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路  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参加校长培训班之所见所闻所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教育之路  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参加校长培训班之所见所闻所悟

李平萍

慈利县零阳镇第一完全小学

教育是一种感动,培训是一种提醒。在过去的三年里,我曾多次参加校长培训,在参加培训的日子里,我时时为各位专家学者渊博的学识和各位方家校长们所独有的治学成就所折服,为省内外诸多名校内涵厚重但又各具特色的学校文化所浸染,仔细玩味此间所见所闻所感,真的是“登高山,方知天之高远,临深渊,方知地之厚也,闻大师之言,方知自身学识之稀疏浅薄也”。

三年里,我先后走进过省内外诸多知名品牌学校,南京行知学校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对外交流、湖大子弟的少先队工作、麓谷小学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麓山实验小学的心理特色教育、滨江学校的精细化管理、东方红学校的智慧育人、西安市育英小学的励志教育特色、仰天湖桂花坪学校美轮美奂的美育环境……无一不给我们留下深刻的记忆。

三年里,我先后走近过很多知名校长,他(她)们中有一生崇拜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1981年从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毕业后,即志愿前往落后的五里村小学(后更名为行知小学)任教,近40年一心走在行知路上,矢志开展行知教育实验,专著《走在行知路上》被收录于“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的南京市浦口区行知教育集团总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杨瑞清;有幼儿教师出身,矢志扎根浏阳基础教育的福建人,现任新翰高级中学校长,每年元旦都会和学生同台演出的商兰花;有从郴州村小一路走到郴州一小,2016年获评“中国好校长”,现任长沙雨花区实验小校长的万淑兰。

三年里,我还遇到了一群又一群积极向上的同学,他们遍布三湘四水,有每天自觉进行时政学习与上课记录,每月撰写并发表一则教育新闻,每个季度进行一次时事新闻整理并发表一篇教育随感的郴州90后校长唐文韬;有充分利用当地西瓜特色开发校本课程,办起湖南省首个水果类博物馆,首批信息技术2.0专家吉首曾艳军校长;有在三年内带领团队打造一个学生有5000人的湘潭子敬学校,在学习的过程中,每天晚上忙于处理学校公务,却坚持晚上看一个小时书的湘潭80后黄洁校长。

   在这样一群人里面,我才真正认识什么是青年才俊,什么是向上生长,于是便滋生出不学习、不努力,有分分钟被时代抛弃的感觉,所以在这几年的学习中,我都努力争取做到:聆听、参与、读书,按时参加学习,认真聆听专家报告,并做好笔记;积极参与各项专题研讨,主题汇报。

也正因为和这样一群青年才俊、教育大咖一起学习,便发现自身的不足实在是太多太多,要提升的地方也实在是太多太多:

1.理论研究不深,此前很多的认知都很肤浅,都不能够用理论支撑起来。我们说写作是要有血有肉,而我的认知往往只有肉,缺少了血。

2.读书和写作坚持得不够,徒生未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悔,常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乏力。每一学期的开始,我都信心满满的说:本期一定做到一周写一篇教育日记,但是一期下来,却是寥寥几篇,上学期9月9日写了《写在白露》,9月18日写了一年级的开学《九月新娃》,写了两篇随笔《血脉里流淌的红烛情》、《守土有责 守土尽责》发表在慈利教育网上。放寒假的时候,打算再写2篇随笔,看7本书,最终,却一个字也没写,仅囫囵吞枣的看了3本书。由此不难发现,凡是有作为的人,都是能够坚持读书和写作的人。

面向未来,我们只有继续努力:

一是坚定理想与信念,修“大先生”之魂。

相信大家应该已经看了常德市鼎城区蔡家岗镇中学90后教师麻小娟的先进事迹,2021年12月28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以《一千零一夜——90后乡村教师麻小娟用故事点亮孩子心灵》为题,推介了她的故事,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向麻小娟老师学习的活动。其实麻小娟老师只是千千万万个农村教师中很普通的一个人,她所做的这个事情,我们很多老师都做过,比如我在当班主任的时候,中午休息,我就会给学生念我写的文章,学生就是我的第一个听众,但是为什么无疾而终,没有结果?所以,我今天要说的是她背后的故事,以及透过这件事我们有些什么收获。

当麻小娟的故事被全省广大教师所熟知的时候,很少有人知道故事背后的80后教师——彭三英。2017年11月,常德市鼎城区第二届中小学班主任技能大赛举行。彭三英老师受教育局基教股邀请,担任大赛评委。麻小娟替换一位同事参加比赛。听了麻小娟的故事,三英老师以教育人的敏感、好奇,发现并关注这件事情。第二天,彭老师给麻小娟打了个电话,了解了她个人的基本情况,她为孩子们讲故事的缘起、过程以及她在学校的其他工作。2018年10月30日,时隔一年,《中国教育报》第6版刊载了三英老师写的《学生宿舍里的“故事老师” 》一文,麻老师的事迹第一次与大众见面。2018年11月6日,唐记者在市委宣传部的引荐下来到蔡家岗中学,就麻老师讲故事的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并在晚上到学生宿舍听了麻老师讲故事,彭老师全程陪同并作详细介绍。2021年10月,在彭三英老师的陪同下,唐记者花了35天在常德采访,深耕细作后才有光明日报的头版头条。从2017年发现素材到2021年稿件在《光明日报》刊出,共历时五年,57稿。我想无论是麻小娟,还是彭三英她们,支撑他们坚持往前走,甘当人梯,为他人照亮,一定是对教育的热爱和给学生提供美好教育的信念。

通过这个故事,我觉得我们要做成一件事情,首先是用心、有心发现好的教育方式,并能够坚持下去,还要抓住机会适时的将自己推出去,更重要是还要有人发现、支持、引领。我想我们所有学校的行政人员都愿意像彭三英老师一样,做发现、实现、呈现教师之美的人,做老师们生命中一个温暖的过客,让老师们发光发亮,这才是我们最大的欣慰和成功。

二是坚持学习和提升,修“大先生”之能。时代在变,教育在变,对人才的要求在变,而应对这种不确定性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我们这群为师者不断的学习和提升,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增强“大先生”应具有的教育自信和行动自觉;我们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教育政策、教育史学等,提升大先生应具有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做校长有很大的偶然性,还有各方面的因素牵扯,不是你想做就能做,也不是我想做成哪样,就会按照我的设想能做成哪样,校长的刀把是握在别人手中的。但是做一名专业性的老师,刀把是紧握在自己手中的。

三是坚持研究和创新,修“大先生”之成。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要有四种精神,其中一条就是“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作为新时代的“大先生”,仍然要愿去“探明新理”,仍要“敢入边疆”,我们要基于“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三个大问题,要基于一小这片沃土,基于一小教育的实情去研究与创新,聚焦如何落实立德树人,五育如何并举,评价如何改革,双减如何落地等这些教育热点和焦点问题。

四是坚持修身和养性,修“大先生”之美。“美”具有引人向善向上的作用和力量,先生之美更具有榜样、引领的作用,美不仅仅只是说长的漂亮,更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散发的气质、精神、作风。

最近网络上有一句流行语:什么是万死不辞?万死不辞就是被气死一万次,仍然不辞职。任何事情,先将自己放在社会群体中看待,自己是社会的人,真正的成熟,就是在看到世界丑陋后仍能做好自己,是在看到生活的无奈后仍能热爱生活。未来,教育之路,道阻且长,在为师这条路上,还需要我、我们共同努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