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31
/ 2

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吴海娟

无锡市太湖医院  214000

摘要:目的观察全程优质护理对急性脑梗死相关感染及神经功能影响。方法: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加用全程优质护理。结果:研究组肺部感染及泌尿系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神经功能较入院时均有所恢复,研究组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全程优质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干预效果。

关键词:全程优质护理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

引言

急性脑梗死具有发病急、反复发作,此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病具有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患者早期可出现轻微头痛、眩晕、耳鸣等症状,易被忽视,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重症急性脑梗死患者可出现神志昏迷,该病患者在绝对卧床休息的同时预防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同时开展全程康复护理。近些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该病发病率在逐年攀升,常规急性脑梗死护理难以满足临床需求,我国近些年临床开展逐渐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受现代护理理念的启发,对于经脑梗死患者应从患者的角度出发,结合急性脑梗死疾病特点优化其临床护理,开展全程优质护理以满足患者实际需求。本次研究为论证全程优质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比较我院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例行常规护理以及开展全程优质护理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80例,均为医院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收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平均(73.73±4.34)岁,高血压病16例、糖尿病8例、高脂血症9例,GCS评分(8.21±1.12)分。研究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平均(74.34±4.60)岁,糖尿病7例、高血压病14例、高脂血症10例,GCS评分(8.52±1.21)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具体如下:

(1)入院时护理护理人员应在遵照医嘱落实临床给药、持续监测患者病情的同时应主动与患者家属沟通,询问患者既往病史、过敏史、用药史、性格脾气、饮食喜好,并结合患者本次入院相关检查结果以评估患者病情。(2)体位护理患者入院后24h内患者应取绝对卧位,在患者各项生命指征平稳的情况下每隔2h帮助患者翻身一次,协助患者取功能体位。当患者取仰卧位时,于偏瘫一侧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以及踝关节下放置软枕,掌心向上且五指分开。当患者取健侧卧位时,患侧上肢前伸,肩关节屈曲90°,肘关节与腕关节均伸直且置于软枕上,患侧髋关节与膝关节均屈曲90°后置于软枕上。当患者取患侧卧位时,患侧上肢前伸、掌心向上,髋关节与膝关节置于软枕上,同时于患者身后放置一软枕以使患者保持该体位。(3)日常生活护理急性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护理人员应嘱患者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口腔护理以及私处护理工作,保持患者洁净。此外,鼓励患者自行下床大小便、穿衣服、洗脸,以提升患者自我生活活动能力。(4)心理干预在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在落实相关护理工作的同时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通过心理安慰以及肌肉放松等方式安抚患者及其家属负面情绪,同时使患者及其家属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心。(5)患者出院指导护理人员为患者构建个人健康档案,档案中记录患者电话联系方式,每个月电话随访一次,随访内容包括饮食、康复锻炼、用药情况,并结合患者反馈评估患者心理情绪变化,耐心回答患者提问,同时与患者预约门诊随访时间。

1.3观察指标

①住院期间发生肺部感染的情况:肺部感染诊断标准参考《内科学》,住院48h后出现咳嗽、咳痰、脓痰,发热及肺实变体征或可闻及湿啰音,血常规WBC超过10×109/L,或者低于4×109/L,伴细胞核左移。患者出现上述指征中至少1项,且胸部CT出现斑片状浸润性阴影,则可确定诊断为肺部感染。②泌尿系感染情况:住院48h后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发热、腰痛等症状之一,同时完善标准尿常规检查提示存在白细胞,或者标准尿培养出病原菌则可诊断泌尿系感染。意识状态及神经功能评估:入院后0天、5天、10天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善情况来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神经功能。GCS评分最高15分,分值越高表明意识状态越好;NIHSS评分最高42分,分值越高表明神经功能损伤越明显。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的比较记录住院时间及住院所用费用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

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结果两组相关感染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相关感染比较 例(%)

2.2两组意识状态及神经功能的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意识状态及神经功能比较 (分,x±s)

2.3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比较 (x±s)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致残率高,全程护理干预可直接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临床常规护理干预实施过程中忽视患者及其家属心理需求以及认知水平,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其家属疾病认知程度低,在临床诊疗护理干预过程中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进而增加临床护理干预难度,提升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在致使患者脑部血液循环出现障碍的同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被激活,儿茶酚胺、皮质醇、肾上腺素大量合成分泌,进一步扰乱患者其他脏器功能,进而限制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综合护理实施过程中,考虑到疾病对患者身体造成的生理应激反应,护理人员在落实常规护理的过程中对患者开展体位干预、日常生活指导,体位干预以及日常生活指导过程中可持续刺激患者处于休眠状态神经元,促使神经元基于自身重构功能,从而重建神经反馈机制,提升患者肢体运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急性脑梗死患者全程优质护理干预的实施有利于减缓疾病引起的生理应激反应,从而促进患者肢体运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全身优质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疾病诊疗中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丽萍.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6):176-177.

[2]孔玉颖.早期护理康复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系统炎症反应及康复的影响[J].名医,2020(19):97-98.

[3]俞密琴.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02):224-225.

[4]赵彤.全程优化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01):143.

[5]田晶,王晶,黄健康.个性化护理在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26(01):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