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与碰撞:现代创新意识融入小学美术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融合与碰撞:现代创新意识融入小学美术课堂

高洁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小学部 210023

摘要:随着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融入现代绘画艺术的创新意识越来越受到诸多小学美术教师的关注。本文围绕着将现代绘画艺术的创新意识融入到小学美术课堂中这一中心论点,从三个方面重点论述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融入现代绘画艺术的创新意识,以期提高学生的审美创新意识和核心素质。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创新意识

一、突破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模式中,老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处在被动学习的地位,老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枯燥乏味,给学生灌输固定的思维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小学生的审美思维僵化,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在去探索感知以及创新实践。如在《三原色 三间色》一课中,如果用呆板的方法跟学生讲解三原色原理,学生们是很难理解的。所以,老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了水彩颜料,在课堂上把调好的不同颜色的颜料滴在之上,倾斜画面使颜色流淌,让学生观察颜色的变化。学生们观察颜色变化的同时,会兴致勃勃地问这是为什么呀?然后老师就可以跟学生们边讲边演示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变化规律,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创作,看大家都能用颜料流淌出什么不同的颜色,学生们开始积极动手去做。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跟学生们互相交流,鼓励学生用颜色的变化去做不同的形状和图案,学生们会根据想象添画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形状。做法虽然很简单,但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主动去探索创新。

二、改变教学模式

2.1转变教师课堂角色

     在美术探究学习中,以教促进学,以学改进教,转变教师课堂角色,从以老师为主导的“满堂灌”模式转为学生自主探究模式,老师仅仅充当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引导学生在做中学。例如在小学美术《美丽的园林》中,课前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做好教学准备并把导学单分发给学生提前预习查阅资料,课上根据导学单的思维路线,把几个问题抛给学生引发思考:园林有哪几处景观构成?分别有什么特点?接着,通过实地体验校园园林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发现探究,把课堂更多的时间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讨论结论。最后,老师局部示范园林的画法,引导学生自由创作。在整个美术探究学习中,教师转换教学模式,把更多主动权归还学生,提供学生更多展现自己的的平台。尤其对于中高年级学生而言,在美术课堂上需要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利用有效的材料,尝试自主观察发现,鼓励自我探究实验,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创造美的乐趣。

2.2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美术探究学习中,强调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里“做”中学,学生由被动倾听的观看者转向主动的参与者。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个性与体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成为知识的主人,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在该过程中不断创新,勇于实践。例如在小学美术《藏书票》一课中,通过课前导学单的学习,自主查阅书籍资料,使学生认识藏书票的基本特征,初步感知藏书票的艺术魅力。继而在课堂上,让学生扮演小侦探的角色,从发现藏书票到寻找藏书票上的奥秘,再到探究藏书票的要素的层层深入,不断启发学生进行分析、思考、探求问题的解答,让学生主动地动眼、动脑、动口、动手,自主地分析藏书票的特点,深入地理解藏书票创作意图。在美术教学的“做”中,探究必须与学生课堂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只有亲身参与真实情境的活动体验,才会加深学生认识的可能性,让学生在体验学习、生长、发展、创造的过程中迸发艺术灵感的火花,展现艺术的天赋。

三、现代美术创新教学的方法

3.1借助现代媒体创新

现今互联网十分普及,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设备,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打开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在给学生们讲授《风景如画》一课时,教师先从互联网上搜索一些名人的作品,比如《富春山居图》。在课堂中,先给学生讲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描绘图案。然后利用投影仪,给学生展示名画,让学生欣赏《富春山居图》中展现的富春江一带的景色:初秋的富春江两岸层叠的山峰,以及散落其间的村落、平坡、亭台、渔舟、小桥等景物,并给学生们讲述《富春山居图》的出处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意义等,让学生自己去看、去想、去感悟作品之美,给学生以灵感启发。另外,小学美术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主动通过互联网发现丰富多彩的美术创作,让学生在互联网上深入了解美术创作的思路。还可以让孩子在老师或家长的陪伴下,参加“你画我猜”的游戏,让学生画出一幅图案,老师或家长猜出图案的词语,或者给学生写出一个词语,让学生根据词语绘图,这个过程可以锻炼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3.2借助多彩活动创新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个对新鲜事物十分好奇,对外面的世界十分期待的年龄,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多角度培养学生在美术方面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要积极带领学生去走出教室,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外面的新事物,让学生主动发现美。比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野外景观、艺术画展、博物馆等地方,让学生观察自然界的事物和名家创作的优秀作品,对于学生来讲,使他们在认识上以及审美能力上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让学生获得极好的艺术熏陶。其次,教师可以组织美术兴趣小组。美术兴趣小组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与课堂教学相比更加具有灵活性和可塑性。教师把喜欢美术的学生组织起来,可以给这些兴趣小组的学生制定具体的学习内容,将课堂中的内容延伸出来,加深学生对美术的认识,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指导学生从事美术创作。例如《感觉肌理》一节,课堂中讲到的内容有蝴蝶、斑马、树叶等物体的知识,在给美术兴趣小组的学生延伸讲解时,可以让学生去思考大自然中其它种类的斑纹,比如龟裂的大地、我们的手掌、树桩的年轮等,引导学生去发现未知事物,并指导他们运用丰富的想象去描绘出奇特的图案。再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美术比赛。美术比赛能够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在一个竞技环境中,学生更有可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并且,学生通过参加美术比赛,可以很方便地与参赛选手进行交流学习,快速提升审美水平和创作水平。最后,教师可以举办校内美术展览。把学生的一些优秀作品和创意作品挑选出来,在校内展出,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们对美术的交流和思考能力,活跃学生的美术思维,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作氛围。

四、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并结合实践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措施,改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融入现代绘画艺术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出色的创新性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022

2.美术教学与实践[D].殷涛著,华东师范大学,2011

3.小学美术教学策略[M].尹少淳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中小学美术教学论[M].王大根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