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模式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小学科学教学模式探索

王凤梅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而小学科学课程,在借助相应的科学探究启发学生想象力,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及探究意识方面具有优势。事实上,科学学习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自主探究、获取知识、认识规律的科学素养。因此,教师需要合理构建高效课堂,应用多种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有效落实小学科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模式

一、小学科学教学现状的研究

从当前小学科学教学情况看,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由于教师人数有限,科学教师大部分为兼任,所以,几乎没有时间投入过多精力深入研究科学教学的内容、模式等。另一方面,部分小学科学教师年龄偏大,没有经过专业理论学习和培训,也缺乏自主探究专业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经常采用讲解的方式,单一、僵化地让学生读教材,抄写知识内容。因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落实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的培养,导致小学科学教学质量不高。

二、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实践

小学科学教师需要积极改变教学观念,加强对科学教学的重视,积极迎合新课程改革要求,深入挖掘科学课程的育人价值,并不断探索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科学探究意识与能力。下面结合具体教学实例,分析小学科学教学模式的实践对策。

1.创设教学情境,导入科学探究内容

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始终是学习的第一驱动力,因此,科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科学课堂的导入环节,构建出趣味性教学情境,迅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讲故事、变魔术、猜谜语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结合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启发思考、探究,提升创造力、想象力。此种有趣的导入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实践证明,小学科学课程若想提高教学效果、效率,就必须从学生的兴趣点入手,按照学生喜欢的方式,才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在特定的情境中,学生可以自觉展开思考并收获快乐。

以水蒸气教学内容为例。在导入环节,教师将事先准备的保温杯放到冰箱中,然后创设情境,向学生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已经掌握了水蒸气的特点,无色无味,但是水蒸气在哪里呢?你的身边有水蒸气吗?水蒸气非常神秘,看不见也摸不着。”利用问题的引导启发学生思考,产生探究兴趣。而后教师构建 “魔法”情境,借助教室内的小冰箱、保温杯,让学生观察、触摸、思考保温杯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经过探究后得出:杯子外面凉凉的、湿湿的,有小水珠。接着,教师将玻璃片盖在装有温水的杯子上面,带领学生观察,会发现杯子里的水蒸气也变成小水珠了。借此趣味性的情境导入,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有效激发了,想要迫不及待地知道其中的奥秘,进而提升了学习兴趣。

2.引入科学实验,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小学科学课程主要是以实验为载体,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因此,设计良好的实验,为学生提供探究平台尤为重要。在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实际操作、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等,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促使学生更愿意积极主动地探索。

在开展此类实验的过程中,科学教师需要考虑几方面问题。

第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导实验,教师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做好指导、帮助即可,不要过多参与,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究空间,从而更好地激发出学生自主实验的热情。

第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也不能完全放手,而需要积极帮助学生解答问题,给予指导,进而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同时,也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实验情况,记录存在的问题。

第三,教师需要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合理划分小组,确保每一名学生都有事做,要避免偷懒或影响其他学生学习的情况发生。

第四,由于学生年龄尚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准备实验器材、用具,并指导学生收集实验素材、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最终实现自主获取知识。

例如,在水蒸气教学中,通过课前导入,学生已经发现了水蒸气遇到某种条件就能变成小水珠,但是到底遇到什么条件才能变成小水珠?明确探究问题后,让学生思考、猜想并说明理由。对此,一些学生认为水蒸气是遇冷才变成小水珠的。因为当杯子里面有热水时,其水蒸气也是热的,而镜子相对较凉,当水蒸气遇到冷的镜子时就变成小水珠;也有学生说水蒸气是遇热才变成小水珠的,并利用手中的镜子,利用口中的哈气进行了实验。为了进一步用科学证明学生的猜想,教师带领学生制订计划,经过讨论后,确定采用对比实验进行验证。在准备实验器材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实验要求,即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只有一个条件是变化的,并准备两个烧杯、两个培养皿、吸水纸、温水、热水、冷水。在此基础上,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探究活动。

3.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创造轻松愉快的情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科学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原则合理划分,引导学生以小组进行实验,从设计实验方案到实践操作,再到得出实验结论,学生通过相互帮助、一同探讨,使得课堂学习氛围非常浓厚。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学会理解、尊重他人,大胆思考并提出问题,敢于创新,从而使个性得到发展,也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探究能力。在组内合作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增加了互动与交流,同时,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有助于拓展科学思维,得出科学结论。

例如,各小组讨论上述实验具体操作步骤后,确定了实验方法,明确了具体操作标准,而后在组内进行实验。有的学生负责在培养皿中分别加入冷热不同的水,有的学生负责观察、记录培养皿水量是否一样,以尽量降低实验误差,而后将培养皿放到烧杯上面,并做到同时放培养皿、同时观察、同时取下,完成后将结果填写到实验计划单内,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巡视指导。

4.引导课外实践,深化科学知识掌握

掌握科学知识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知识探索积极延伸到课外,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科学现象,进一步深化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对生活中知识的感受和体验,有效提升探究意识,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为此,教师给学生布置科学探究作业:思考并实践,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体现了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并做记录。引导学生通过拍照、录视频、写文字等多种方式记录科学现象。例如戴眼镜的学生吃饭时,饭菜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眼镜片会凝结成小水珠;冬天出门戴口罩,由于天气寒冷,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也会凝结成小水珠。通过生活实践,学生加深了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养成了勤于探究的良好习惯。

三、结语

构建小学科学课程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提升科学意识。科学教师应当合理利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与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马岩.小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在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01):4-6.

[2]张海彬.小学科学课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04):293.

[3]张晓琴.试析小学科学课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J].杂文月刊:学术版,2014(10):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