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言训练中的“读—说—背—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浅谈语言训练中的“读—说—背—演”

刁秀

遵义市红花岗区第十二小学  

语文教学致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第一学段利用语文课堂阵地,抓好学生的“读—说—背—演”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语感的的重要途径。

一、“读”中学习语言   

  “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准备,是“背”和“演”的基础。要想从低年级起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首先要加强大量读的训练。在平时的常态课中,我一直都很重视学生的“读”,以读为抓手,打好“说”“背”“演”的基础。《语文课标》中对第一学段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注意引导学生喜欢阅读,从中感受阅读的乐趣。为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以培养语感为首要目标,必须利用好语文课堂这块“阵地”,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潜心读文、潜心会文,使学生从读中学习语言。

以《活化石》为例:(一)学生轻声读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课文一共介绍了几种活化石。(二)学生汇报学习过程,在交流中学生一边读文一边理解: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个有什么特点。(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突出文中三种活化石各自的特点。其中,第三点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语言后的内化过程。这篇课文的教学三步骤都注重了学生读的训练。整节课,“读”,无处不在;“读”,从始至终。在儿童起始阶段学习书面语言表达,读的训练必不可少。

二、“说”中巩固语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读是阅读的基础,运用才是学习目的,要使学生真正将课文中的规范语言化成自己的语言,必须设计迁移运用的练习。“说”在每天的语文课上显得更为重要。

如教学《四个太阳》,我在指导学生理解学习“秋天”的同时,安排学生选择四个季节中自己最喜欢的季节来画一画。画完后,我选了其中一幅——“金黄色的太阳”,让学生“说”。孩子们展示着自己的画,有画香梨的,有画苹果的,有画柿子的,也有画菊花的。我让孩子用最生动最形象的词概括一下自己画的水果和花朵,孩子们的词汇量并不如我想象的那么单一,而是较为丰富的。有说黄澄澄的是梨,红彤彤的是柿子的;有说又大又红的是苹果的;有说晶莹剔透的是葡萄的;有说万紫千红的是菊花的。然后我再让孩子们连起来说说这一幅画面,可以是拓展后的描述,可以是书上的段落。最后以这一段进行辐射,说说其他三个季节的画面,孩子们说得津津有味,手舞足蹈。这一环节的设计,丰富了孩子们的语言,在说练中巩固了语言,培养了语感。

三、“背”中积累语言

在《语文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理念,并在第一学段要求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怎样达到这一目标?我认为作为语文老师,利用好每一堂语文课至关重要。课内引导学生背诵是行之有效的途径,学生在背诵中积累语言,发展语言。背诵和积累是语文教育的“童子功”,练好学生的“童子功”是我们小学语文老师的追求。

在教学中,只要是教材中要求学生背诵的课文,我一定会在课堂上进行背诵指导,如看板书或贴图法、肢体律动法、引读法等等,一部分学生在课内就已经完成了“背”的消化。当然,还有部分学生并不能完全背下来,所以课后的检查很有必要。我采取的方法是分级背诵:小组成员到组长处背诵,组长到语文课代表处背诵,课代表到语文老师处背诵。同时,我会对学生进行抽查,有时也会利用课前五分钟抽学生或集体表演背诵,切实抓好学生会背这一“童子功”。对一些教材中没有要求背诵的,我也会选择性地挑选一些文辞优美的语段进行背诵训练。偶尔也会听写一些背诵过的句子。“背”的训练有助于促进学生获得语感,扩大词汇。语感一形成,语言便规范;词汇一扩大,词句便丰富。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基础牢实,见识丰厚,下笔会成文,出口会成章。

四、“演”中拓展语言。

  “演”分为课堂中“说”的表演和课本剧表演。

  “说”的表演即让学生在复述故事或课文片段时,加上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这就需要学生变“话”为“画”,展开丰富的想象,自由加以人物塑造。

以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传统的古诗教学常常以词解词,串讲诗意,学生学起来味同嚼蜡,体会不到古诗的意境美,产生不了情感的共鸣。比如这首诗中有一个词:烟花三月。注释里讲了就是扬州三月繁花似锦、烟雾迷蒙的景象。如果我们用变话为画的方法去引导学生想象,去感悟意境,效果就不同了。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阳春三月都开了什么花?有些什么颜色?然学生尽情想,尽力说。再让学生听着音乐,听着老师的描绘想象来到了长江边,来到了扬州,远远看这些花像五颜六色的云朵,笼罩在如烟似雾的雨帘中,笼罩在长江两岸的水雾中,笼罩在轻舞飞扬的柳絮中,如诗如画。学生想象画面,感受意境,在美美的读。这就是教会学生想象带来的无边的创造力和课堂魅力。

再如:教学《守株待兔》时,学生在初读课文后,我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贴我事先画好的三幅图,然后指导学习课文时,我有意识地强调课文的三个层次: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其实就是黑板上的三幅图的内容,再让学生分别用一个动词来简单描述,学生很快找到“撞、捡、等”,我板书在相应的图画下面。学完课文后,让学生回顾这三幅图及这三个动词,再复述故事,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加进自己的肢体语言,有的学生还加入自己的想象:狼在追兔子,兔子慌慌张张地跑出来就撞在了树桩上;种田人坐在树桩前等啊等,想着捡到兔子又可以做一顿红烧兔子大餐了......“表演说”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课本剧表演是我常常在学生中间开展的活动。学生只要一听说要进行课本剧的表演,那种兴奋劲就别提了。从开始的做头饰到中间的自己组织排练,再到最后的课堂上的表演,很有精气神儿。一二年级段,我在班上组织学生排练了《美丽的小路》《夏夜多美》《酸的和甜的》《小鹿的玫瑰花》等课本剧,学生的兴趣得到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在小学第一学段,“读、说、背、演”看似普通,实则有效,教师如果科学地运用好这些基本的教学方法,那么对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都切实有效。同时也为小学中高段的语文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