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袁俊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桃花镇顺和小学 231202

摘要:随着近些年来现代教育不断深化改革,促使教学方法与时俱进的创新,在该过程当中,思维导图的应时而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小学阶段的语文习作实际教学过程中,思维导图方法对全面发展中段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充分利用思维导图能够促进学生创新与理解等能力显著提升。本文主要阐述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意义,探讨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应用思维导图的有效策略,以供相关人士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思维导图;应用策略

引言:新课改的普及和发展,不仅对小学语文教学起到十分良好的推动作用,还对语文学科教学明确提出更高标准和要求。在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将思维导图方法合理渗透到中段习作教学中,不仅可以让小学生在既形象又直观的思维导图正确引导下,对所学语文知识进行充分掌握和深入理解,还可以积极引导小学生紧紧围绕文章内涵与主题展开更加深入的学习,更可以在语文习作当中,促使学生获得更多启发,从而写出有思想和有内涵的优秀文章。

一、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意义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对思维导图方法进行充分利用,能够让学生自身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全面增强。经过不断深入探索和实践,思维导图方法目前已经具备完善而又系统的教学体系,不仅可以为小学生未来习作提供一定指导性的帮助,又可以改变传统陈旧学习习惯,让小学生越来越感兴趣于习作内容,对习作进行更好理解和牢固掌握,进一步激发起小学生强烈创作欲望,充分发挥出小学生丰富想象力,积极采用流畅而又自然的习作方式尽善尽美的完成习作作品,既能够为自己带来一定成就感与自豪感,又能够让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兴趣和动力得到有效提升。除此之外,充分利用思维导图这种行之有效方法,能够促进教师队伍教学水平及质量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方法,需要先预先了解中段学生习作水平,以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显著差异为依据,全面实行因材施教或者分层教学等诸多授课方法,整体把握学生学习进度,积极采取合理科学措施针对性指导习作水平不尽相同的小学生,思维导图方法不仅会深远影响教师教学思想,还十分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效果提升[1]

二、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策略

(一)构建习作框架,促进学生习作积极性提升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偏小,不具备较强学习能力以及认知理解能力,在实际习作过程中,小学生语言积累缺乏,没有较高写作水平。所以会出现学习兴趣不足,学习积极性降低的情况,这会影响到语文习作的质量与效率。在实际习作教学中,对思维导图方法进行有效应用,以形象生动的图形和丰富的色彩将语文知识内容直观的展现出来,正确引导小学生合理构建习作框架,并紧紧围绕习作框架展开习作写作。例如,在学习《母鸡》这节内容时,语文教师可以对思维导图方法加以合理利用,将重点内容充分展现出来,并分项列出具体重点知识,如此一来,就可以让小学生深刻理解和充分记忆所学内容。在安排小学生动笔写作《我的动物朋友》习作的时候,教师也应积极引导学生对思维放图方式进行利用,先概括描写动物形象,然后具体描写动物的特点,最后写出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个动物,该动物身上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品质。在构建出来的以思维导图方式为核心的习作框架正确引导下,小学生可以牢固把握重点,循序渐进展开习作写作。在实际写作时围绕习作框架,能够让学生在高效写作时学习注意力更加集中,也可以将学生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促进学生习作积极性提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

(二)拓宽习作思路,发散学生逻辑思维

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段习作教学当中,对思维导图方法进行合理应用,不仅能够让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与任务更加完善,还可以将学生自身发散性逻辑思维能力有效激发出来,更可以开阔学生眼界,扩大学生自身习作思路范围,以多个角度和方面作为切入点合理选择优质素材,明确具体写作要求,保证写作布局的合理性。小学语文教师应对学校内部丰富而又先进的设备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正确指引学生制定出习作思路十分明确清晰的思维导图,在这其中,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与分享当中可以从制定的思维导图当中获得更多启发,让自身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将创新创造潜力全面激发出来和拓宽习作思路至关重要。合理利用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作文构思,在开始写作之前,小学生应在大脑中筛选素材,大致规划好全文写作思路以后,在作文中注入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让作文习作具有一定真实性与条理性。运用思维导图方法可以合理整合新旧知识,让小学生形成一个系统完善的知识体系,能够让学生记忆力与理解力得到有效增强,便于学生后续复习与巩固,促进写作效率提升。例如,在安排小学生写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习作时,语文教师应利用思维导图这种新型教学方法,对小学生展开引导性提问,并紧紧围绕身边、有特点以及人这三个关键词来不断启发学生相互交流和动脑思考,当看到该习作题目时,最先想到的是身边的谁,为你留下过哪些较为深刻的印象,由人及事,循序渐进打开学生思路,促使作文内容更加丰富和生动。

(三)正确指导学生谋篇布局

针对写作来说,仅具备语言描写能力并不足够,还要具备较强谋篇布局能力。这样学生才可以十分轻松的完成习作任务,让文章整体结构和内容更加完整和丰富。在引导学生谋篇布局整篇文章实际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将思维导图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先对思维导图进行充分利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文局部和整体之间存在的关系与写作要点,如此学生的写作方向以及后期规划才会愈发明确。另外,在培养学生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更加有耐心,及时鼓励与表扬学生,从而让其对后续习作训练充满信心,激发学生对于写作训练的兴趣,在写作时,学生应学会紧紧抓住主体,以便后续写作训练井然有序开展[2]

结语: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中,思维导图发挥着巨大作用。在开展习作教学的时候,充分利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让学生越来越感兴趣于语文习作学习,还可以让写作教学难度大幅降低,更可以促进作文教学效率提升,为学生未来语文习作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许珊.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1(12):53-55.

[2]于玲.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1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