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情境创设教学实践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小学数学情境创设教学实践研究

谭小梅

重庆礼嘉实验小学  401121

摘要:教育改革发展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也亟待创新,情境创设是当前教育教学中常见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爱好,构建和谐课堂氛围。文章对情景教学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小学数学情境创设教学实践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情境;情境创设;数学教学

引言

所谓情境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教育学原理和学生的发展规律,有目的地引入或者创设一定的具有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在情境中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对于增强学习的针对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情境教学的特点

所谓“情境教学法”,具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知识,也可将其概括为“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由此不难看出,情境教学法有如下特点:一是伴随抽象理念,“深入情境,理解知识”。教师从教材出发,围绕知识内容决定情境创设的形式,确保在情境的构建中,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相结合,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智力。二是以“美”为突破,“引入情境,形成表象”。这种情境美也可以说是一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美或语言美,教师利用特定情境,将数学美呈现出来,带领学生走进情境,体验知识蕴含的美,丰富内在情感体验,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重视情感参与,“再现情境,深化感情”。教师在教学中构建情境不仅是将抽象的知识以一种更为直观、具体的方式表现出来,还要强调学生的情感参与,引领学生进入形象化的情境中,抓住学生的情感,从而开展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

2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原则

2.1真实性原则

在创设教学情境时,需保证其合理性,尽量与真实的生活内容相符。不论设置问题还是创建背景,均需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设置。这种教学情境可有效促进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亲近感,缓解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畏难情绪,辅助学生尽快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数学知识是抽象的,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借助真实的情境,保证教学真实性,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认识,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中提高实践水平,为日后生活能力提高奠定基础。

2.2趣味性原则

受到年龄的限制,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他们对很多事物具有较强的求知欲,但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弱,学习的自主性不强.而数学作为一个较难的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对此,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方面应充分考虑每名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以课程大纲为依据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提高其学习的专注性,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3科学性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设计与构建教学情境能够唤醒学生的主动意识。考虑到情境创设的可行性,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科学性原则,遵从事物发展的规律,尽量让情境符合现实。以数学学科为例,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所设计的问题既不能太简单,又不能太超前,要与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有效联结,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2.4生活性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也特别强调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实际,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理解、思考和探索。从新的小学统编版教材内容的设计来看,也突出了数学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教材中的“说一说”“练一练”等内容安排几乎都和学生日常的生活有着一定的联系,这样不仅能够使学习内容更加直观、形象,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情境创设时也要遵循生活化的原则,拉近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距离。同时,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也能够使其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提升学生对数学学科的重视。

3小学数学情境创设教学实践策略

3.1聚焦课堂构建情境

数学知识较为抽象,小学生学起来比较枯燥,教师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聚焦课堂,创设趣味性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例如,在“数一数”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校园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依次说出“操场上有几人?跳绳的有几人?踢足球的有几人?”通过情境创设,帮助学生认识10以内的数字。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作业本上画出各种颜色的花朵,由其他组员分别说出“黄色、蓝色、红色……花朵的个数”,强化学生的认知水平。情境教学的目的是将学生带入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需求,结合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

3.2建立信息化的教学情境

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教学工具也逐渐变得多样化和具有创新性。教师以往主要运用板书、口述、教材辅助资料开展数学教育教学的活动,如今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地构建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加直接的学习体验,对于提升学生的理解力、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具有推动作用。教师在课前导入环节可以利用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的方式丰富课堂内容的呈现方式,计算机的软件和程序中就包含了数学教学中需要用的图形和计算工具,教师不需要在黑板上花费时间画出精准的图形,在计算机中直接拖曳图形模块就可以呈现生动的图形结构,使得课堂的教学进度也有所加快。比如,教师在讲解“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就可以在电子白板上呈现原图,再运用不同颜色、粗细的画笔在图形基础上画辅助线,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图形的拆分或者填补。

3.3顺应学生天性,将问题情境故事化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非常喜欢听故事,因此,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创设故事情境,将数学知识用故事的形式表达出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知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故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例如,在学习《循环小数》这节时,数学教师可以讲一个循环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讲述“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这个没有结果、停不下来的循环故事,启发学生认识循环的意义,借助通俗的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将抽象概念具体化,使学生容易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

3.4创设开放性情境,提高思维灵活性

教师在设置情境时首先要给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消除内心的顾虑,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其次,教师要努力转变角色,在教学中敢于“放手”,在给学生创设情境时要有“等”的意识,给学生说的空间,真正成为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最后,教师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要善于利用课堂生成来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学生改变“单一”的思维方式,敢于运用“多向思维”或者逆向思维,提升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这样,教师所设计的数学学习情境才能够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小学数学教育观念、教育形式正积极探索新路径,顺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结合小学数学教学需求,考虑学生天性,采取问题情境、信息化情境、开发性情境等多种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实现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强化学生探究能力与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孔令婷.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实施[J].读写算,2019(29):87.

[2]王玉忠.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家长,2019(29):119-120.

[3]刘锦州.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1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