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高效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3
/ 2

浅谈大学高效课堂

刘涛,王力,李峰

空军勤务学院  

摘要“高效课堂”的提出已经有一段时间,它逐渐成长为新时代课堂教学的主要追求,也成为落实“立德树人、以人为本”的根本任务核心阵地。然而大学的“高效课堂”在实践中存在教学观念简单片面、教学设计要求高、课堂组织不得当、课堂控制有难度等问题。打造“高效课堂”需要教师和学校教务管理部门共同参与设计和实施,从教学设计、课堂组织、课堂控制、考核评价、培训与督导等方面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全面提升。

关键词高效课堂;互动式教学;学为主体。

一、简单认识“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要求还课堂地位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的主体。教学活动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自学、思考与讨论,在互动中获得知识。老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仍要发挥主导作用,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学生在学习时产生的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会让学生更想获得知识,更愿意参与课堂。

“高效课堂”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追求效率的最大化。“高效课堂”要求在有限的课堂容量内向学生传授相应的知识,不能通过课外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只有效率的最大化或只有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只有二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1]

“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衡量课堂是否高效,一看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增长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程度;二看教学效果是通过怎样的投入获得的,是否实现了少教多学;三看师生是否经历了一段双向激发的愉悦互动过程。

二、对大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经过近年来的大学课堂改革,“高效课堂”的新局面逐渐形成,学生反映甚好。但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倡导教学改革的同时,在日常的教学、督导和同行评教中发现大学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课堂欠缺生动性,对学生吸引力不够

当前大学课堂的一大普遍现状: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忙,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开小差等现象比比皆是。这一现象也与教师的扩招存在关系,高校教师的学历越来越高,但实际上,学历的高低并与意味着教学水平的高低,许多教师空有满腹经纶,无法通过合适的教学方法、途径传授知识给学生,有的缺乏课堂驾驭能力,满堂灌一言堂,教案和课件从头到尾读到底,无法实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2]

(二) 忽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要求。部分教师对自己教的关注多于对学生学的关注,教师只顾得上讲,不与或者很少与学生互动。大部分教师做不到精心备课,不用心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组织、授课内容和授课方法等方面处理的不够恰当,课堂纪律涣散,课堂讲授极为枯燥无味,容易引起学生主体性缺失,师生之间没有良好的课堂沟通,学生的创造力不能被挖掘和培养。

(三)对本职工作认识不足。部分教师由于受社会急功近利等不良风气的影响,并未将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而是重科研、轻教学,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搞科研,准备各种会议论坛等,热衷于参与各种评奖活动。上课也缺乏责任心,不能将教书育人看作是工作的重中之重,缺乏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教学经验的总结和积累。

三、构建“高效课堂”的粗略建议

(一)转变教育理念

教育部原部长陈宝生提出的“精准育人、课堂革命、高效课堂”,可以说,这 12个字,既符合党中央的要求,也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更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要求。在教学上,应该处处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要把发展学生的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因材施教,帮助不同的学生发现自身的潜能,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不只是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如何学生思考。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来引导学生掌握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断思考的过程也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在对问题的探索学习中,学生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锻炼自己的能力。

虽然以学生为主体的口号已经喊了不少年,但仍有大部分教师不能很好的转变观念,仍以教师为主体,无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高效课堂”的建立,如果只是教师的满堂灌,势必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在“高效课堂”中,教师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并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之中,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让给学生,在知识信息及学习方法上面予以引导。教师要树立开放性教学理念,注重师生间的互动。摒弃传统教学中单纯的“传授—接受”关系,建立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积极打造高效互动式课堂

互动必须以“高效课堂”为目标,既要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最大限度丰富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能力,更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建构创新。如果互动仅仅只是为了应付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那这样的互动完全可以不要。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备好在哪些地方互动和需要互动的形式。对教师而言,相比于中小学课堂,大学课堂的互动式教学要求更高。大学课堂面临的都是成年学生,授课内容属性较多,教学方法也需多元设计,教师还需要有掌控课堂进度的能力,对于比较活跃的大学课堂,课堂的互动要组织有序,课程的考核也要全面公平。互动式教学的“高效课堂”,力求由“课堂互动”带动学生“主动学习”和“自动学习”,进而“群动探究”。在课堂有限时间内,有更大的信息量、更深的交流度和更多的师生互动,使学生在能力、方法、素质方面得到综合提升。

(三)强化高校教师职业责任,提升教师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相统一的过程,教师教得好,学生学得好,学生学得好,也能促进教师更有信心的教,这其实是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过程。而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教师的个人专业能力,二是教师的教学职业态度。若想获得课堂的高效,保证高校老师的教学质量,教师本人必须端正态度,要发自内心的热爱这一职业,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诲人不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才会由衷地关爱学生,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实现师生良性互动,构建学习共同体,确保课堂气氛活跃,高效的课堂教学自然可以开展。

(四)完善课堂教学学与教的评价,建立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教与学的双向检测,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可以通过教学评价自查自省,总结经验,有利于自身综合素养的提高;教师也可以反思和总结,及时调整,扬长避短,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大学课堂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结合的方式进行。形成性评价总分占40%,由自主学习、出勤情况、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和期中考试组成,总结性评价(期末考试)占 60%。除此之外,我们还可采用小组作业、书面考试和课程论文相结合的手段,通过组内组间交流,采用小组自评、小组互评、师生互评的多样化评价方式。最后,我们可以采取院级领导,校级督导和同行听课评教的方式,以督促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以上评价方式的完善,避免了对学生一考论成败,对教师一评断优劣的弊端,充分体现了评价体系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多样性,有利于我们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宗旨。

参考文献

[1]候燕,大学课堂互动式教学的实践探析,郑州师范教育2015(11)

[2] 王凯宏、徐有芳,对促进大学“高效课堂”形成的一点思考,河西学院学报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