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单元整体,统筹作业设计——大单元视域下的单元整体作业设计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立足单元整体,统筹作业设计——大单元视域下的单元整体作业设计探索

许汝倩

厦门市同安区官浔小学福建省厦门市361100

摘要:单元整体作业,更聚焦于单元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更具结构化。从大单元视角精编单元整体作业,优化作业结构,巧设评价方式,加强作业指导,对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构建学生认知规律和形成学科知识逻辑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单元单元整体作业评价设计

语文大单元教学顺应了语文课程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型的需要,使学生在一个整体化、结构化的单位内有条理、有层次地开展学习,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作业是课堂的延伸,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对于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价值。从大单元视角优化作业设计和实施,对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构建学生认知规律和形成学科知识逻辑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横纵对比,确立大单元作业目标

统编教材在编排结构上采用的是“双线并行”的单元结构,本身单元整体性较强。教师基于单元整体视角梳理单元教材结构和内在逻辑,将零散的知识点联结成一张知识网,形成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从而引领单元作业的设计,才能有针对性地、系统性地对单元能力点进行训练,高效提升学生的能力,减轻学生不必要的作业负担。

(一)纵向梳理,精准定位

从大单元整体出发,必须对单元整体有一个清晰的认知。而统编教科室从三年级开始,都点明了单元语文要素,明确了单元教学目标。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都是教科书环环相扣的体系结构中的一环,教师在梯度构建、整合资源时,要整体把握该语文要素在整个教科书体系中的定位,明确本单元的功能,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作业设计,进行有效的考察与评估。

以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其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纵向观察统编教科书有关于“复述”的训练点,发现其分散在以下几个单元中,即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及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其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整体上表现出螺旋上升的特点。

梳理发现,统编教科书一直引导学生在每个阶段不同程度地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复述,而在本单元中,其侧重点应该在完整、正确复述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如何进行“创造性”复述,这也是本单元作业设计的重点目标。

(二)横向梳理,多维考察

精心编排的统编教科书不仅在册次、单元之间,在单元内部也形成了有一定联系的任务群,在设立单元作业目标时,不能只关注课文,而应该从单元整体出发,以语文要素为中心,打通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学习园地等板块间的壁垒统筹规划单元整体作业目标,在每个课时作业中多维度地落实语文要素,努力体现训练的系统性、全面性。

1 统编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作业目标设计

每个课时的作业都在单元作业目标的统摄之下,且为达成单元作业目标而逐层递进,能更好地发挥作业的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系统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融合递进,构建大单元作业框架

(一)目标导向,实施模块命制

在单元作业目标的引领下,从认知内容评价的角度来说,小学语文单元作业设计框架应与字词积累阅读理解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实践拓展这几个方面相对应,且要全面覆盖这些认知点模块化的单元作业题目命制,能够有效地对学生整个单元的学习情况进行有层次、有梯度的学习评价。

(二)凸显梯度,构建层级系统

统编教科书的教材编写在单元设计上梯度性和层级性明显,相应的在单元作业中各课时作业也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构建层级系统,服务于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

以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单元内部各课时的教学目标也呈现着阶梯式的呈现,从“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到“能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再到“能在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的能力,最后总结用批注进行阅读的方法。在设计单元作业时,各课时的习题也要呈现阶梯式的递进。

1 统编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习题示例

而在单元练习最后,可以借助一篇课外阅读,训练学生用上本单元学习的批注方法,选择不同的批注角度,自由地进行阅读、批注、学习。在单元作业目标的引领下,将课时内的习题形成一个有层级的结构,通过不断递进的学习、综合、比较和分析,才能不断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

三、优化体系,形成大单元作业评价

单元作业的评价方式,也应该从整体出发,搭建大单元评价体系,有情境、有梯度地围绕单元教学重点逐步深入地展开评价,使得评价充分发挥其诊断、反馈、激励、调节等功能,使之成为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学的有效途径。首先可以创设作业评价情境,让学生沉浸式参与评价。情境评价具有趣味、生动、直观的特点,可以为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带来良好的体验。其次应该将评价前置,在将评价置于作业之前,使学生能够根据评价标准开展练习,通过动态的评价及时有效地调整与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促进目标精准有效地达成。

总而言之,大单元视域下的单元整体作业,应更具备统整性、层级性、高效性、多元性和人文性,从单元整体上优化作业结构,提高作业的效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提高和素养提升。

参考文献:

1邱志凯.“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205.

2]王月芬.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06.

3]雷玲.名师作业设计新思维[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