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与写作的融通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与写作的融通教学

甘美凤

  南平市樟湖中心小学

摘要:在本文中,笔者以五年级上学期的一些文本为例,深入研究思考了“读写融通”教学模式,并总结了一些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融通”教学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融通”

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读写融通”这一教学方法备受教师的重视,“读写融通”指的是让写作和阅读相互通融,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协助、指引学生学着从阅读中,汲取非常丰富的营养,以为写作提供更多的素材、更广的思路。应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把写作和阅读进行融通,创建读写一体教学方法,以加深阅读理解的深度,同时提升作文写作的质量,这样,就能实现双赢的目标。

一、结合小说中的“细节描写”探析读写融通

在小说中,很多故事情节有很强的趣味性,这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但是,假设没有教师的科学引导,还是有非常多的学生将自己的注意力仅仅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情节部分,对于一些具体细节(例如:环境、人物等)关注度不够。这时,需要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合理引导,指引他们关注作者的细节处理法,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作者的写作技巧,进而为自己的写作打好基础。例如在学习《小岛》时,作者从将军的视角描述了守岛部队日常生活状况,尤其是那一段描写将军看见油布下的菜地时的段落,更是将一位关心年轻战士的老人形象刻画地淋漓尽致,与此同时,也展现出守岛战士的辛苦。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重复阅读这一段落,让学生深刻感知如何用细节展现人物的内心,与此同时,还对文章的主旨、人物的情感进行了较为含蓄地表达。借助细节的描述开展“读写融通”,学生能够从文章的细节中,感受作者的用意,学生可以正确处理细节和宏观、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从而把细节升华为体现全文中心思想的点晴之笔。

二、结合散文中的“文脉构建”探析读写融通

散文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难度还是很大的,一些小学生在阅读散文的时候,只喜欢散文中的优美段句,却忽视了作者的情感表达,所以,他们在理解文章的时候,仅仅停留在表面,在写散文的时候,也是很难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难以构成文章脉络,写出来的文章也是杂乱无章,因此,在阅读散文的时候,要尽量避开华丽词句的干扰,从而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透过文字感知思想。

比如说在学习《桂花雨》的时候,作者先是将自己小时候对桂花的感观进行简单描述,然后描述了桂花盛开时的美丽,又对摇落桂花时的一些场景进行了描述,最后借助桂花寄托了笔者对家乡的思念。

很多学生在阅读《桂花雨》的时候,注意力容易被一些优美的句子吸引,还有一些学生会将这些句子摘抄在自己的好词好句本上,为后期的写作,提供词句积累,本身这一做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从把握文章的整体构思的角度而言,这一做法不是很妥当,在具体实施“读写融通”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然后将关键词提炼出来,然后将这些词语进行连接,从而掌握文本的主题思路,而后以此为根据剖析作者的用意,借助分析我们得出结论:在整篇文章中,笔者多次提到自己的故乡,桂花是故乡的,甚至靠海的台风也成为作者发现桂花乐趣的“必要条件”,家乡的桂花也只有和家人分享才是最幸福的。这些词句看似是作者在随意描写桂花,实际上,他一直是借桂花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家乡的院子、田野都承载着作者快乐的童年。

教师引导学生缕清散文文本的思路,这样学生对散文这一“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会有一个深刻的理解,自己在尝试写散文的时候,也会像笔者那样围绕中心思想进行写作,这样写出来的散文才会有更深的深度和更强的条理性。另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先要明确自己的提纲,再进行一些词句的修饰,这样既保证了文章文脉清晰,同时,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得到更加有效的提升。

三、结合说明文的“素材储备”探析读写通融

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年龄尚小,写作素材方面相对匮乏,有很多时候,不得不摘抄他人的文章或者是模仿别人的写法,致使写出来的文章与写作的本质相去甚远,很显然,这肯定不利于学生写作习惯的养成。我们知道,说明类的文章,在陈述人、事或者是某一物时常用的写作方法是客观的、详细的,同时,还能够相对充分地体现日常生活的韵味,常读说明类文章,会让学生的作文素材量得以丰富,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说在学习《松鼠》的时候,教师要在让学生借助阅读加深对松鼠习性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了解动物类说明文的技巧和思路,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读写融通”。比如,在这一文章中,一开始先是陈述松鼠的外形特点,“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教师引导学生可以反复多次阅读这句话,感知这句话的用意,让学生知道在描写人物或是动物的外貌时,不仅可以使用一些诸如漂亮、美丽、可爱等词语,还可使用一些玲珑等新的形容词,这样会让语句显得精致,还可使用一些诸如比喻、拟人等手法,让文章更加生动,让写作水平能够显著提高。

四、结合古诗词的“人文情怀”开展读写通融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古诗词也是非常重要的,且在小学高年级中,地位十分关键,这一点我们从数量上就可以看出来:现在小学全年级的语文课程中,古诗词占比增幅高达87%,总数更是达到了112首之多,在日常写作中,古诗词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它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文本,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古诗词本身有着明显的“情景交融”特征,以情景为媒介,更好地实现了读写通融。再就是,古诗词大多是以作者的“人文情怀”为主题,这样就将读写的形式限制完全突破,学生既可以对诗词的语言有一个较为深刻的理解,还可让自己的情感经验得到丰富,让读者和笔者产生跨越时空的共鸣,在日常写作的时候,引用古诗词,即可彰显出学生丰富的阅读积累,又可让文章的境界得到提升。在现实写作中,结合古诗词的“人文情怀”开展读写通融的难度还是非常大的,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多接触、多理解、多记忆一些古诗词,同一首诗,读的次数越多,理解地越深,就越能突破古诗在形式上产生的限制,让学生对诗词的情感得到深化;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移情”,也就是说将古诗词表达出来的情感和实际的生活结合到一起,在进行写作的时候,将自己的感想和具体的事物联系到一起,如此,方可写出更好的文章。以《枫桥夜泊》为例,先是引导学生将全诗进行熟读甚至是背诵,然后指引学生试着从个人经历的视角,对诗中的场景进行揣摩,感知诗人的情感,想象一下“江枫渔火对愁眠”这句诗表达出来的孤独感,然后将这一情感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当自己独处时,听几首表达“寂寞”的歌曲,在孤寂的歌声中,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灵体验呢?指引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诉之笔端,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强化,这样一来,还避免了学生在写作中无病呻吟的弊病。

结束语

不管是写作,还是日常的阅读,多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读写融通”对于小学阶段高年级的学生而言,既关系到语文学习成绩的提升,还影响着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和学习兴趣的强化,所以,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要帮助学生养成“读写融通”的好习惯,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效率、写作质量才能得到更有效地提升。

参考文献

[1]孙仁军.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与写作的融合[J].语文课内外.2018,(34).147.

[2]尚延联.师生学习共同体视域下的“读写融通”实践探索[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2).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