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20
/ 2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王双双

敦化市沙河沿镇中心小学校133700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对锻炼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努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本文对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前言:数学学科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对于思维发展尚未完善的小学生而言,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一定要采用各种各样灵活的方法使每名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

  1. 小学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方式,是能让学生将学习、生活中的情感认识转化为合理认知的关键因素。所以,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方面入手,引导学生用客观、科学的眼光去看待事物,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数学知识。同时,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师可从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入手,通过更合理的教学方式,将他们从消极的学习状况中解放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素质教育的成效。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布置思维练习作业,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教师要创新教学手段,尽力为学生营造出热烈、良好的课堂氛围,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自发地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指导每个学生积极地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探究,实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

2.1忽视了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征

小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时,就需要考虑到学生思维发展的具体情况,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完善其数学认知结构。不过,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小学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甚至为了实现超前教学,加快了教学进度,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科学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体系,并且会阻碍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发展。其次,一些小学教师即使在教学中,开始采用相应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却因为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实际发展特点,而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

2.2教师对能力发展的教学理念掌握不足

在我国,很多小学教师的教龄时间比较长,对于教学活动而言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但是针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言,很多教师就显得力不从心,通过深入分析可以发现,主要是因为国内教师并没有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方面,受过专业的教育学理论的指导,其自身也缺乏这样的教学意识,所以会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性的过程中存在较大问题,即使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培养学生相关能力的重要作用,并且也在教学中应用了多种培养方式,却因为缺乏完善的理论指导,这一方面的教学经验也不足,就导致教学实效性得不到充分地发挥,最终影响到小学生自身的学习发展[1]。另外,部分小学教师自身也深受传统的教育方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依旧会重视考试所涉及的知识内容以及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忽略了对学生思维技巧的培养。

3.在小学数学课程中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

3.1创设问题情境,将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

由于小学数学的知识点系统性较强,且不同知识点之间的交叉联系较密切,所以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正确地把握数学知识点的内涵,并创设问题情境将新旧知识点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新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利用不同的数学问题、转变提问的方式等,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加深印象。例如,在“圆柱和圆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圆的知识与现在要学习的新的知识点进行联系,引导学生将圆、圆柱、圆锥进行区分,理解其相同点以及不同点。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圆的面积计算设计问题:有很多圆纸片摞在一起,该怎样测量几个圆所构成的新形状的建筑面积呢?根据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尝试完成知识点的迁移。

3.2小组讨论,以逻辑思维理解数学概念问题

传统小学数学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教师为主,学生在知识接收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以至于教师在逻辑思维培养方面也难以起到引导作用。为了转变这一教学思路,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课堂知识,以学生的视角掌握课程教学的一般原则,在探究式题目的求解过程中融入数学概念。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挖掘题目中的有用信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和自身的深入思考中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简单的周期”这一单元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结合实践研究性题目,引导学生解决一些趣味化的数学问题。例如,一个循环小数0.142857142857142857…,小数点后第1000位的数字是多少?面对这道题,教师在学生小组讨论之前为其指出思考方向——一般从周期循环次数和周期中数字排列顺序入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了循环小数,按照“142857”进行循环,每一个循环组中含有6个数字,学生指出小数点后第1000位数可以用1000÷6,所得整数部分是循环的次数,而余数部分则是从一个周期往后数的次数,那么从一个周期中数出余数就可以知道小数点后第1000位的数字是8。此时,学生的思考过程就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小组讨论过程就是厘清事物内在逻辑的过程。

3.3联系生活,实现教学目的

实际上,数学中涵盖的大部分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的,因此其与生活实际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该将所教授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充分的联系起来,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且可以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改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刻板印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抱有抵触的心理。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进行主动学习,还可以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良好效果。教师在讲解相应理论知识时,可以举一些生活当中存在的事实案例,让学生进行思考,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更好地利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去解决问题,从而使得他们的数学学习水平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教学属于基础阶段,并且也是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素养的重要阶段,有效的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并且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数学思维对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要利用多种方式激发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程民.新时期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0(33).

[2]燕娟红.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知识文库,2022(2)

[3]许长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J].中国教师,2021(S1):134.

[4]谢智彬.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探讨[J].考试周刊,2021(87):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