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公开课的态度钻研“日常课”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以上公开课的态度钻研“日常课”教学

江映瑜

重庆工信职业学院

摘要:公开课与日常课存在不同的特点。实现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不仅要上好公开课,更要注重日常课的教学效果。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素质,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思路我们的日常课也能上成优质课。

关键词:日常课   公开课   教学理念

随着时代和教育教改的发展,“赛课”、“示范课”等“公开课”的教学活动越来越频繁。公开课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和准备的课堂教学,传递着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凝聚着教师个人或团队的智慧和心血,多数情况下让观众耳目一新、叹为观止。

公开课的精彩纷呈是显而易见的:课堂上信息量大,多媒体资源丰富,授课方式新颖,活动设计形式多样,让人眼花缭乱,它往往是一个学校最高教学教研水准的体现。而我们从教学中了解的实际情况来看,走下公开课讲坛、走向日常教学的教师,他们的“日常课”并没有公开课那么出彩,有些教师日常课教学十分随意,用“老套路”教学,只求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学校教学检查。

公开课与日常课确实存在不同的特点。为了一场公开课,教师个人和团队需要准备学生、构思教案、设计教学环节、搜集教学资源、加工课件、预设各种教学场景等等,再经过师生反复的演练和打磨,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可能呈现出最后的教学效果。而一线教师日常要完成繁琐的教学教研、学生管理等工作,如果按照公开课的实施标准来要求和评价日常教学(即日常课),那是不科学也是不现实的。

有人曾说:“公开课是一门艺术,日常课是一种生活。”在现实的教学中,日常课的比例远远大于公开课。如果一个学校的大多数教师只把教学的重心倾注于公开课的准备和“表演”,而忽视了日常课的质量,很难想象学生们会从课堂上有实在的收获,也难以实现整个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因此,以上公开课的用心上好每一堂日常课,把日常课上得真实有效、上得具有个性和魅力,这是我们作为教师应该追求的目标。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如能切实做到以下几点,我们的日常课也能成为“公开课”、“示范课”。

1、研究教学热点,更新教学理念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丰富的的专业学识、不断更新的教学理念,便是日常课堂的“源头活水”。时代在进步,教育也在发展,我们一线教师不能完全陷于日常教学事务之中,除了埋头辛苦耕耘,也要时时放眼课堂外的世界,博览群书汲取营养,研究教学热点问题,掌握最新教学理念。

作为职业院校语文学科一线教师,通过学习和参加各类教研培训,我认识到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与运用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我们职业院校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与形成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为培养学生这四个方面的素养,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做到让学生通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及语文综合实践等活动,在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几个方面都获得持续发展。教师掌握并在教学中践行这些理念,逐渐获得了“缄默的知识”,形成教学能力的一部分,那么,无论是日常课还是公开课,都能上出新意。

2、注重自我修养,提高教师素质

学生常说:当他们喜欢某一门课的教师时,他们上课就认真,课堂实效性就强;反之,学生听课时就兴趣缺乏,课堂死气沉沉。那么,获得学生认可和尊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即我们所说的教师素质。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他们会善待每一个学生,不会因为学生资质的高低和家庭背景的不同而区别对待。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真诚而正直的秉性,他们以一颗赤子之心对待事业、对待学生,绝不仅把教书当做一种谋生的职业,更有一种投身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成就感。他们用拼搏进取的精神去带领学生、用善良和宽容去影响学生、用勇气和博大去培养学生。

而教师的学识魅力,则来源于教师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教书育人能力。我从教的职业院校的学生,他们的基础知识较为薄弱,但是他们普遍喜欢上语文课。除了语文课相对于其他学科较为易懂的原因,我想,主要是因为合格的语文教师在知识、能力和思想、情感方面,都必须有着深刻、丰富的内涵修养,唯有如此,语文教师在面对众多优秀的经典作品时,方能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比如有的教师知识面广,旁征博引案例丰富;有的教师语言能力强,洋洋洒洒幽默生动;有的教师板书就是书法作品……做到这些,你的每一堂语文日常课都堪比魅力公开课。

3、丰富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思路

丰富的教学手段,创新的教学思路,是新课标倡导的,也是每位语文教师追求的教学理想。但是某些教师热衷于在师生互动上造势,在形式上营造令人眼花缭乱的浮华,而缺乏师生课堂上深入的思考,把一堂“公开课”上成蹩脚的“表演课”,这其实是误入了教学的歧途。

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过,“教员不重在教,重在引导学生怎么样去学”。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学习上作文章,在落实三维目标上下功夫,在师生动态交流中建构生成学生的语文能力、思维能力与情感、价值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去年,我校面向髙职学生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通识课程。职业院校不少的学生重技能轻人文,对传统的记忆日渐淡漠,人文知识几乎一片空白,而《中国传统文化》以学习和研究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为目的,正可以弥补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的缺失。该课程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历史、地理、经济、政治、文学、艺术、科技、哲学等诸多领域,要求学生大量阅读文史哲等方面的书籍拓宽知识面,这对教师的知识底蕴和教学手段也是一次考验。

在《中国传统文化》教学中,我运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和数字资源,尽量采用讨论、分析与总结的方法,采取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法,将典型事例与理论结合起来,将典籍研习与社会考察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例如进行“中西文化起源”一课的教学时,我创新教学思路: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采取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教学法,通过中西文化起源对比,以及对各个历史时期文化发展的情况梳理,了解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在教学中,我采用“集中与民主”相结合的方法, 除了教师精心准备外,还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集中”即在教师的统一安排下进行活动,教师先集中讲解、示范,讲清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使学生自主学习时井然有序,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民主”即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分小组学习,给学生宽松的想象和创造空间,少讲多练,使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这样师生共同以主人的身份和责任感去积极主动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圆满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结束语

总之,只有抓好每一堂日常课的教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才会得到锤炼,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获得提升,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才能得以保证。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要提高自身素质,创新教学思路,以上公开课的态度认真钻研“日常课”教学,那么,我们的日常课也能上成优质的“示范课”。

参考文献

[1]新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发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