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的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的策略分析

王丹丹

龙沙小学      齐齐哈尔市龙沙区  161005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与推进,在小学阶段开展德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德育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消化课堂知识,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奠定基础,还能有效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因此,本文对小学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分析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有效性实施建议,以期为学生健全人格与完备意识形成而奠基铺路。关键词:小学德育;教学方法;策略研究

引言:

新时代人才培养须以德为先。德行是一个人最为重要的品质,而德育思想水平直接反映了人的思想意识和认知能力,思想引导行为,德育作为思想培养的教育手段,直接关乎着人的行为活动[1]。而小学阶段是学生奠定成长基础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主要从课堂上获得思想熏陶的知识,因此,立足课堂,充分把握教学过程,将德育思想应用至教学的每个环节,是当前教育体系必须注重的内容。

一、小学阶段开展德育的意义

德育在社会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学生的启蒙教育,也是基础性教育。若在小学阶段能真正将德育融入到各学科中,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从小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帮助别人,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确定人生的前进方向,在品德素质的不断提升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为国家的发展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国家、人民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所以从小注重学生的德育,将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项工作。首先,重视学生的德育,让学生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化大国,是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作为中华民族的传承人,必须把民族的灵魂及精华深入人心。其中德育自古以来就被国人关注与重视,所以,德育对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担负着传承中国文化的重任,使中国的优秀文化发扬光大,这是时代赋予每个学生的使命,所以小学德育势在必行。教师要充分抓住这个关键时期,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将德育有效深入到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道德内涵,逐步建立正确的道德判断、道德感受、道德品质,从小给学生种下优良的品德种子,让学生做一个善良、正直、乐于助人,甘愿奉献、充满正能量的人[2]

二、小学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的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构建健康的德育环境

德育是品德思想的培养过程,不仅包含爱国主义情怀、尊老爱幼的传统,还包括遵纪守法、勤劳勇敢、热爱生命。而良好的德育思想离不开良好的环境熏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正是环境对于人的思想品德和行为的影响。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良好的德育教学氛围是推动德育思想应用的前提条件。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意识还未完全成熟,无法很好地区分善恶、美丑,因此教学环境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最为关键。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能够熏陶学生的思代想,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德育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充分利用德育思想,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德育环境[3]

比如有的学生被妈妈责备,情绪低落,教师就可以与学生亲切沟通,了解其中的原因,并且鼓励学生去观察妈妈为自己的付出,并勇敢地将自己的想法合理地传达给妈妈,化解其中的不快。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与妈妈之间的相处趣事,引导他们抒发自己对妈妈的敬爱,描述自己与妈妈的相似之处以及妈妈的日常付出,从而由衷地产生一种对妈妈的尊敬和爱护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肯定,还可以带领学生将自己和妈妈的样子画下来,张贴在教室的文化墙,让学生能够通过微小的环境细节去感受德育思想。在被尊重、被肯定的环境下,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去接受德育思想,更加积极地去理解优良品德。

(二)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德育活动

古语有云:知人才能善教,善教须先知人。教师在落实德育指导时,应全方位、多角度来了解学生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品质意识等方面入手,构建出比较完备、充分、深入的德育体系,为德育开展提供坚实保证与必要铺垫。一是在平时的德育教育中,应给予学生必要的尊重与关爱,营造出和谐、宽松、民主的德育生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源自教师的呵护。在学生遭遇挫折、困难、失败时,教师可以及时对其抱一抱,让低学段学生在思想、认识、品德等方面获得必要的浸润与感染,为德育教育开展给予保证。二是在开展德育指引时,应加强对各类活动的设计,使诸多比较宽泛的德育内容以直观化、具体化方式呈现,逐步提升德育效能。

例如,对学生在平时的生活用语习惯、行为方式、举止言谈等方面给予科学指导,并将其与一些辅助性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的感召下获得良好品德的塑造,使学生认识到彼此之间的关爱与尊重、垃圾不能乱丢等良好意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强化德育效能提升。而且,还可以在校园、班级等醒目位置,张贴有关良好行为习惯教育方面的生动漫画、宣传标语等,通过德育文化氛围的营造,切实提升德育效能,使德育文化衍射至学生成长、发展的方方面面,并切实为促进学生人生发展而服务。

(三)注重德育实践活动,形成良好道德品质

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并对所学知识内容产生浓郁兴趣,使其在德育活动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这就要求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制定德育实践活动方案,开展“以生为本”的德育实践活动,体现德育价值。

例如,在重大节日活动安排期间,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节日文化活动,让学生了解该节日的由来,并在活动中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特定的节令,是根据自然节律的变化而设定的,每个节气都具有特殊的内在含义,对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二十四节气"自古以来就对农耕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也是一项影响较广的民族习俗,作为中华优秀的民族历史文化,学校可以利用此展开相关丰富的德育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由来,要求学生根据古代节气时间表种植蔬菜,要求学生书写蔬菜观察种植记录。此种德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既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能让学生在德育中感受农民伯伯的劳苦,惊叹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除此之外,学校还可在清明节组织学生为烈士扫墓,带领学生观看爱国主义题材的影片,让学生在德育实践活动中切实感受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牢记革命烈士的牺牲壮举,以便在特定环境中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铭记历史、尊重历史,将国家未来发展转变成自我学习动力。此类丰富且具有实践教育意义的德育活动,远比传统单一枯燥的说服教育更具影响力。经过实践参与,学生对德育内容产生更深刻的理解与记忆,进而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对学生提升德育水平有着促进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与推进,新时代人才培养须以德为先,德行是一个人最为重要的品质,因此,德育在社会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小学阶段德育需要实做实为,真正落到实处。针对小学德育教学的现状来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将德育放在教育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希望通过家校合一,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生活中处处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工作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刘娟.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有效开展[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93.

[2]樊红琴.小学德育教育中的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164.

[3]何文冰.关于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探讨[J].好家长,2020(68):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