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科学素养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8
/ 2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科学素养实践研究

王小言

吉林省双辽市第一小学

摘要: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既有利于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又能使学生自主地掌握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科学素养,使其具有终身发展的科学精神和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科学创造力。因此,本文就如何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素养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学生创造意识;科学素养的实践性研究

引言:

小学科学教育是学生创新思维、科学观念塑造的黄金时期,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在老师和父母的指导下,逐步形成科学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从而为学生今后的人格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当前我国小学科学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学校和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适时地改变当前的教育状况。

一、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

小学科学教科书中大量的科学教辅材料,既有利于学生的科学认识方法,又能促进学生的科学精神、培养创造能力、全面提高素质。学生应主动地参加科学的学习,以获得科学知识,并在科学的学习中培养谨慎、创新等科学精神。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对科学的认识,使他们能够以科学的方式来理解和建构科学的知识体系,使他们深入地参与到学习之中。比如,在《杠杆的科学》课上,老师要让同学们利用杠杆进行实验,搜集、整理资料,了解杠杆的使用方法,了解杠杆的原理,了解杠杆的科学内涵,了解数据的重要性,以及对科学知识的积累。所以在教学的时候,老师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深入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真正地感受到科学的快乐,通过不断地尝试来积累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具备一定的科学精神。

二、从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实践,所以,如果要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科学,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把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在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科学课上,这样不但能培养出学生勤于思考、观察的好习惯,而且能大胆地参与到科学研究中去,亲身体验和论证,从而有效地掌握科学知识。在生命科学课堂上,小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他们的思维变得更为灵活,他们的动手能力也会得到锻炼和提高。比如,在学习《运动和力》单元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力的方向探究运动,对于常见的力学生们没有明确的概念,只会关注小车的运动状态,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老师还应给予一定的引导,以促进学生的实验组织与实施,并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培养科学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与其它学科相比,小学科学有自己的特点。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抽象概念,以及一些复杂的科学理论,如果只靠知识来解释,只会让人觉得无聊。将现代资讯科技应用于小学科学,以录像的方式,将某些复杂的科学理论与长期的科学论证过程,以动态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使科学的学科呈现出多元化的形态,激发了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该从网上查阅相关的教学录像,并通过多媒体的播放方式,将绿色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的过程全部记录下来,这既可以培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增加他们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模式,从而推动学习方法的革新。运用信息技术科技进行教学设计,也是科技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方式,将科技资料与网络教学相结合,使静止的科学知识成为活生生的工具,同时也能起到表率的作用,使学生的思想更加开放、勇于创新,对提高科学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四、充分引导,促进学生的思考

在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在学生的思考和探索中,引导学生产生对自我的认识,并通过思考来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例如,在教授《比较与测量》课程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身体部位来做测量,当学生说出用双手来做测量时,就可以引出“一拃”这个概念,这样加深他们对科学方法的认识,从而激发他们对比较和测量的探究。老师细致地解释、整理科学知识,既能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弥补知识的缺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

五、加大教育投资,营造小学生的科学探究式学习环境

教师应重视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实践掌握科学知识,通过活动来认识环境,感受播种果实和做出绿色产品的乐趣。在课堂上,教师应和学生一起,密切关注学生对自己探究行为的思考,理解孩子的心灵生活,对其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反思。同时,学校还要创设出充满乐趣的教育情景,并科学合理地使用教学资源、课程,以提高的科学学习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老师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出许多科学知识,并鼓励他们运用学校所提供的素材,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科学作品。教师可以利用自身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开设科学的研究性课堂。同时,在科学探索课中,还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科学探索,例如在教室里设置一个科学探索空间,让学生根据提示进行科学探究。此外,还可以在课堂上引进3D虚拟现实,增强学生对自然现象的理解。老师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科技成果,同时也能引导他们对科技成果和科学理论之间的联系。在学习中,学生们会逐步意识到科学的起源,并在当今科技的大背景下,思考怎样才能进行科学探究。这样有利于对于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

六、拓展教材资源,拓展创新思维的途径

小学科学教科书是国家统一提供的,由于资源的限制,所涉及的知识范围也很有限。所以,教师们能够跳出教材的限制,在熟悉了教材的具体内涵以后,依据学习者的接受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开展比较有趣的科学选修课,让学习者能够更多地接触到和日常生活有关的科学技术,从而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学校结合新课程的改革,将多媒体引进到科学课堂中,运用微课、投影、希沃白板等先进技术手段,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科学实践方法,了解网络环境下的科技知识。充分利用教学材料,拓宽他们探究思考的渠道,使不可能变为可能,培养他们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以此鼓励他们树立创造意识。

七、培养学生树立创造意识加强小学生参与科学素养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通过开展有利于学生提升科学素养实践的科技手工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探究意识。例如,老师可以通过制作垃圾作品、分享科学作品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创造意识。在学生设计科学手工艺品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实践和理论之间的辩证关系。同时,老师也可以在课余时间内,让学生自行挑选回收的废品,制作出与科技有关的作品,并开展分享交流会,从而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加强小学生参与科学素养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在小学生选择科学读物时,老师要正面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从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读物。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对小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在自己的思考中,形成自己的创作思路,并对作品的科学表达进行分析。此外,老师还可以在作品分享环节中,让学生们自由地挑选一些能引起其他小组注意的话题,让他们分享他们的设计思想。科学成果共享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情绪体验,而科学文献资料的收集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创造意识,科学素养实践的研究。

结语:

小学科学教师要将教学工具与孩子的资源有机地整合起来,以强化对孩子的创新能力与科学技术综合能力的教育。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给孩子营造一种合理的环境,让孩子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培养创造意识。教师要积极学习与小学科学教育相关的新知识,多参加小学科学教师教研和培训,结合课标,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周娈. 小学科学教学方法选用策略的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刘新明.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科学素养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6):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