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IP赋能河北省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 3

红色IP赋能河北省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庞博,赵媛媛,叶晨,商世娜

河北金融学院 071051

摘  要: 伴随着经济和全球化趋势的发展,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也随之不断扩大。而近年来,由于外来文化的不断侵蚀,中国特色的校园文化概念变得模糊,在青年一代中的认知与接受度也逐渐降低。因此,本文以“开发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为理念,对校园红色IP的建设进行系统分析和客观评价,探索红色IP赋能下的河北省校园文化建设方法及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 红色文化IP;IP赋能;多维度延展;精神内核

    “IP”全称为“Intellectual Property”,即“知识产权”。这一概念最早从国外引进,是国家赋予创造者对其智力成果在一定时间内享有的专有权或独占权。一个强大的IP可以赋予它能够吸引人的个性和灵魂,能够让受众者清晰的识别并唤起对其内容的联想及更加深刻的认识。

由于近些年国家重视发展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方法和方式不断更迭,校园文化也不仅仅局限于课本里的教育和教学,由之前简单的传授知识变为了增添了各种色彩的文化活动。红色文化增添到河北省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讲述红色精神来让其认识并深刻了解其内在含义,并把红色精神渗透进思维里,再进一步发扬其精神。就目前河北省校园文化建设来讲,红色IP会越来越渗透进入校园建设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校园红色文化建设的问题和必要性

   (一)红色文化形式和活动单一,实践性不强

当今时代,信息网络以惊人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发展和普及,各种媒体的呈现形式不断推陈出新,为人民提供更刺激的感官体验的同时,也不断抬高了人们共情的阈值。在这种情况下,再继续采取以前讲故事的老方法显然行不通。而当前高校校园红色文化建设,乃至社会上大部分红色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于,机械乏味的重复讲述故事,缺乏更具表现力的新形式、更具传播力的新媒介和更具感染力的情感内核。近年来,红色文化宣传手段呈现多元化发展,如青年网上大学习、在线主题团课、采用微信公众号作为新的传播媒介等,并取得了不错的反响与效果,这些都值得红色校园文化建设学习和借鉴。

   (二)红色文化建设氛围薄弱,参与度低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背景下,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无时无刻不在承受着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轰击。因中华文化极具包容性的特点,对于优秀文化当然要给予肯定与接纳。而面对使人堕落的拜金主义、腐蚀精神的享乐主义、瓦解集体的自我主义甚至企图颠覆政权的不良文化渗透,最好的办法就是奏响红色文化主旋律,增强人民对靡靡之音的抵抗能力。然而在市场体制下,文化产业市场受需求所牵制,红色文化产品面临着许多困境:长期以来的老方法、老内容难以吸引观影,普罗大众不买账;红色文化IP收益不足,商业公司不认账;红色文化以党组织、政府宣传为主要形式,缺乏群众表达和输出的环境和平台等困难。 

   (三)红色文化建设脱节,缺少红色文化精神内核

红色文化建设与社会主流意识、人民主体审美存在脱节,其根本在于,缺少取材于当下、与当代人内心形成共鸣的精神内核。提起红色文化,人们脑海中更多的浮现的往往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先烈,而经历过炮火洗礼的那一代人已然老去,当代人更多的只在影视作品或老人讲述中得知过那段历史,尚且不足以与战争时期的情感形成共鸣,何况以千禧年后出生为主的高校学生。因此,红色文化建设,首先要以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形式重现红色IP情感思想,更要以新视角新观点审视当下年代,不断为红色文化建设寻找新内核。

   (四)高校红色文化建设教育功能的弱化

当今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受前苏联影响颇深,主要传授专业知识,思政课程所占比重不多且以理论课为主。高校作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园地,走向社会前的最后一站,高校的思想教育是思政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当代年轻人起到正确导向的作用。而重理论轻实践这种课程设置方式大大削弱了思政课程对大学生的人生观、国家观的塑造作用。且不说从理论中反思对历史的认知本身就需要较强的历史哲学素养,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对这种体会造成负担。因此,把思政材料、思政元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让思政教育渗透进大学生日常生活当中,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二、校园红色文化建设的价值和重要性

   (一)思政价值

红色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可以从两方面来解读,即“红色”和”文化“。红色是民族底色,是中国特色,中国红是中国人的魂,记载着中国革命的心路历程,经过长期社会建设和改革,弥漫着中华民族热忱、奋进的民族品质。文化,即生命、软实力,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内化于信念,外化于行为。在新时代文化背景下,利用卡通IP形象的展示,进而弘扬和传播红色文化,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拓展教育载体,传承红色精神,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红色IP赋能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使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提高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自身价值取向,发挥创造性和开拓精神。同时,在校园文化IP建设和推广过程中,还能够增强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和亲切感,凝聚青年学生的向心力。

   (二)文化价值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红色文化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内核,持续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让更多青年人对红色文化有深入的理解与传承,让革命薪火在青年人中代代相传。通过红色人物IP形象的设计表现,让学生讲述红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血脉代代相传。弘扬红色文化能够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增强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迈步前进。

   (三)经济价值

红色文化为推动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红色旅游进一步成为爱国主义的重要载体,成为推动老城区振兴和精准脱贫的重要渠道。据国家旅游局最新统计,全国红色旅游累计游客超过50亿人次,年均增长超过16%,其中青少年游客达到32亿人次。文创产品收入甚至超过门票收入,“红旅热“既弘扬和传播了红色文化,又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卡通IP形象采用拟人化的设计,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红色文化,让红色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播。国家旅游局正在编写的《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将进一步完善丰富红色旅游产品体系、交通等基础设施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等,进一步增强红色旅游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凸显综合效益。

此外,红色IP的经济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旅游上,各种由其衍生的精神物质文化产品,例如文学作品、文创产品等等。红色文化是值得深挖的不朽传承,是深受群众喜爱的历史丰碑。目前市场上的文创产品集中在传统文化方面,对红色文化的发掘较少,市场前景良好。结合新兴艺术形式,把红色文化牢牢楔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可以填补空白市场,促发校园文化产业活力,还可以为红色文化产业注入源源活水,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动力。

三、红色文化IP赋能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开发

   (一)深掘地方红色文化核心内涵

地方红色文化作为一种重要教育资源和旅游资源,以两种形态存在——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有红色文化服饰、红色文化器具、红色文化园等;非物质文化则表现为传统技艺、红色精神等,具体表现为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在当代的延伸则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奥运精神等。地方红色文化展现了当地独特的红色文化标识,渗透着当地骨子里的红色文化性格和信仰。深入挖掘地方红色文化对于深入开拓红色文化在当代的传播路径、提高文化软实力方面影响深远。

   (二)科学界定红色IP和校园文创

在文化IP高速发展的趋势下,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发展红色文化和校园文化。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前形势下,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同时红色文化也是我国社会文化中的一部分,发展红色文化可对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新视角,有利于加强改进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和谐、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打造良好学习氛围,促使学生提升精神境界,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极大的支持和帮助。一些红色经典之所以被反复改编,成为具有生命力的IP,从根本上是因为其承载的爱国主义精神、英雄主义情怀等等。相对于传统的文化传播,IP建设通过增强认知感来获取对文化的全面了解和欣赏。科学的理论界定,为进一步科学分析及实践奠定基础。

   (三)梳理红色IP赋能的理论基础和发展现状

随着 文化IP的快速起步发展和升级换代,各种文化IP作品数量呈现井喷式的增长,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代表故宫,也开发出了各种大受欢迎的IP产品,成为热门IP走向市场前端的突出代表。从现在的热门IP发展状况不难看出,中国传统文化主题占据了优质IP的重要组成部分,国人对含有本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内容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较强的包容性。具有中国传统元素的IP产业,拥有更为扎实的群众基础和核心受众群体。目前,有关红色文化题材IP也异军突起,收获了一部分的忠实受众群体。

   (四)多维度延展“红色+文创IP”,开启高校文化建设深层次新模式

通过红色IP赋能,打造一系列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校园文化红色IP。通过对红色文化IP的不断再创新,开发与之相对应的文创产品,推进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创造决策的商业价值,还可以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通过红色文化研学和一些红色实践项目,可以更进一步推进校园的红色文化传承,打造更加突出的校园红色文化顶级IP,并推而广之。红色元素符号和现代流行文化元素符号进行双重提取和融合,譬如革命时期人物魂穿到现代人物身上。一方面,这能够引发大学生对革命时期红色事迹的深思;另一方面,引发对当代社会飞速发展的思考。两个时代人物思想和行为上的碰撞,以强大的吸引力和巨大的影响力发挥红色文化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邵培仁. 政治传播学[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1.

[2] 刘红梅. 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传承研究[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

[3] 陈柯. 媒介生态视域下红色旅游文化的对外传播[J]. 青年记者, 2018 (11).

[4] 张怀鹏. 媒介化社会背景下沂蒙红色旅游的传播策略[J]. 青年记者, 2019 (11).

[5] 膝松艳. 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问题探析[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2010 (6).

[6] 李琳. 当代高校校园文化的冲突与整合[J]. 学习月刊, 2021(12).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21年河北金融学院大学生科学研究项目“红色IP赋能河北省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XSKYY202101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