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部编版教材的语文传统文化实践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基于部编版教材的语文传统文化实践探索

卢慧娟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深入改革,当前小学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相应的知识,更要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建立良好的习惯以及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通过中华传统文化对学生开展相关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内容,让学生的人格能够得到健全发展,对于学生而言也能够得到更好地提升和成长,让学生树立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实践探索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一直都是非常有效的育人素材。为了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小学语文课程应担负起传统文化的教育责任,要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帮助学生利用传统文化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和思想理念。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学生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老师需要注重教材的重要性。现如今,许多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而老师在对这些内容进行教学时则需要进行充分理解,这样才能在课堂上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更快地学习这些内容,并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从而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在学习这些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化鉴赏能力,并在以后的成长和生活中有意识地传承这些文化。

(二)有利于学生良好人格品质的形成

语文课程的学习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学生也可以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培养出更诚实的性格。因此,教师在小学阶段需要重视语文方面的教育,积极地向学生传播一些优秀的人物历史,当学生在学习一些名人传记或者是历史典故的时候,都能够让学生们认识到一些人生修养方面的内容,学生们在日后的生活当中也能够以此为榜样,对于学生们的价值观念培养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有利于学生感受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基础教学水平,而小学生对祖国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现阶段需要给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充分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和力量。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时,需要对文章包含的主要思想进行了解和体会,而这些思想也常常反映一些真理和传统文化,因此,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也可以丰富自己的情感。

(四)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热情

小学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成长速度很快,与幼时相比逐渐变得更加成熟,他们在面对各种外在事物时会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些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使学生了解和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他们可以在语文学习中产生更多的积极情绪和积极性,从而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文化品格的进步。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重视课堂导入环节,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一节课中,导入环节或许不是最重要的,但却是最能激发兴趣、点燃思维的。没有了兴趣,在学习时就觉得可有可无,态度不端正,更不会去深入了解古诗词。人只有先产生兴趣,才愿意去细细品味。如何恰到好处地激发兴趣、点燃思维,往往让我们冥思苦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万事开头难”。其实很多老师在这个环节,喜欢引用经典诗词、名人名言或者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比如:在五年级课文中《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所以可以借助一些图片和古诗,帮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恢弘和精美绝伦,情景交融的古诗配上意境悠远的音乐,再播放一些圆明园的精美图片,相信学生能够很快进入情境,感受圆明园这所万园之园的鬼斧神工、精妙绝伦,点燃爱国主义热情和学习的欲望。古诗词的韵律是比较优美的,而且每一首诗词都包含着丰富的内涵,用简单的语言描绘出了深邃的意境,这就是古诗词的特征。所以,学习古诗词可以很好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认知,拓展自己的视野。而通过大量的诗词诵读,还可以培养自己的文化素养,为了将来的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能做个很好的铺垫。

(二)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汉字文化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汉字方面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学习相关的文化知识,尤其是语文课程的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汉字的教学也是必须学习的内容之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汉字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进行学习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对于相关的历史知识也能够进行学习。学生也会通过汉字的学习感受到语文课程的魅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爱好。部分汉字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对此进行联系,笔画顺序对于学生而言也是学习的重点之一。汉字背后所代表的含义也需要教师能够及时地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学生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到传统文化和历史。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和传统文化之间的链接,学生自己也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根基就是中华传统文化,对此进行学习也应当立足于传统文化,不断地推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进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入甲骨文、楷书、草书等不同文字的表达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能够了解到不同的文字表达方式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学生对于这样的课程安排方式也会更加有兴趣,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爱好。

(三)促进传统文化和综合性活动的融合

传统节日充分展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再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而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以及研究性学习时,教师根据某一个传统节日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能实现语文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融合,使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深入了解这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爱国情怀。尤其是当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多种文化思潮蜂拥而至,一些学生有了崇洋媚外的思想苗头,而新时代更呼唤优秀传统文化生根发芽,让学生增强文化自信与自觉,使他们了解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养育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养料,守住根文化,树立自信。

例如,在传统节日中秋节来临之际,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性的综合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对中秋节相关的信息进行搜集与整理,包括中秋节的来历,有哪些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中秋节在当地有何习俗,而其他的地方又有哪些习俗,中秋节中时常提到的一些神话人物都是谁?使学生在了解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时,带着目的与方向。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当小记者,采访当地的一些老年人,听他们讲一讲中秋节的故事,或让学生走进历史博物馆、革命纪念馆等,搜寻有关中秋节的一些历史痕迹,看看不同时代的人们是如何度过中秋节的,从而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一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更为浓厚的乡愁和乡情,认识到阖家欢乐、万家幸福就是人类生生不息的主基调,从古到今,从今到以后进行无限期的延伸,这是人类幸福的一个标志。

结语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的过程中应当立足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通过这样的方式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内容,不断地对自身进行提升和拓展。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文明结晶和智慧凝练,对这一方面知识内容的学习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情怀。学生也能够给自己树立明确的榜样,对自己进行指引,在成长的过程中更好地塑造自己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李光明.小学语文课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点滴思考[J].人民教育,2021(18):80.

[2]杜黎莉冲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教学中的探讨[J].求学,20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