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音乐课程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关于小学音乐课程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分析

李海霞

(黑龙江省延寿县延寿镇中心校   黑龙江  哈尔滨  150700)

摘  要:小学音乐欣赏课是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重要组成,是整个音乐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欣赏课的融合非常有必要,本文通过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现状调查分析,认为小学音乐欣赏课依托信息技术探索解决问题,会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学会感受和鉴赏音乐作品的审美体验,真正落实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音乐;欣赏课;融合策略;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在小学音乐课程中非常重要,小学音乐欣赏课能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和音乐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领域,是培养学生审美鉴别能力的有效手段。音乐审美教育必须是建立在音乐欣赏基础上的,没有音乐审美教育的教育可以说是不完整的教育。

1.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兴趣

1.1运用移动终端,视听相结合

欣赏音乐作品离不开听觉,音乐欣赏课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听觉感受能力。以往的教学方法只是播放音频和视频,而采用信息技术,运用音乐学科软件,将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音乐要素变成具体的音波,使学生从视觉上感受音的具体存在方式,也是让学生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用节奏软件去感受组合节奏的快乐,用旋律组合来感受旋律线条,调节音乐的速度,让学生感受音乐作品的速度变化带来的情绪变化,这些体验音乐要素的过程也是学生感受节奏美、旋律美、音色美和结构美的过程。

教师要在欣赏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欣赏舞曲的方法,体会音乐要素的变化特点对音乐情绪的作用。教师应提高制作微课的能力,善于结合相应的知识点,将重要且难掌握的知识点做成微课。教师在课前将微课和音频制作成试听二维码发给学生,创设任务驱动,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完整欣赏音乐作品,再采用声像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感受直观的视觉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到音乐作品的情景中。

1.2运用思维导图,自主探究学习

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完整聆听音乐作品,抓住音乐主题特点,利用白板的拖拽功能、扫描本课二维码资源进行梳理归纳,在梳理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反复有目的地聆听,对音乐作品进行初步归纳,利用思维导图软件,自主制作思维导图。

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对比音乐要素在不同文化的音乐作品,在运用软件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积累音乐家、乐器音色、各国的音乐风格、作曲家的代表作和音乐创作背景等。整个教学过程将探究式学习工具使用得恰到好处,世界各国丰富的音乐作品通过思维导图给学生留下了直观的音乐记忆。鼓励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前注重自主学习,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活动中,还能通过对比增强民族自豪感,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音乐作品。

运用信息技术改变以往欣赏音乐的学习方式,以听觉先行,凸显了信息技术在音乐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移动终端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分层次分梯度开展自主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1.3借助图形谱,展现乐曲结构

欣赏音乐作品,离不开音乐要素本身,教师如何去挖掘音乐作品中的音乐要素,引导启发学生利用白板推拽功能,播放欣赏的乐曲用色块和线条绘制图形谱,图形谱是欣赏教学中有利于学生理解音乐的有效手段,但在以往的课程中只是教师设计好匹配的图形谱,没有让学生操作,只给学生“鱼”而没有教学生“渔”的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学生将乐曲中抽象的曲式借助图形谱软件画出来,参与到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而不单单只是低效率地“听音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将抽象的音乐曲式转化为具体、直观、形象化的音乐形象。

2.利用信息技术,搭建自主学习平台

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将音乐单元进行整合,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进行融合。“适时、适当、适度”运用移动终端进行移动学习,推荐移动教学平台,音乐学习APP,微信教学平台和网站,用来推送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进行教学测评,互动交流等教学服务。人音版的音乐作品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欣赏活动,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不足,在建构新知上有一定的难度,此处教师可借助微课辅助教学,使学生走进作曲家,了解创作音乐的全过程。欣赏音乐的过程就是联觉与想象,学生通过完整聆听音乐,挑选音乐作品的主题,每一次聆听时都根据学习任务单中的音乐要素进行整理,用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象,用在线学科软件变现,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教师利用大数据分析出学生共同认为和掌握的音乐素养。实现了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方式,自己的学习节奏和对音乐的独特理解进行更自主更自由的学习。实践出真知,最后学生在亲自体验音乐作品的特点后,在自己的网络空间进行课堂展示,所学知识得以及时的巩固提升。这也是音乐欣赏整体性的重要环节,欣赏从整体到局部音乐主题,再到整体,这一过程是综合性深入体验过程,学生达到深层次的音乐作品欣赏。

3.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学生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3.1运用投票软件,共同参与评价

每一个学生都有着对音乐作品独一无二的理解和感受,但在课堂上往往会听到统一或唯一的答案,学生总用对与错去衡量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因此不敢表达的“一言堂”成了欣赏课的怪象。利用信息技术能解决此问题,教师让学生辅助APP进行配乐合作表演,上传共享自己的表演,再运用投票软件寻找班级的小小音乐家,将同学们的创编表演视频上传资源共享,学生互评,为自己喜欢的表演投票点赞,通过自评和他评的得票数,最终评选出学生心中的音乐家。在评价过程中,教师是欣赏者和鼓励者,教师鼓励每一名学生都能勇敢表达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独特感受,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表演展示,从展示中树立自信心和认同感。

3.2教育信息化下的音乐欣赏课堂中师生角色重新转换

音乐欣赏是以学生的听觉感知、情感体验、联想想象、创作性思维等为欣赏的基础。信息化下的音乐欣赏课堂,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和引导者,要引领学生走进音乐作品,将音乐欣赏过程中的三个层次与音乐欣赏联系,促进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提高音乐素养能力,更好地完成音乐欣赏教学。设计者要为每一个学生设计适合的信息技术环境和恰当的环节;指导者是搜集教学重难点的信息指导者,要帮助学生获得正确、选择适合的学科软件的策略和方法;帮助者要在学生遇到操作软件困难时,共同合作,并肩攻克难题。教师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来学习的水平,远超出教师的原有认知。音乐欣赏本身也没有权威的唯一答案,每个人对音乐的理解不同,信息技术就是让每个学生按自己的感受和能力进行分层次的欣赏。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阵地,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4.结语

音乐欣赏教学的根本目的并不是教师教具体音乐表现的内容,而是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学会聆听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体验中来,能自觉、主动地去获得听觉感官的满足,能够达到自己内心情感与音乐作品的丰富体验与共鸣。探索出合理有效掌握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培养学生从感官上点滴融入到情感,不断内化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2]张向葵.让学生在课堂中葆有天性[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