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改数转”诉求下推进无锡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3
/ 4

“智改数转”诉求下推进无锡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张铭翀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江苏无锡214153

摘要:“智改数转”是企业提质增效的关键之举,也是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制造业强市的无锡在推动“智改数转”上已做出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对照落实省、市委最新部署要求,对照企业发展需求、对标先进地区做法仍有一定差距,亟待通过“智能化+数字化”让无锡制造业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为无锡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本文在分析当前无锡制造业“智改数转”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构建 “政府引导+人才培育+金融支持+平台赋能+生态建设”的数字工业生态圈,为无锡制造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关键词: 智改数转;制造业;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新的工业革命将深刻重塑人类社会。”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中学习时,习总书记强调:“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数字化转型正式成为国家战略。

“智改数转”,即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它能为企业减少生产成本、降低能源资源消耗、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是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无锡制造业“智改数转”的背景

2021年12月,《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苏政办发〔2021〕109号)出台,要求通过三年的努力,全省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显著壮大,制造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率先建成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2022年,无锡市发布《无锡市加快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提升推动制造业降本降耗降碳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 年)》,明确将开展千企画像、千企改造、千企领航、千企上云、千企转型、千企创新、支撑保障等七项工程作为重点任务,赋予“智改数转”更深层次的内涵。无锡市将围绕实现降本增效、节能降耗、减污降碳,聚焦园区、行业、企业,全面提升推进“智改数转”工作,以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提升实现降本降耗降碳“三降”,赋能无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无锡制造的鲜明“底色”。

二、无锡制造业“智改数转”的现状

(一)企业对“智改数转”的意愿充足

调查发现,90%以上的无锡企业都能对“智改数转”有一定的认识,知其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且有智能化改造意愿。实力雄厚的企业已经着手建设智能制造车间。到2021年年底,灯塔工厂、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和省级智能车间不断涌现。2022年1至4月,无锡市100个智能化建设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7.3亿元,达到全年计划的40.6%;2022年开展的全市智能制造标杆认定工作,有超过300家企业报名,企业普遍对“转型”持支持态度,且意愿强烈。

(二)以标杆引领实现全链升级

无锡市不乏智能制造的引领型企业,在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中,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尤为重要,意识到这点后,无锡市充分发挥了龙头企业带头转型的作用,从而带动发展了其上下游的企业协同发展。截止2022年6月,无锡市有国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3家、“灯塔工厂”2家,全国领先;获评省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1家,名列江苏省第一。

(三)政府精准助力中小企业转型

无锡市工信部门2021年推出了数字化转型“小而美”解决方案,以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为导向,针对细分行业的具体实践,经过专家评判,遴选了首批16个“小而美”数字化转型方案。这些方案聚焦于计划调度、生产作业这些中小企业转型中的痛点,同时结合企业所在行业的特点,具有低成本、轻量化、实用性强的鲜明特点,企业无需大量资金投入和人员支撑,便可进行快速部署和落地应用。

(四)立体式政策体系助推“智改数转”

2022年4月《无锡市加快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提升若干政策措施》出台,发布了优化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提升服务、培育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提升服务主体、构建智能化改造和绿色化转型创新体系、完善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提升生态体系、支持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提升共五方面二十条支持举措,将智能制造示范项目的扶持门槛由之前的投入1000万元降低到300万元,补助比例由最高8%提高到10%。在企业端,无锡市扩大了前期企业数字化、绿色化诊断覆盖面,全年将实现3000家企业的数字化免费诊断,相关资金上半年已全部落实。

三、无锡制造业“智改数转”面临的问题

(一)政府层面

1. 规划明确,推进路径仍在探索

江苏省政府率先颁布了《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重点任务以“十大工程”的方式进行明确和落实,同时还确定了江苏省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相关标杆,明确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智能制造示范车间、星级上云企业的基本要求和具体要求。无锡市政府也在《无锡市加快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提升推动制造业降本降耗降碳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 年)》中,提出了主要目标,明确七项重点任务,但政府作为行政主体,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共同推行“智改数转”的过程中到底可以选择什么样的路径仍在探索中。

2. 认知清晰,工作抓手尚未成熟

目前,各方都已认识到,“智改数转”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一“转”永逸,也很难立竿见影地“变现”。实施“智改数转”,要循序渐进、不断提升,绝不能贪大求全。但是推行“智改数转”的抓手还不够,面对“十大工程”和“七大重点任务”,在节点布置上的轻重缓急和优先持续的手段上到目前为止没有拎出核心来。

3. 政策给力,创新举措缺乏实践

    无锡市政府虽已颁布五方面二十条支持政策,但面对“智改数转”这个前所未有的新事物,在推进过程中这些创新举措如何去实践和推进,是否有建设性,能否取得预期成效,都还未经过检验,犹未可知,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二)企业层面

1. 转型条件不足,转型风险未知,企业“不敢转”

尽管目前大多数制造业企业推动“智改数转”的意愿强烈,但在推进“智改数转”的过程中,很多中小企业面临规模有限,资金不足、收益模式不明确、对生产制造相关信息缺乏有效的采集和收集、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条件不足的困境,加上推行“智改数转”会不可避免产生一定的技术成本和试错成本,企业容易处于观望状态,存在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盈利、未来能否盈利的疑惑,致使企业“不敢转”。

2. 数字化人才匮乏,缺少专业指导,企业“不会转”

企业数字化人才的匮乏,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也成为制约“智转数改”发展的绊脚石。由于企业缺乏专业指导,往往面临转型方向不明确、缺少详细的转型规划、实施路径不清晰,有效的保障措施未建立、部门之间难协调、数字化转型没深度等共性问题。虽然企业已陆续开始探索“智改数转”的技术运用模式,但毕竟还不够成熟,同时由于缺乏应用经验,还没得出如何将“数据”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实施思路和方法,导致企业“不会转”。

(三)行业层面

1. 制造业领域缺少数字技术行业标准

制造业领域存在较多细分行业,不同细分行业之间的设备类型和设备的应用场景有着交大差异,即使是处于同一细分行业内产业链不同位置的企业,也有着自身不同的个性化特征,使得制造业行业间的数据采集、存储和转化标准不统一,从而在“智改数转”过程中由于制造业行业标准的缺乏,阻碍了产业数字化转型。尽管相关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的构建框架和方案已经出台了,但是具体标准内容还未确定。

2. 劳动力素质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匹

人才供给和人才需求结构不匹配,人才的培育与市场需求不完全适应。一方面,对复合型数字化人才缺口很大,另一方面,又有部分劳动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出现用工结构性短缺问题,如何使劳动者技能素质与产业转型升级相匹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应受到政府、企业、学校三方的关注和重视。

3. 服务支撑机构不足

在“智改数转”过程中,不少中小企业由于自身条件受限,急需技术上的咨询服务与指导,但是目前优质服务商和专业机构数量较急需指导的企业数量相比相对不足,很难满足企业在“智改数转”上的指导诉求。

四、“智改数转”诉求下推进无锡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无锡市制造业推行“智改数转”之路,需多方聚力共助企业高质量发展,构建 “政府引导+人才培育+金融支持+平台赋能+生态建设”的数字工业生态圈。

(一)政府引导

政府应做好顶层设计和全面规划,高度重视专项政策的引领作用。

  1. 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智改数转”

通过宣讲政策、解读标准、推广场景等方式,线上直播线下授课相结合,让更多的企业对“智改数转”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同时让企业认识到:“智改数转”不会一“转”即成、不会一“转”永逸、不会一步到位,只有为企业提前打好各种“预防针”,才能让企业对“智改数转”有全面而彻底的认识,强化“智改数转”的思维能力和专业素质,从而引导企业的发展方向。

  1. 分层次、分步骤、阶梯式推行“智转数改”

统筹考虑,加强系统谋划和重点推进,集中优势资源先树立 “智改数转”示范典型,推广成功经验。以培育智能制造标杆和工业互联网为主线,鼓励一批底子好、有意愿、有代表性的企业围绕“设备互联、数据互换、过程互动、产业互融”目标,对标标杆工厂和智能车间等标准,申报 “专精特新小巨人”,全力打造典型示范企业,对成效显著、解决方案可复制、推广性好的技术服务输出企业入库培育,以点带面,发挥引领作用,在行业内加以推广。

  1. 持续加大政策供给,为企业“智改数转”保驾护航

实践表明,只有主动迎合“智改数转”机遇,才能在新一轮产业革命大背景下构筑竞争新优势,在数字化时代握住发展主动权。因此,市区政府各部门应结合实际,承担服务和保障责任,细致排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在“智改数转”各环节中出现的困难,给与它们精准施策,因地制宜构建更有延续性的政策体系,有序引导企业、金融机构、服务支撑机构参与到“智改数转”过程中来,更有力地推动无锡市“智改数转”工作在省内、乃至全国走在前列。

(二)人才培育

1. 重塑人才培养定位,培养多层次复合型数字人才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新兴领域,涉及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科技前沿领域,需要大量的数字化人才。国家发展改革委对于数字化人才教育曾给出的明确指导意见中,要求统筹数字化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开发规划,培育面向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专业人才。面对以“智能化、数字化”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人才培养定位要着眼于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转型全局,培养具备数字素养和操作技能,懂制造和业务流程,跨多个领域的复合性人才,以满足专业人才需求,着力解决数字化人才紧缺问题。

2. 完善职业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要对接产业,依据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人才缺口需求进行供给侧结构调整,形成与智能制造匹配的专业结构;依据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需的数字化业务、数字技术能力、数字处理能力、数字组织能力,鼓励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开设数字化转型相关专业,专业方向设置体现“数字化”与“制造业服务”的融合;构建凸显“数字化+”元素的课程体系,专业基础课体现数字化新技术的支撑,专业核心课呈现“新场景”的应用。

实施专业人才引进和企业内部培养双线并行的人才培养体系。政府要营造良好环境,探索更加有效的引才机制和保障政策,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对能够服务无锡的人才给予相应补贴,吸引相关人才到无锡发展;企业要根据对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诉求,制定人才引进计划,提高物质待遇,拓宽职业发展空间。

3. 产学研融合助力人才供给

建立产学研紧密合作机制鼓励制造企业和高职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成立数字化转型培训基地,开展制造业产教研融合平台项目,构建技术合作平台。企业聘请教师、学者或科研人员开展制造业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数字化转型技能培训,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建设培训基地,邀请企业对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课程设计、实训课程开发等方面提供指导,助力学校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从而培养更精准的数字化人才。

在数字化人才培育中还要充分发挥发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行业协会、培训机构的作用,紧随行业发展趋势,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合作资源、整合优质培训资源,全方位推进协同育人。

(三)金融支持

相当一部分的中小企业因经营规模较小、经济基础薄弱,实际融资授信低,难以从金融机构获得成本低且金额足够的融资,需要依靠自身的资源整合寻找其他有效的融资途径进行融资,需政府和金融机构支持。

首先,政府安排专项资金,通过“智改数转”专项奖励、补助、贷款贴息等方式予以支持。企业可以通过积极申报各级各类项目,争取相关配套资金支持。

其次,金融机构推出诸如“智改数转专项贷”等服务产品,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支持智能工厂建设、自动化装备升级等“智改数转”项目,为制造业企业和“智改数转”服务商提供融资服务。

第三,拓展融资方式,落实普惠金融的发展理念,开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试点,缓解企业无抵押物贷款难的问题,降低金融机构的门槛及融资成本。

第四,设立制造业“智改数转”基金。采用产业投资基金的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向“智改数转”领域,将基金作为无锡市制造业与资本的对接纽带,不断为无锡市制造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提供资本赋能。

第五,借鉴兄弟城市的成功做法,如青岛金融科技综合改革方案,一方面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发展符合工业互联网建设的信贷产品和服务体系,实施差别化信贷支持政策,另一方面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建设支持物联网金融新物种发展。

(四)平台赋能

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泛在连接、要素集聚、数据分析应用等能力和优势,推动制造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深度变革。坚持将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及应用作为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通过“建平台”、“用平台”双轮驱动,促进平台技术、产品、解决方案等与制造业各关键业务环节深度融合,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水平。

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全力打造各种形式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一要集合本地现有的技术优势和特征,全力建设面向国内外工业企业的跨行业跨领域、具有制造基因的基础性工业互联网平台。这类工业互联网平台,集设计、制造、销售以及全产业链解决方案于一体,可以提供以自动化、网络化、平台化、大数据为基础的科技服务综合解决方案,引领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二要依托行业特色,加速培育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在行业层面,根据地区行业特色打造一批具有突出优势的行业级平台。三要加强平台安全防护,吸引更多企业加入。完善工业互联网的标准和安全保障体系,针对工业互联网发展加强研究,不断完善相关标准,并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业互联网安全的监督检查、风险评估、应急处置等体制机制,不断提升互联网平台自身安全防护以及核心技术能力,促进工业互联网安全监管、防护、治理等的全面加强。同时,提升企业数据安全的保护层级,加大法律对这类行为的处罚、追责力度,提升企业应用信心。

(五)生态建设

  1. 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基础设施包括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基础设施数字化等,重点建设人工智能、5G互联网等基础设施,是以数据创新为驱动、通信网络为基础、数据算力设施为核心的基础设施体系,“智改数转”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传统制造业升级改造提供新动能,引领新经济发展迈向一个新高度。当前经济形势下,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助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是“智改数转”的现实需要。因此,有必要依靠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构建高速、安全、移动、泛在的新一代基础设施,向传统基础设施不断渗透延伸,推动实现以信息流引领技术流、人才流、资金流和物资流,促进资源配置效率在更大范围内优化,为万物互联奠定新基础。

  1. 提升服务机构数量和技术服务输出能力

大力集聚咨询、智能装备、系统解决方案等方面的行业龙头企业、数字化转型技术和服务提供商资源,建立服务商资源池,通过公益服务或市场化模式,建立诊断服务企业档案池,实现“一企一档”跟踪管理,确保企业有诉求,服务商能解决。分行业领域启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诊断,采取政府补贴等方式进行数字化转型诊断,为企业实施“智改数转”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不同服务机构擅长的行业领域各不相同,可根据自己的优势和专长,拿出令企业信服的标杆案例,提供技术保障,针对性开展咨询诊断活动,拿出切实可靠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改造实施,做好后续的运营维护服务。

3.加快推动数字技术标准制定

要克服业务和数据孤岛的出现,需要加强国家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根据无锡制造业的转型需求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方向,梳理当前正在执行的技术标准,查找现用标准的问题所在,分析“智改数转”背景下企业转型对新标准的需求,编制与制造业图谱相对应的标准图谱;推进行业领军企业、科研机构加快对数字经济领域术语、数据格式以及工业互联网标准制定、发布以及实施,鼓励更多企业将先进技术转化为行业标准,实现标准的互联互通。打破行业和领域壁垒,制定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标准,推动形成统一的标准体系。针对重点行业建立全产业链标准图谱,推进标准体系建设。数字新技术创新与标准研制同步进行,及时将人工智能、先进计算、区块链等先进适用的科技创新成果融入标准,提升数字技术标准水平。

结语

“智改数转”是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发展动能转化的重要引擎。在“智改数转”的实施过程中,政府、企业、高职院校、金融机构、服务商等各方缺一不可,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技术标准制定的基础上,最后形成一个数字工业生态圈,赋能无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当然,“智改数转”归根结底还是企业自己的事。企业要从自身发展情况角度入手,分析自己在“智改数转”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障碍,制定有针对性解决对策。实施“智改数转”以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这项利国利民的优措,必将带动制造业强势变革、优势进阶。

参考文献:

1.徐勇飞.常州市民营企业“智改数转”策略与路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2(11): 49-51

2.王亚飞.郑州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之路[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22):16-17

3. 古晶.何善炜.蒋晗.周成森.争做“智改数转”先行军——苏州推动“智改数转”的做法与启示[J]. 群众. 2022 (13):58-60

4.赵燕萍.数字经济背景下金华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J].中国商论.2022(10):149-152

5. 张尹.王世文.金融支持苏州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版)2021(3):58-61

作者简介:张铭翀(1980-),女,汉族,副教授,工商管理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资金资助:2019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智能制造背景下产业工人的转型与发展研究——基于苏南地区的分析”2019SJA081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