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有效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有效路径

王丽琴

贵州省凤冈县琊川镇幼儿园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很多值得推广学习的优秀精神品质,将这些传统文化的精华提取并融入幼儿园的教育中,可以帮助幼儿从小培养优秀的精神品质,为幼儿未来人格培育和发展奠定基础。随着幼儿园对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组织实施传统文化教学活动的数量也相应增加。有的幼儿园将相关传统文化教学活动纳入每月主题活动,有的幼儿园每半年或每周安排一次传统文化教学活动。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幼儿园课程;有效路径

引言

学前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开端,也是人终生发展的奠基阶段,早在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就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既是学前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一个事关人才培养底色与发展根基,影响深远的时代命题。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关键因素

1.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要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的教育课程,首先需要明确传统文化的内容及适合幼儿园幼儿学习的内容。从民族学的角度来说,文化就是所有知识、艺术、信仰、道德、风俗及其他可以被掌握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所以传统节日、文学戏剧、琴棋书画、建筑工艺、美食服饰、音乐游戏、中医中药等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这些中华传统文化都是历史传承的精华,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优秀传统文化都适合幼儿园的幼儿。幼儿园教师在选择的时候,需要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判断,选择合适的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的教学体系中。

1.2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我们要从幼儿家乡的民俗和文化内容着手进行文化教育和传承。同时,我们不仅要根据儿童的能力进行课程的设置和实施,还要根据所实施课程的深度、广度,进行不同层次的设置,不同形式的创新,从而科学有效地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有效路径

2.1将节日活动融入幼儿园教育中

鉴于幼儿的身心发育水平和理解接受的能力有限,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式中,将节日活动融入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中是最简单的形式。例如,针对元宵节制作花灯的习俗,幼儿园就可以举办相关的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动手制作花灯,然后将制作好的花灯挂在园区中,通过这样的亲子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手工能力、加强幼儿和家长之间的感情联系,还可以增添幼儿园的节日氛围;在植树节的时候,带领幼儿到郊外植树,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清明节的时候带领幼儿到烈士陵园给抗战烈士扫墓,并且给幼儿讲述这些英雄先辈的事迹,让幼儿从小就了解培养爱国主义文化和感恩奉献的精神[1]

2.2成立课程研发团队,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

课程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传播文化和知识的一种形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历史源,其中包含了人们对人、自然、社会以及万事万物之间相互关系的认识。当前,学前阶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主要由幼儿园教师自主研发,因为一些教师的调研能力有限,就产生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还外延把握不够清晰,课程研发的系统性、全面性和科学性不足等问题。因此,幼儿园应尽可能调动传统文化领域和学前领域的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和幼儿家长,成立一支结构多元化的课程研发团队,多角度、多结构和全方位地理解以及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尽可能为课程的开发提供多种资源和信息,以保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继承性、科学性和创新性。

2.3与区域活动的融合

在近20年的蒙氏混龄教育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可以将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和本土文化元素渗透到各种区域活动中。例如,我们将本土的饮食文化融入“食育坊”的教学活动,进行月饼、小笼包等传统食物的制作。我们在建构区进行开封名胜古迹主题建构活动,建造了开封的铁塔、相国寺、延庆观等名胜。一些班级还设有茶艺区、经典故事表演区、剪纸、书法等区域活动[2]

2.4利用升旗活动宣扬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幼儿做起,这是我们的教育理念。幼儿不仅是每个家庭的希望,也是祖国的未来。通过爱国教育活动能在幼儿幼小的心灵中撒下爱国主义的种子,引导幼儿了解历史,热爱祖国。每周一次的升旗活动也是教师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机会,幼儿园每周都会举行升旗活动,并且邀请家长观礼。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让“勿忘国耻、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种子在孩子心里发芽。教师完全就可以利用这个活动,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怀,幼儿在升旗活动的环境下,更容易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产生强烈的自豪感。教师还可以倡导幼儿轮流上台进行爱国主义内容演讲,从小就在幼儿的心底埋下爱国主义的种子,为以后进行社会主义民族建设奠定基础。

2.5强化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落实程度和实际效果,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与实施。学校在培养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时,首先,在职前教育中,学前教育专业应开设传统文化相关课程,增强教师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使教师能够准确理解并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以此全面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其次,在职培训中,增加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培训的比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线下考察等多种途径,激发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兴趣。再次,邀请学前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优秀教师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讲座,接受自己的教育方法、教育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最后,完善教师考核培训机制,对教师的培训内容、时间、参与度和完成度进行量化考核,建立适当的奖惩机制,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兴趣和热情。

结束语

总而言之,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信念、价值观念和人格情操的集合。幼儿教育是需要家庭、幼儿园、社会共同发力的过程,教师在教育中承担着主要的角色,需要发挥自身的力量引领幼儿培养健全的人格,并且结合家庭和社会的力量给予幼儿更好的教育氛围。

参考文献

[1]贺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9(34):295-297.

[2]王洪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策略[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11):235-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