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危机干预家校社共同体构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3
/ 2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危机干预家校社共同体构建研究

方华

山东省宁津县第三实验中学  253400

摘要:刚进中学的农村初中学生年龄一般为12~14周岁,介于儿童与少年之间,正处在青春发育初期。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情感、自我意识等都在迅速发展、变化,即这是其人生中生理、心理机能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重要的关键时期。基于此,以下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危机干预家校社共同体构建措施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危机干预;家校社共同体;构建研究

引言

面对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的不断攀升,针对留守儿童的实证研究成果也越来越丰硕,但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却略显单薄。尽管学者都已经认识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疏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但由于这一课题的特殊性尚未上升至整个社会层面的症候性,因此部分学者在对留守儿童这一群体开展研究时往往围绕学校教育、社会支持展开,很难深入到心理健康领域。然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的高概率与持续性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及行为疏导成为全社会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

一、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必要性

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刚进初中的学生大多都个子略低,带着一些稚气,而一年之后,大多数学生的身体突然窜高,第二性征开始出现。对于生理期的这些变化,教师和家长都能看得见,也会关注,但经常会忽略初中学生心理上的变化。尤其进入初中八年级以后,很多学生会变得不爱交流、上课精神不集中等。对于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多教师和家长仅仅将原因简单归结为“孩子长大了,学习压力太大了,心事重了”。但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说,这样简单地下定论是非常不科学的,会对学生的身心成长造成消极影响。事实上,教师应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针对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常识问题和正常的身体机能变化,解除学生的思想包袱,让学生尝试正面接受身体和心理的变化,使他们可以向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危机干预家校社共同体构建策略

(一)家庭层面

父母应意识到陪伴和关心孩子的重要性,即使在外务工繁忙,也要抽空回家看望孩子或定期视频电话,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情况,让孩子感受到被关心、被呵护、被重视。此外,家人的一言一行均是孩子模仿、学习的“范本”。即使父母不在身边,其他看顾者也应注重家风家教建设,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学校层面:学校应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实行农村留守儿童建档,记录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身体状况,及时调查摸底,定期随访追踪,逐一记录归档,让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有条理、有计划、有效果。

(二)班主任与学生家庭进行合作,形成教育凝聚力

1.班主任要与学生家长进行紧密联系

通过家长的帮助给学生展开更加深入的思想工作教育,从而有效整合学校与家庭的力量。班主任和家长的共同目标,都是为了促进初中生的健康成长,帮助初中生构建良好的心理品格。因此班主任要和家长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在每学期班主任可以安排1~2次家长会,在家长会上教师要向家长汇报本学期的班级工作目标、班级管理思路以及学生在班级中的整体表现。在家长会后,班主任可以私底下向家长讲述每个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情况,这样让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家长会和家长进行深入的沟通,家长会的开展让班主任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性格发展状况,这样班主任才能采用更加科学的、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活动。

2.班主任可以和家长构建一个信息共享平台

班主任每个月都会针对学生的情况,在平台上做出评价。同时在平台上,家长也要对学生本月在家的表现情况进行反馈。班主任只有了解到学生在家和学校表现的差异,才能因材施教,及时改变教育策略,让学生在管理下进步,这样有利于班主任教学活动的展开。班主任要帮助家长了解与心理健康有关的知识,可以给家长推荐一些心理与健康教育有关的书籍,让家长学习一些基础知识从而家对学生展开科学教育。还可以针对班级学生个别存在的问题向家长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让家长通过家庭教育,与班主任高效配合。

(三)心理健康教育常态化

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通识课程普遍开展,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心理健康问题,有针对性地分类开展,同时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学业规划、家庭相处等教学内容有机串联。

(四)教育学生要有远大的理想抱负,百折不挠

理想是什么?理想就是人生追求的一个目标。人一旦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有了坚定的信念,就会为自己的理想努力拼搏,哪怕前面有巨大的困难,也阻挡不了其追求理想的步伐。古往今来,有远大理想并为理想奋斗终生的人数不胜数。如伟大领袖毛主席“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远大理想,以及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让他们的一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繁荣、富强紧紧联系在一起。

(五)培养良好的环境,引导学生情绪变化

根据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也能够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教师在班级中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和成长氛围。首先,教师应当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班主任要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努力与家长一起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其次,班主任在教学和管理时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成长和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最后,班主任要及时观察班级中的氛围变化情况,努力在班级中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受到班级氛围的影响,从而为整个班级的进步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

(六)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营造良好环境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重要工作,它体现国家对未来人才的政治要求和社会主义学校的办学方向。但是长期以来,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学校往往以智育为中心,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德育工作。因此,学校必须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对留守儿童以及全体儿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责任。学校应该加强对政教处或德育处人员配备、制度建设和考核管理,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保证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有效进行,落实德育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并把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联系起来,互相补充,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建立留守儿童社会关爱网络体系,使留守儿童能健康成长。建立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妇联、共青团等关心下一代的基层组织为主体的管理网络,以教师和同辈群体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等,共同组成一个流动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体系,大力开展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关爱服务,帮助留守家庭和留守儿童解决各种实际困难。此外,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通过新闻宣传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

结束语

班主任在日常教学和管理的同时为学生渗透积极的心理观念和营造积极的班级氛围,可以为学生带来内心世界的支持,激发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正能量,帮助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并且使学生能够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思想来调节和管理学习生活,在初中阶段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通过应用积极心理学的思想能够磨炼学生的心智,并使学生在未来学习道路上克服种种困难,获得终身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文科.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21(89):7-9.

[2]马晓琴.农村留守儿童初中阶段心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J].新课程,2021(39):37.

[3]马晓琴.农村留守儿童初中阶段存在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J].新课程,2021(21):9.

[4]周秀.谈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C]//.2020课程教学与管理云论坛(重庆分会场)论文集.,2020:771-775.

[5]蓝耀忠.浅谈初中教育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中的作用[J].新智慧,2019(28):43.

本文系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十四五”规划课题2021年度一般自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危机干预家校社共同体构建研究》(课题编号:2021ZC205)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