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对相关人才的要求,同时也可以作为高校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研究生的教育一方面要实现现代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进而极大地促进农业的全面发展,同时还要利用农村的建设过程来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实际的训练平台和场所,进一步强化各大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1. 科学制定培养计划,及时更新课程设置

综合看来我该的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市场化的程度不高,农业的对外开放和交流还远远不够,机械化的推广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这些都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我国目前的课程设置,其教学重点依然是各种理论知识和书面知识,缺少相应的实践教学,研究生为农业实践情况掌握较少,对解决农业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这对于研究生以后直接进行农业技术指导带来不利影响。为了适应农业发展的特点和需求,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在制定培养计划和进行课程设置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兼容性,要保证农业知识与其他自然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因为农业活动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需要掌握多种学科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等方面的知识,才能顺利开展农业活动。二是基础性,在适应新时期的各种要求的同时,还要保证农业相关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的课程,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越发成熟,农业为了顺应市场化的趋势必须做到农业生产的技术化和规模化,并及时掌握市场运作的规律和相关法规。三是做到一定的前瞻性,课程的设置要保持与社会实际需要一致,因此课程的设置具有相当的动态性,及时了解市场的变化和需要来开展教学工作,保证课程知识与市场接轨。四是拓宽课程平台,以农业知识教学为主,同时向相关交叉学科延伸拓展,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五是注重实践,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开展各种实践活动,锻炼研究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1. 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全新的经济形势影响到农业的生产与发展,传统的以教授理论知识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高校的研究生教育要结合经济发展的趋势,注重对研究生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并积极引导研究生对农业的相关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锻炼学生统筹全局,系统思维的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课堂讨论、学术论坛等等方式,通过鲜明的案例教学、直观可感的模拟教学或者课题组研究多种科学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新精神,还要积极组织研究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1. 积极建设师资队伍,保证导师队伍的高水平

研究生的培养离不开高水平的导师队伍,导师在研究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准确、及时的指导性意见,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培养具有重大意义。建设导师队伍,主要是培养导师的科研道德和科研态度,保证导师在教学过程中为研究生树立一个投身于科研的榜样,做到严谨治学,做出重大的科研成果,服务于实际生产的同时激励研究生进行学习和研究。导师还要积极学习和了解农业学科的前沿方向和知识,及时将本学科的发展趋势传达给学生,保证学生与社会的实际需要保持一致,并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前沿的科技学术研究。导师要有高明的学术造诣,对于学生提出的多种学术问题要能及时给予科学准确的回答,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及时给予高明高效的指导性意见,帮助学生把握研究的方向和导向,保证科研的效率和成果。

农业的发展要时刻跟紧时代发展的步伐,这就决定基于农业特色的高校研究生的培养要不断进行深化、不断更新,以便及时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高校的研究生培养以农业发展的要求作为导向,其根本目的在于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输送符合实际需要的高层次高水平人才,所以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我国农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新农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杨芸,沈建新,王永霞等.当前形势下农业科研院所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5,34(6):94-96.

[2] 秦发兰,陈新忠,汪华等.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特色化培养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2,(4):56-60.

[3] 祁婧,张红雨,陈玲玲等.生物信息学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3,3(4):32-35.

[4] 谌素华,王维民,吉宏武等.地方综合性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探索与实践[J].农产品加工(下半月),2016,(4):77-79.

作者简介:李亚非,副研究员,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室主任,硕士研究生,研究专长 高校研究生培养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