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9
/ 2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陈艳

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

四川西昌615000

摘要: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0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协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等等各项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协同护理的实施,在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满意度方面均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协同护理;心内科;护理模式

心内科收治的患者病情都比较复杂,其基本上都存在着病情发生急、病情进展快的特点,所以,在心内科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除了基本的药物治疗之外,还需要结合有效的护理手段。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也使得医院临床护理模式发生了转变,协调护理模式得以产生,并且在医院临床护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心内科患者的自我护理和管理能力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着其疾病的康复情况,协同护理模式在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方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让患者在日常进行良好的自我护理以及管理,对其疾病的康复是有积极作用的[1]。我院对于临床护理质量的重视程度非常高,也一直在探索更加优质、有效的护理方法。本文针对心内科协调护理模式的使用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总共选取了108例近期在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截取的时间段为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4例,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协同护理,具体操作如下:(1)制定协同护理方案,结合患者的既往病史、现病史、心理状况等多方面的情况,强调医院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的共同参与,落实护理人员的监督管理作用。(2)护患之间:护理人员要在对患者给予关心,在日常护理时要多和患者进行沟通,由于心内科的患者年龄普遍偏高,更需要护理人员的关爱,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越强,治疗工作就会开展得更加顺利,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取得患者的信赖,保障治疗质量。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强化患者对疾病以及治疗等的认知,鼓励患者积极提问,在进行护理沟通过程中,患者难免会产生疑问,针对患者所提出的问题,护理人员应当热情、详细的解答。针对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的不正确的生活方式,要及时地指出并做出纠正。(3)患者与其亲属之间:护理人员要将一些基本的护理常识以及操作讲解给患者的亲属,使其掌握护理要点,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患者进行一些简单的自我护理操作。建议亲属要多关注患者,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心理的概率。(4)患者之间: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建立病友交流群,组织其在群内分享治疗经验,相互鼓励,一些治疗有成效的患者也可以将自己的经验分享出来,强化其他患者的治疗信心。(5)护理人员:护理人员要根据协同护理方案来对患者进行监督和指导,并给予患者适当地鼓励。检查护理计划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如有落实情况较差的,则需要强化指导,加强日常的监督,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和护理行为[2]

1.3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ESCA)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调查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两组患者ESCA以及ADL评分对比

详细数据见表1。

表1两组患者ESCA以及ADL评分对比(x±s,分)

组别

人数

ESCA评分

ADL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54

95.2±1.5

118.7±4.8

34.2±3.5

21.5±2.8

观察组

54

92.7±4.6

132.8±1.4

36.3±2.6

19.6±3.7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

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n(%)]

组别

例数(n)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54

45(83.3)

3(5.6)

6(11.1)

45(83.3)

观察组

54

51(94.4)

2(3.7)

1(1.9)

51(94.4)

P

-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近年来,我国卫计委提出,要对医院的临床护理工作进行重视,进一步为广大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随着我国医疗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护理理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先进护理思想为依据的各种护理方法被提出,并被运用到临床护理实践中。协同护理模式是在优质医护模式下发展的一个全新护理方式,近年来也逐渐成了一种重要的护理手段。协同护理强调护理人员与患者亲属的共同参与,通过提升患者自我的护理能力和意识,最终实现患者的自我管理[3]

本次研究共选取108例患者参与研究,从患者ESCA以及ADL评分来看,观察组患者的ESCA要高于对照组,说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而观察组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则表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也有所有强化。从护理满意度来看,观察组中的54名患者仅有1例表示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感到不满意,满意度为94.4%,而对照组中的54名患者有6例表示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感到不满意,满意度为83.3%,表明应用协同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本次试验结果验证了协同护理在心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实践意义,但是本次研究仍旧存在些许的不足,如护理过程的评估指标不完善,样本容量过少,没有具体的根据患者年龄、病症的差异来进行分层、分组实验等,需要在后续的研究中给予改进。

综上所述,针对心内科患者,运用协同护理模式对其实施管理,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推广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纪美娥,张琪.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01):128-130.

[2]杨佳莉.循证护理与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20,15(07):332-334.

[3]张姣,葛在凤,陈琳.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03):101+139.