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自由绘画”主题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关于“儿童自由绘画”主题研究

蒋烨

绍兴文理学院  浙江省绍兴市  312000

摘要:绘画是艺术表现的形式之一,儿童又是绘画所接触的最广泛的人群。在缺乏词汇的童年时期,绘画也就成了儿童最好的表达。儿童自由绘画,就是在绘画过程中,老师或家长不主动干预,任由孩子发挥想象,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从而进行自主创作。儿童的世界是一个想象的世界,他们可以在想象的世界里尽情的畅游,想象是儿童一种天真的表现,自由的儿童绘画能够让儿童将这种天真、与成人不同的大胆的想象表达出来,提供一个好的自我展示的平台,也是儿童探索自我和认识世界的途径与方式。

关键词:儿童  自由绘画  顺应自然  鼓励 

(一)基本情况的探索

    1.传统模式存在的原因

目前儿童画教育的基本状况还是处于由传统模式向新模式转化的过程中,而少数的地方和人群依旧保持着传统的模式,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信息的不畅通和教育者反思意识薄弱。信息不畅通的原因与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当地教育的重视程度息息相关。在一些较为落后的贫困地区,人们不那么容易接受到新兴的教育知识理念,加上当地的百姓文化水平较低,没有意识到儿童绘画的教育的重要性,导致了现在这种不平衡不成熟的教育现象。

2.传统模式所存在的问题

传统模式的美术活动主要还是以教师示范,学生临摹为主。这样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占主导地位,从而限制了儿童的活动,没能给予儿童自由的创作空间,让他们的思维局限于教师的范画中。从而得到的结果就是这些孩子的作品画面雷同、风格相似。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孩子只是在重复和一昧地模仿教师的行为,没有让心和大脑参与进来。儿童真正喜爱的绘画是那种无拘无束进行自我表达的绘画方式,没有固定的线条和色彩,随心随欲,有感而画,他们渴望通过这无声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自由绘画应该是没有任何规矩和拘束的,是一种真实的自我体验后的表达。由于儿童涉世未深,还没有系统的形成一套自己的体系,因此外界的东西很容易影响孩子塑造,如果长期让孩子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进行,孩子很容易依赖大人,逐渐变得没有思想主见和放弃自我表达。曾经有这样的一个案例:有一个孩子,她画了一只黑色的孔雀,结果被老师嘲笑,并要求改为彩色的。女孩解释自己画的孔雀是黑夜中的孔雀,后来得知孩子很少得到父母的关心。这个孩子画的是内心的孔雀,艺术的本源就是真实的自我表达,而不是所谓的真实再现。成人不能总是用自身的经验和认知来约束孩子的想象力,限制他们自由的发展,如果这种约束过度了,很容易让孩子失去信心,丧失兴趣,甚至厌恶绘画,最终得不偿失。

3.传统模式逐渐的转变

中国现代儿童美术教育是西方启蒙思潮影响下的社会进步产物,并以西方国家儿童美术教育为一定参照发展起来。现在不断在进步的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也依旧影响着国内的学风思潮,而儿童自由绘画也是其中的重点之一,我们也不断的加紧脚步,过渡到新的教育模式,向着更好的教育方向前进。

(二)实施行动的基本方向

面对依旧存在的传统模式,我们应该提出相应的解决理念,这理念有异于制度的不同,虽然没有现实的强制性,但运用便捷且传播快,对儿童自由绘画的教育观的普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1.尊重儿童的自然发展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生长规律,孩子的发展也不是一簇就成的,每个阶段有有其不同的特点,教育不能强求,不能拔苗助长,应该顺其自然。陶行知先生说过要顺应孩子的天性,解放孩子的思想,解放孩子的心灵,让他们自由的想象;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尽情的看;解放孩子的耳朵,让他们尽情的听;解放孩子的手,让他们不断动手,锻炼实践能力。英国著名教育家赫伯·里德也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启发培养人的个性,顺应幼儿自然本性的发展。”儿童学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画画的能力是一点一点培养,不知不觉中慢慢提高的。按杨景芝教授观点孩子的绘画能力存在着一条发展轨迹,大约可分为5个阶段,即涂鸦期、象征期、意象表现期、视觉写实期和写实期。但由于每个孩子先天素质以及后天培养方式的不同会存在差异,有的会提前或推后,但对孩子学习的过程应遵循这个规律,不能过早的提前阶段甚至跳跃阶段。否则不符合孩子当下实际情况的教学会让孩子跟不上节奏从而产生挫败感,甚至会扼杀了孩子的绘画兴趣。

2.培养审美情趣和提高生活感知能力

儿童自由绘画并不是偏执的不干涉儿童一切的绘画,对他们置之不理。教师可以带领他们主动体验生活,从真实的生活里寻找灵感并作为创作的素材。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有目的的播放优秀的艺术作品图片,从而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好的审美能力对于个人它可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而审美在绘画作品中起到了关键的重用,它基本决定了绘画作品的基调。审美对一个人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虽然幼稚,但是对美的事物却带有直觉性,他们独有视角可以捕捉到成人很多没有注意甚至是忽视的地方。我们需要对他们的这种反应和表现及时给与肯定,这样才能触动孩子对美的不断追求。同时我们也可利用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打动幼儿的心灵,可以为幼儿创造一个充满艺术美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使幼儿潜移默化收到熏陶,演化成自身对美的事物的追求与表现。

    3.正确的评价和积极的鼓励

教师和家长在儿童学习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大人们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孩子们的绘画兴趣和创作热情。一些老师在评价儿童的作品时大而化之,随便看一眼就下结论,甚至随意的对他们的作品进行否定,而不去耐心地聆听孩子的创作想法。这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们在自我意识还未完整建立起来之前是很依赖大人的回馈,所以大人的倾听和鼓励是至关重要的。在评价儿童画时,我们不能单纯地以画得“像不像”来评判画的好坏,不能够只用我们成人的审美眼光来判断儿童画,而应该重视是是孩子在绘画过程中沉浸的享受以及自我抒发的独特表达。如果我们总是以“像不像”来要求他们,必然会让他们的自信心受到打击,从而失去绘画的热情。

作为教师需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才能带给儿童更好的艺术知识,去激发和启迪儿童创作出更好的绘画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个性、爱好、性格,然后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因人施教,让孩子们创作出每一幅都是独一无二的作品。作为家长更不能以简单的像与不像的标准去评判孩子的画,而是要从他们的认知水平出发,从他们独特的视角和明锐的观察力创作出的画面中发现美妙之处。是不是一幅好的儿童画,主要看画面是否生动有趣,是否有孩子真情实感的表达。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给予孩子支持和鼓舞,这将成为孩子在绘画道路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综合结论

在绘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儿童的天性和顺应他们的生长规律,在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在绘画中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不断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在自由的儿童绘画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绘画活动能充分的用眼、手、心、脑去发现、去创造美,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独立思维、审美能力以及幸福感知能力。由此得出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自由,让他们的身体动起来,让他们的想象飞起来,让他们大胆画起来,画出他们看到的自然和理解中的世界,创造出五彩斑斓、个性十足、天真烂漫的儿童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