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背景下(水平二)《多种形式的简单助跑跳跃活动方法》教学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纲要背景下(水平二)《多种形式的简单助跑跳跃活动方法》教学思考

毛建波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白泉中心小学 

摘  要:为真正落实“以生为本、注重能力发展;遵循特征、寻找适切方法;重视单元、拓宽教学视野”等教学理念,本文将基于“一定要确定有力脚吗?”这一问题,结合教学实际案例,探讨《纲要》背景下跳跃内容教学方法,通过集体辩论、研究资料、教材研读以及实验论证,得出小学中段体育教学要把握学生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并寻得多维度多形式的游戏教学方法。

关键词:助跑跳跃;以生为本;项目特征;单元概念

在一次工作室教研活动中,7名教师围绕《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配套用书水平二的《多种形式的简单助跑跳跃活动方法》进行了同课异构的设计、演示和课堂展示。见表1

表1 《多种形式的简单助跑跳跃活动方法》一课

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手段

老师

急行跳远

用有力腿单脚起跳                            双脚屈膝缓冲落地

助跑踏跳有节奏

通过“剪刀石头布”游戏引出有力脚。

老师

急行跳远

单脚起跳    

双脚落地

起跳有高度       落地有缓冲

跟着老师热身活动中做出“腾空步踏跳”动作。

老师

急行跳远

助跑与踏跳的结合,单跳双落

准确有力的踏跳

通过自主体验的方式确定有力脚。

老师

发展跳跃能力的动作方法

单脚起跳

落地屈膝缓冲

上下肢协调发力

用不同的脚尝试跳跃。

我们发现,4名教师中有3名教师都将确定有力脚或者找到有力脚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在研讨交流过程中,与会的部分教师提出了质疑:“一定要确定有力脚吗?”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引发了大家思考和辩论。

1辩题:是否要确定有力脚?

在评课环节,4名教师阐述对课的设计之后,一场精彩的辩论开始了,本次辩论主要围绕到底要不要确定有力脚展开。当时形成了鲜明的两个小组,分别是需要确定有力脚小组合不需要确定有力脚小组,首先通过10分钟的分钟研讨交流,然后派代表进行阐述,最后展开集体辩论,见表2

表2 辩题:是否要确定有力脚?

论点

结论

需要确定有力脚

1.从比赛角度,一定是有力脚跳的远。

2.有力脚的确定能促进助跑与起跳的结合。

3.双脚开攻对学生掌握急行跳远有负迁移。

不需要确定有力脚

1.身体局部发展容易造成运动损伤,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

2.小学中段以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提高基本活动能力为主,要让学生双脚都尝试,然后确定最舒服的一只脚起跳。

3.从“技术、体能、运用” 三个维度构建单元,避免“教教材”,突破“技术线”,关注学生能力发展。

1.1  正方:从技术动作角度考虑

认为需要确定有力脚的一方,他们从动作技术形成的角度出发进行剖析。急行跳远是由助跑、起跳、腾空、落地等动作组成,教学过程要始终围绕跳远技术动作展开,着重强调助跑与起跳结合,最终要使学生能够掌握该项技能。持该观点的教师重视专业性的引导,他们认为若只是从发展、体验的角度出发,反而会因为跳远项目本身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或是因为技术动作不到位,而导致关节扭伤等危害;其次强调要确定有力脚,而非双脚开攻。因为学生的步点很难把握,跳远本身最关键的就是助跑与起跳结合,如果步点把握不好,会对跳远产生负迁移,从而导致技术动作未能掌握。

1.2  反方:从全面发展角度分析

笔者是不需要确定有力脚的一方,我们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进行剖析。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研究表明,9~10岁处于儿童至青少年的过渡期,该年龄段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快速增长,但仍处于发展敏感期。其中力量素质在少儿生长发育时期容易出现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因此,这个阶段若过渡强调局部练习,长此以往,就会导致身体左右、上下以及主要关节运动过程中肌肉不协调,力量不均衡的现象,且极易导致运动损伤。从生理解剖学的角度来分析,力量素质不均衡,身体关节的活动度、灵活性以及稳定性也将受到巨大的影响,动作完成度也将会受到破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提高学生基本活动能力为主要目的,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

2  三位一体,论证求实

研究发现,跳远项目是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等动作组成,跳远成绩取决于起跳离地瞬间人体重心腾起初速度、腾起角和腾空落地技术,三个技术合理的完成和结合是运动员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保障。在三项技术中无论是起跳瞬间、空中还是落地瞬间都需要身体的稳定性,而核心力量和关节活动的灵活性是最终达到成绩提高的关键所在。

2.1  研究资料——均衡发展力量,效果显著

有研究表明,主攻某几个大肌群训练的运动员,其速度、灵敏、爆发力等素质并不显著。反而一些肌肉力量匀称、左右力量均衡、小肌群和核心力量较好的运动员,往往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运动伤病也大幅度减少。正如纽约新罗谢尔的专业理疗教授Melanie Strassberg所说:“如果没有一个强壮的核心,身体将更多地依赖于身体的被动结构,比如韧带和骨骼,这会给身体带来更多的压力,因此也会增加受伤的可能性。

2.2  教材研读——丰富练习方法,提高能力

《纲要》表明,跳跃项目是人体基本活动能力之一,是生活经验的延续和再发展。另外,“跳跃”内容在水平一、二中也有明确指示:不要过分强调技术规格,应注意安全跳跃的教育,把重点放在跳跃内容的丰富上,形式多样的方法上,平衡发展的感知上。“急行跳远”作为教材内容,可以授予学生,作为体能发展的一种练习方法,也可以用其进行快速移动能力、下肢力量、身体协调能力的教学。

2.3  实验结论——提升综合素质,成绩进步

基于调查,我们展开了针对性的实验研究——结合身体素质训练进行教学,每堂融合课课练,加入仰卧起坐、跳绳、立定跳远、50m跑以及坐位体前屈等方面的内容。经过为期8周的干预后,我们再次进行了急行跳远的测试,发现学生整体技术动作的稳定性和爆发力都得到了改善,远度也较之前得到了提升。

3  立足整体,开发方法

从项目特征上来看,跳远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等动作组合而成,属于周期性项目。在跳远比赛中,要想获得较好的成绩,需要建立在体能、技能、素质的基础上。在小学阶段,要想达到一定的跳跃水平,需要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为基础,把握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显得尤为关键,而通过运动能力的积累和储备,需要结合多种形式的教学内容、练习手段与方法。

4  结语

围绕“以生为本、注重能力发展;遵循特征、寻找适切方法;重视单元、拓展教学视野”等教学理念展开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激发学练效果,增强运动技能,扩宽运动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