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地方工业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9
/ 2

将地方工业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思考

王欣

淄博职业学院   山东淄博 255314

摘要: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具备工业文化素养和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工业文化的重要支撑,而思政课是对大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因此,以思政课为平台,将工业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文化自觉和文化相信。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思政课;工业文化;教学改革

思政课教学是高职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应该运用课程优势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同课程结合,发挥思政课程在地方工业文化传承与发扬中的思想引领作用。用工业文化武装高职大学生的头脑,为他们提供精神食粮,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制造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一、工业文化的内涵

文化具有先导性。工业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实现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积攒下来的工业物质财富和与之相关的精神财富,是各个行业优秀企业文化的结晶。工业文化有丰富的内涵,工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文化的基本属性,也能反映工业化进程中所衍生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工业文化虽然诞生于工业领域,但所带来的影响却是方方面面的,它时刻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和社会行为,是打造制造业强国的精神力量。

工业文化的基础价值观是尊重一切的劳动和劳动者,以淄博市为例,作为一座老工业城市,在百年的历史奋斗中积淀下来强大的智慧力量,形成了“自始向党的初心坚守;敢为人先的历史自觉;拼搏奉献的使命担当;改革创新的时代追求”的淄博工业先锋精神。淄博市正以此为支撑,助推高质量发展,奋进新时代,再启新征程。

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工业文化建设的路径

我国经济发展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制造业强国,发展实体经济,需要具有牢固的专业文化知识和高尚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劳动者,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技术类人才的培养摇篮,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第一课,应该主地承担起传承和发展工业文化的历史使命,将绿色经济、环保理念、循环经济等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培育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应用型、实践型高素质人才。

(一)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的融入工业文化

近现代工业企业发展的历史是在党的领导下叙写的一曲壮丽史诗,是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不断汲取历史积淀的智慧力量,因此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尤其在“党史”和“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课上融入近现代工业历史,以概论课为例,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问题,在这章需要学生认清中国国情,这是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基本前提,所以可以结合地方工业企业发展的情况为切入点,引入典型企业案例,代入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讲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五四运动后进行的一次次抗争和艰辛探索,最终得出改良主义,旧式的民族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或者照搬西式民主方案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找到救国救民的出路。在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中也会详细介绍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即“一化三改”,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可以当地工业私营企业为例,详细讲述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和平赎买的政策,拥护宪法法律,把自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这是工业文化形成的初始阶段。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更是把走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单独列出来作为一幕,详细讲述了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后续章节如改革开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均可以潜移默化的代入工业文化和工业精神的相关理论,增强学生的工业文化自信。

(二)在实践教学中融入工业文化

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普遍存在着教学主题不够鲜明,理论深度不够高,学生抬头率低,参与度低,信服度低,学生入脑不入心等问题,故而为了增加思政课的有效性和吸引力,各大高校普遍开设实践课,通过开展线下实地参观和课外调研活动的方式加深对授课内容的理解,但往往流于形式,学生走马观花似的看一遍,认识只能停留在感性认知层面。另外,很少有教师认识到工业文化历史研究的意义,主动引导学生学习工业文化精神。所以,结合上述问题,思政课教师可以请建筑专业的教师作为指导,先去实地调研环境并搜集资料,准备工作完成后带领学生实地调查研究工业遗迹和历史流传物,比如遗弃厂房、机器设备和工业产品等,还可以带领学生走访慰问工厂退休老职工,通过跟老一辈工人的交流,可以让学生获得在书本里课堂上接触不到的一手资料,更直观的了解到工业文化漫长的发展脉络。

(三)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宣传工业文化

受疫情的影响,国内高校通过线上线下混合的方式,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开展思政课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兴趣,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如思政教师可以利用学校自身的网络信息平台上传相关资源,也可以利用微信群、qq群等发布工业历史遗迹的图片、发展历程的视频、人物采访的视频等,作为辅助材料为课堂教学服务。但这种方式往往比较考验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主观能动性,仅靠教师的主动引导还是不够的,而且对同一信息点的理解程度,学生的历史视域和对工业历史文化的认知要差得多。所以建议从两方面尝试解决以上问题,教师可以围绕工业历史文化和工业精神制作一个或者系列微视频,并将此上传至平台供学生课前学习,也可以直接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课上集中播放短视频;为了丰富学生的业余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分小组组织学生进行课前新闻播报活动,由学生在课下上网搜集关于地方工业历史文化的相关资源,也可以实地参观当地的工业历史展览馆或博物馆,如淄博市就以“百年之光——党领导中国(淄博)工业百年”为主题在博山区颜神古镇古窑村开办展览馆。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整理成PPT的形式,每小组选一人上前汇报,也可以制造成5分钟左右的短视频在课上集中播放。

参考文献:

[1]冯振萍.高校大学生工业文化自信的建构研究[J].教育时空.2018(6)

[2]黄海峰.工业文化自信建构的认识论基础及其启示[J]理论观察. 2015( 12)

作者简介:王欣,女,生于1992年,淄博职业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