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促进幼儿园养成教育的实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促进幼儿园养成教育的实施

赖媛

重庆市巴南区李家沱幼儿园     401320

摘要: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进入学校的第一阶段,也是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阶段。根据《巴南区新时代中小学幼儿园养成教育行动计划》中提到教育引导青少年儿童在道德、文明、学习、健体、审美、劳动、生活、安全等方面养成良好习惯,引导青少年儿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青少年儿童成长成才打下坚实基础[1]。本文根据作者多年教育教学与实践经验,立足对养成教育的切身认识,主要从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方面,探索各种方法的实施与实践。

关键词:幼儿;养成教育;生活习惯

一、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必要性

“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学前教育阶段是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养成的好习惯能让幼儿受益终生。在幼儿三岁左右入园时期,正是处于直觉行动到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正不断地从外界环境吸收各种信息、学习各种知识。因此幼儿园养成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施,对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入学前,我们对家长做了一个《新生问卷调查》。家长们最关心幼儿在园收获中,习惯养成在众多选项中高居首位,家长们选择高达97.56%,家长们最迫切最需要幼儿在园收获的不是学习而是习惯的养成。由此可见,在幼儿园阶段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必要性。

二、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在园本情商课程中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我们的园本课程幸福情商课,是基于情商课程的六个方面的能力以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领域对小、中、大班幼儿的发展要求开展的。同时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段特征,自创12个魔方娃娃,每一个魔方娃娃的性格、名字以及形象颜色都是各不相同一一对应匹配的。再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50集情商故事动画,更能让幼儿感同身受,易于接受。而且我们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在五大领域中,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在游戏中,幼儿的认知、记忆、思维都会比平时更加集中,在松弛、欢快的游戏情景下,更容易激发幼儿的主动性。

在小班情商教育课程中,自我觉察和自我激励方面更是强调了习惯的养成以及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小班第一单元课程《我是这样的》,就是让幼儿具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例如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一课中,幼儿通过观看幸福情商动画,知道了魔魔哥不要妈妈的帮助,会自己穿衣服、自己背书包,并很开心的告诉方妈:“我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看完动画后,我们和幼儿一起回忆,魔魔哥自己做了什么事情,然后迁移到幼儿自己的生活中,并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己会做哪些事情,再加以游戏让幼儿反复记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以及接下来的课程《我有好习惯》、《能干的我》都是不断的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以朗朗上口的儿歌引导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儿歌形式简短,内容浅显,反映的是幼儿的生活情趣,易于被幼儿理解和接受。借助儿歌来影响,让幼儿从朗朗上口的儿歌语言中练习自己的生活情景,在生动活泼的诵唱中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熏陶。把一些良好生活习惯编成儿歌,和孩子一起朗读,加强幼儿记忆,为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奠定基础。

儿歌也贯穿了我们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例如进餐环节,在进餐前和孩子一起朗诵《吃饭歌》,在儿歌的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独立进餐,不挑食的生活习惯。特别是小班,儿歌童谣已经是幼儿一日生活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了。在饭前洗手时,孩子们总是记不住洗手七步法。我们的儿歌《小螃蟹洗手》,把复杂的七步洗手法变得有趣易记,将两只手变成可爱的小螃蟹,通过“交朋友、握握手”等,让幼儿完整的记住每一个洗手步骤,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还有很多儿歌童谣,如《布娃娃》、《小老鼠穿花衣》、《吃饭之前要洗手》等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常规教育童谣让幼儿在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上一天比一天好,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在家的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习惯越来越好。

(三)以幼儿园环境创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刚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2]从而达到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了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从幼儿视角对各生活区域进行环境创设,以浅显易懂、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各生活区的行为规则,对幼儿进行无声地引导。例如我们和幼儿一起创设了饮水区、盥洗间等生活文化墙,幼儿以绘画形式展现饮水、排队、入厕等行为动作,画面看似简单,内容却丰富有趣。文化墙有了幼儿的参与,变得更加生动,也更加有效地引领幼儿文明饮水、文明入厕等生活行为,并形成固定的习惯。在午餐、午睡室悬挂关于文明饮食、节约粮食、安静入睡等主题画卷及幼儿的绘画作品,播放舒缓的音乐及好听的就餐儿歌,创设舒适温馨的就餐环境,帮助幼儿养成文明用餐,珍惜粮食、安静入睡不影响他人等习惯。

环境创设不仅是静止的、供观赏的,还可以是“互动”的。让每一面墙会说话,让每一面墙动起来,更是我们环境创设的宗旨。根据家长最迫切需要改变的生活习惯,我们将静止的主题墙创设成了互动的“打卡墙”,墙面上我们在幼儿便于贴照片的地方,将自己吃饭、自己穿衣等生活习惯的照片分步骤贴出来,幼儿根据墙上面的照片内容,完成了哪一项就将自己的照片贴上去。这样孩子们在一撕一贴中,巩固了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每天到了贴照片的时候,孩子们都会在主题墙上停留很久,看看自己的照片,看看小伙伴的照片,这更是让幼儿间相互影响、相互学习。

(四)通过家园合作巩固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陈鹤琴先生指出:“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付重要责任”。因此,不仅要让家长们陪伴幼儿成长,还要让家长成为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参与者、示范者和监督者,让幼儿在家庭、在幼儿园遵守同样的标准、完成一致的要求、达成统一的目标。不让幼儿在幼儿园养成的良好生活习惯,回到家就“原形毕露”,让“5+2=0”的家庭模式上演。例如,我们会邀请家长和幼儿共同设计“习惯养成卡”,让家长和幼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设计出需要改进的3—5个生活习惯,将它们通过图加文的方式制成表格,每天放学幼儿将表格带回家,若达到要求,家长就会和幼儿一起画上肯定的符号。第二天,幼儿将“习惯养成卡”带来,教师轮流邀请幼儿上来讲述自己在家是怎么做的、完成的怎么样等等,老师再及时进行总结并表扬,这样既锻炼了幼儿的胆量,又让幼儿回到家也坚持好习惯的养成,同时让家长也参与其中,增进了家园合作。

三、总结

通过一年的实践与探索,幼儿们的生活习惯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对同一批家长又进行了问卷调查,家长对我们的认可达到了百分之百。由此可见,我们所实施的方法让幼儿开心,让家长满意,让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幼儿的心里生根发芽。

幼儿园养成教育是一个反复和长期坚持的过程,它不在一朝一夕,也没有终点,不能松懈,坚持把养成教育贯穿到幼儿园的每一个阶段,为幼儿扣好人生的第一个扣子。以良好的生活习惯奠定基础,从小做起,为幼儿全面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王迎兰. 幼儿园教师培养与培训的科学规划——基于在实践中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思考[J]. 学前教育研究, 2014(10):60-62.

[2]蒙素石. 幼儿园礼仪养成教育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16.

[3]杨梅莲. 幼儿养成教育初探[J]. 学周刊, 2016(20):256-257.


[1] “七彩少年”是这样养成的;重庆日报;2021-09-22(版次:011版)

[2] 《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试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