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幼儿园中行为习惯培养的作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3

家庭教育对幼儿园中行为习惯培养的作用研究

李茵

萧山区市心幼儿园,311215

摘要:受上世纪的生育政策的影响,导致现阶段独生子女占多数,家长对于独生子女的过分宠溺,这些幼儿获取了更多的爱和资源。物质基础的富足更是为他们情感的启蒙开创了诸多有利前提。但家庭和学校对幼儿成长的过度保护,使得他们缺失了在人际关系中成长的必要环境。造成现在的幼儿团体意识差、依托性强、过度叛逆等方面的欠缺难以教育。本文首先就家庭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其次阐述家庭教育的四种类型,最后提出几条关于家庭教育对幼儿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教育;幼儿行为习惯;策略建议

引言:幼儿的行为习惯包括礼仪教育、道德品行教育、生活习惯培养、独立能力、劳动教育、责任心等多方面,但家庭教育是不可能方方面面都兼顾到的,对于现阶段幼儿家庭教育难的问题,家长要秉承“有舍才有得”的教育思想,千万不能因小失大。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已经具备自主思考的能力,因此在幼儿阶段的教育过程中家长要学会对孩子进行全面教育。

一、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一)是幼儿启蒙阶段最重要的教育

人的一生都是接受的教育的过程,其中主要包含家庭、社会和校园这三方面的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人的最早接受的教育,它对孩子的教育重要性是社会教育和校园教育不可比拟的[1]。因此,家长想要通过自身的全面引导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结合一切可利用的教育条件全面对孩子进行整合教育,但必须松弛有度,不能过分管教。与此同时,还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并贯彻落实,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保障幼儿心理健康的基础

健康不单单指身体上的健康,而是身体和心理上的健康。由于现代生活水平的富足,致使很多成长阶段的孩子亚健康,比如,长期使用电子游戏造成的近视、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导致的过度肥胖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影响了孩子的发展[2]。针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有效地培养,不但可以提升他们的自我意识,并且对他们的观察力和行动力的培育奠定了基础。家庭教育不仅仅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对人才发展的需要,还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认知,同时还帮助促进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

(三)家庭教育可以提升学生合作意识

例如,家庭教育中对幼儿的劳动教育,由于劳动大部分是群体活动,在教育过程里,家长可以通过劳动教育强化幼儿与他人的合作意识。比如,团体性的打扫卫生,他们在打扫的过程中里逐渐形成集体意识,相互帮助,扫地和拖地的学生需要全面配合共同完成对地面的卫生清洁,这样不但可以快速增近学生们的距离,还可以很好地促进他们集体意识的提高。

(四)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个人卫生以及公共卫生意识。个人卫生包含个人衣物换洗、个人洗澡等方面,公共卫生意识包含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可以说,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无论是对孩子自身、还是对社会、对国家都是十分重要的。

(五)有利于孩子维护良好的社交关系

在家庭教育中从小教育孩子换位思考,考虑他人感受对于他们今后在成长过程维护社交关系是十分有裨益的,例如,从小教育他们未经过别人同意不能随便拿别人东西、别人有困难时伸出援助的手、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等。与此同时,这样的教育还有助于树立自信心,尤其以帮助别人时,别人表达感谢后,那种成就感对于幼儿是极大的肯定。
二、家庭教育的四种类型

(一)民主式家庭教育

民主型家庭教育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大多自我意识都比较强,对于一件事往往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独立思考能力较强。这类家长教育下的孩子与自己观点产生冲突后,首先会聆听孩子的真实想法,并在此基础上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引导孩子。

(二)溺爱式家庭教育

溺爱型家庭教育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大多以自我为中心,蛮横无理,对人对事都有很强的控制欲,同时对于与自身想法相悖的需求更多地会以哭闹、威胁等方式获取,没有为他人考虑的意识。

(三)放任式家庭教育

放任型家庭教育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大多懒散、傲慢,缺乏人生信仰,生活重心全放在贪图享乐上,对于学习漫不经心。更有甚者这类孩子在成年后对于与家长之间的矛盾表现地十分暴躁,比如,辱骂父母、与父母产生肢体冲突等。

(四)专制式家庭教育

专制型家庭教育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孩子大多缺乏主见,遇事唯唯诺诺,自我认同感低下,主要原因在于家长平时对其的教育独断专行,完全忽略孩子的感受,将孩子当做自身的附属品,完全包办孩子成长的大小事务,久而久之孩子形成懦弱胆小的性格[3]

三、关于家庭教育对幼儿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建议

(一)摒弃对幼儿的全面管束,学会尊重与理解他们的想法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建立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之上的,身为家长只有首先懂得如何尊重孩子,才能赢得他们的认可对家长信服,才会感受到来自家庭的爱。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引领者,不能站在大人的角度上去审视孩子的行为表现,哪怕孩子犯了错误也要换位思考,对他们现有的想法进行引导指正,而不是一味地教育批评,如此才能为往后的家庭教育铺平道路

[4]。在现阶段,还存在不少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对于孩子一味地指责,孩子长期处于被否认的教育环境中,难免会出现不愿与父母沟通的现象,而出现这一现象时,很多家长对于孩子开始谩骂、动手,长此以往,孩子心理则会出现扭曲。还有另一种家庭教育是以溺爱为主,家长对孩子一味地宠溺,放纵孩子的行为习惯,最终致使孩子恃宠而骄,社会上也出现越来越多难以管教的“熊孩子”。因此,只有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对他们正确的行为加以鼓励,对那些不礼貌或者错误的习惯加以引导,并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们交流,而不是以爱的名义去对他们进行约束、管教、甚至指责评、惩罚。伟大的文学家泰戈尔曾说:“爱是理解的别名。”对于孩子的所作所为首先要给予理解,再进行引导,并且成为孩子的“好朋友”。

(二)与孩子建立平等、良好的沟通

家长应时刻看重幼儿的感观变化与心理思想,平时言传身教以德服人,和他们之间构造一个更高效的平台,才能让幼儿真心地讲述自身的需要,为良好的家庭关系打下基础。父母在对幼儿举动、思想进行引导交流的同时,不要只看到他们的外在,更要善于发现他们举动后的其他原因。如果孩子犯了错,父母应先与其主动交流,再给他们具有针对性的引导,千万不要全方面地指责,否则就会与他们产生代沟。除此之外,家长还可以与孩子定期当面沟通,培养与孩子的感情,让他们在家庭的关心中,打开心扉,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品行。

(三)给孩子一定的成长空间,切勿处处管教

父母是自身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影响是深远的,但家长也需要注意留给孩子一定的成长空间,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平等,提升他们的家庭认同感。只有让孩子在家里也拥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他们才能在这个环境中感受到自由、轻松,而不是畏惧父母,整日感觉压抑,只有给他们一定的成长空间才不会限制他们的成长,孩子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中不断尝试才会长大。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孩子都会犯错,犯错恰恰能证明孩子在自我成长,我们只需要去对其不正确的行为习惯进行引导就可以了,而那些独有的思想、习惯、爱好等,只要在道德范围内,家长都可任其发展,切勿将孩子培养成家长的“思想搬运工”。例如,孩子在作业没写完还想看动画片时,父母不要强行要求孩子把作业写完,而是让他们自行选择,如果孩子选择看动画片可以让他们在观看完成后,必须完成作业才能睡觉,而孩子选择先完成作业,父母要适当对他们实施奖励教育,这样既能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又能鼓励鼓励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将来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四)计划型培养,循序渐进

优异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不是一蹴即至就能完成,所以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也需要有计划、有针对地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在幼儿阶段行为习惯教育的最佳成果。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因为幼儿年龄相对比较小,思维能力和智力的发展还有待完善,所以这一阶段是他们行为习惯养成最佳时机。幼儿对自身生活里的新鲜事物好奇心浓厚,自我管理能力与行为品行还处于养成过程,需要家长全面发挥其领导才能进行引导,不能实施“散养”教育,更不能对他们过量要求。因此,家长要在这一时期对他们的行为品行进行重点培养,例如,家长可以多组织丰富有趣的亲子游戏,激励他们全身心参加游戏,并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判断力、责任心、合作精神、创新思维等[5]

(五)家长提升自身的品行,发挥榜样力量

家长应该首先保障自身的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言传身教,才能在和孩子沟通交流中给他们树立榜样,无形中就能感召孩子对父母进行模仿,以父母作为标榜,从而提高自身的行为品行。因此,只有从源头上增强家长的行为习惯意识,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强化家长将自身的理想与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成绩紧密结合的意识,才能处理好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6]。除此之外,家长可以选择附近比较优异的孩子带领自家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以身边小朋友为模仿的对象,带动自身养成好的习惯。

结束语:总而言之,家庭不但每个人的第一所学校还是终身的学校,家庭教育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十分重要。在当下,作为家长要意识到“立德树人”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家长应全面发挥自身的作用,给孩子创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为他们未来的发展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李海云,刘文艺.我国家庭教育指导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1):34-38.

[2]朱晨晨.基于协同治理的视角:家庭教育指导模式构建之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1):7-9.
[3]刘征峰.亲子权利冲突中的利益平衡原则——以欧洲人权法院判例为中心[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

[4]布嘎.浅谈如何对青少年进行家庭教育的分析与思考[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6(24):62-62

[5]朱晨晨.基于协同治理的视角:家庭教育指导模式构建之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1):7-9.


[6]刘征峰.亲子权利冲突中的利益平衡原则——以欧洲人权法院判例为中心[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